本报记者 董月梅
相关草案已上报省长,有望月底出台
“工业飞地”是出于珠三角土地紧张的现实,借山区土地安置珠三角招商项目,构建发达地区的经济环境和管理模式,同时形成产业集群。
鉴于以往珠三角地区在山区投资设厂较零散、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到位的情况,“工业飞地”对珠三角地区给予更优惠、更到位的政策。
珠三角的招商项目落户山区“飞地”,实行属地管理,所产生的引资额、产值仍属于珠三角,税收则由两地分成。
“工业飞地”同样适用于贫困地区的招商项目落户较富裕地区。
据有关方面透露,广东“工业飞地”政策即将出台。省府政策研究机构的专家认为,这是自2002年广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来又一重要的配套政策。
据了解,“飞地”草案已上报省长,正等候批示,月底可望出台,具体内容记者难以得知;但从“已知数”判断,“飞地”作为政策引导,将为珠三角产业转移、落后地区招商引资提供新的政策机遇,广东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有望打开新的局面。
“飞地”也“飞政策”
“飞地”本意指行政区域上一国位于他国境内不与本国毗连的领土。“工业飞地”就是借用这一形象概念,打破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的限制,飞出之地,其管理权限、经济效益仍属于被飞母体。
广东“工业飞地”的出发点是出于珠三角土地紧张的现实,现在深圳、东莞土地有限,以致招商项目无地可放,所以考虑能否把山区的土地供发达地区使用,并提供发达地区的经济环境,按发达地区的模式管理,就像发达区的一块地飞落山区。
“工业飞地”是鉴于以往珠三角企业在欠发达地区投资设厂较零散、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到位的现象,现从国土、税务、财政方面,对珠三角地区给予更优惠、更到位的政策,在山区划出一块地或整合现有园区或围绕中心城镇,吸引珠三角产业向山区转移。此外,它与已有的招商引资不同点在于,原来开发区形式的招商引资,主体是土地开发商,不免发生卖地赚钱现象;而“飞地”政策从产业转移角度出发,更好地体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飞地”项目所产生的产值仍属于珠三角的引资方,税收由珠三角和山区协商分成,大头属于珠三角。无疑,与以前的招商引资政策相比,这是一个创新,更利于珠三角产业向山区转移。
同样,“飞地”政策适用于不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山区政府引进的资金项目,在本区域领地外的地方兴办工业企业。
地方闻风而动
虽然方案还在等候省长审批,但已有地方闻风而动。据了解,已开始接洽的有韶关与东莞石龙、汕尾与番禺。而直接点化他们的大概要算是广东省长黄华华。
今年6月下旬,黄华华省长到韶关调研时指出,韶关的发展要围绕发展县域经济,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可通过“飞地”开发等办法,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据记者多方了解,近日韶关市始兴县与东莞石龙镇经过多次洽谈协商,达成初步意向:由始兴县在沙水提供未经平整的毛地给东莞石龙镇作为工业基地开发用地,由石龙镇自行完成园区基本设施建设,自行对外招商,工业区规划6000亩,首期开发2000亩。
虽然对此韶关市经贸局张局长不置可否,只是表示目前双方还在协商;东莞经贸部门人士也说,目前只在调研阶段,具体如何操作根本没有眉目,但据韶关市绝对权威人士透露,韶关与东莞的合作协议会在省里方案出台之前签订。
此外,汕尾与番禺也在暗中接洽。据了解,10月上旬,黄华华省长到汕尾调研时强调,汕尾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最近汕尾出台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招商政策。
有官方人士表示,对“工业飞地”,由于认识不同,广东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态度不能简单地分为积极或不积极。这项新政,落实的重点和难点是,一是利益分配,二是如何管理,三是基建谁来投资,四是山区软环境是否达标。
对于各地方如何“接对子”,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惠武副主任形象地说,不能说单身就一定能结婚,还要看这个人的能力、品德、经济条件。省里的政策引导毕竟只提供了加快山区发展的外在有利条件和客观可能性,这一切要转变为现实,要靠山区在新一轮政策机遇面前与时俱进,抓住机会,吸引珠三角地区的进入。目前山区软环境已大大改善,山区政府已认识到光有钱、有地、有资源也不行,还要治安良好、公共设施配套、服务便利等。他说,广东已初步进入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据东莞经贸局人士介绍,目前在我国已实施“工业飞地”的省份,多是在一市之内或一县之内进行的,广东跨市“飞地”难度会大些。
十年前首创
据广东省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利文介绍,2002年5月广东省九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后广东省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决策,其中影响重大的有2002年8月广东省山区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山区实行政策倾斜,加大对山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山区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山区投资环境。尤其要加快中心城市与各市间和通向外省的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促进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山区转移;加快开发具有山区优势的资源加工型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这就等于确认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虽不限于山区,但重点在于山区。去年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及配套文件,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决定,今年4月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这几大举措对山区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王利文说,多年来广东省一直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比如开了两届“山洽会”,就是为把珠三角劳密型、传统产业迁移出去。甚至10年前广东省提出的“移地办工业”,其实也是“飞地政策”的一种操作模式。10年前在清远市郊开辟了全国首个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当时的考虑是连南、连山等边远山区招商引资后,本地缺少发展的环境,无处可放;通过移地办工业,当地政府可以把招到的项目放在清远市较具发展环境的开发区中,而产值、税收中的大头归连山、连南。运行多年试验区已先后签定合同的内引外联项目70多个,其中在建项目31个,已建成投产的8个,累计投资12亿元。
在王利文看来,“工业飞地”政策包含了“移地办工业”的核心内容,其目的主要是为鼓励珠三角企业移地边区,而这样珠三角GDP、税收也不受到影响,有助于提升他们向山区性转移的主动性。
一石三鸟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表示,2002年5月广东省九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从此区域协调发展就明确地成为广东谋求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战略实施了两年多,效果明显。落后地区的基础建设大大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今年韶关、河源、清远经济发展速度均超过珠三角。
李惠武说,“工业飞地”是在珠三角和山区都有需求,而前几年山区经济发展,是在已有一定的承接珠三角经济转移的基础,具备了实施“飞地”政策可能性的前提下提出的。珠三角像东莞、深圳的发展受到了土地资源的限制;而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土地资源丰富,但对资金的吸引力不足。如果以珠三角的品牌招商引资,把东西两翼和山区作为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把珠三角接来的项目放过去,通过一个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就可以实现珠三角和欠发达地区的优势结合。
今年中央加快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半年内暂停批地计划。现在外资进入珠三角势头不减,土地资源更显紧张。那么,通过借用山区的土地,既不会违反中央政策,又使珠三角的品牌效应继续发挥作用,又带动了山区的发展。可谓一石三鸟。
土地的转移同时意味着产业的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李惠武说,目前全省各区域都全面地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换代问题。在珠三角地区,传统产业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若不及时地将这些传统的已没有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产业结构调整就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在广东的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对产业的吸引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整合珠江三角洲与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产业资源配置,利用他们之间的梯级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协作与联合发展。为此,要努力创新合作方式,开拓合作渠道。“飞地”政策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的创新。
(金陵/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