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以推动“食品安全”为宗旨的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将正式成立。同时,省食文化研究会将联手本报与《中国食品报》,及广东各大媒体,举办“科学与食品安全”高峰论坛。
该会会长杨冠丰指出,广东的食文化源远流长,但今年有关食品安全的事故与争论此起彼伏,人们产生了严重的困惑与不安情绪。高峰论坛正是希望云集食品业界的权威专家与知名企业,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与共同讨论让消费者明白:“按照国家法规生产的食品就是安全的保证。”
值得关注的是,高峰论坛针对“咖啡因是否能安全食用”、“食品
添加剂是否质量事故的罪魁祸首”、“食品的产品宣传有误导消费者之嫌”等热门话题展开讨论。本报记者试析本次高峰论坛的三大看点,让您紧跟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的行业泰斗们的步伐,透析当今食品市场的热点话题。
看点1
健怡传闻引发科学思考
今年7月,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健怡可乐饮料,被天津一名消费者告上法庭,理由是怀疑当中的咖啡因与苯甲酸钠的混合物,可能生成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精神科药物安钠咖。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冠丰认为,健怡可乐中咖啡因含量为0.0012%,是安钠咖含量的千分之一。正常人每天只需要补充水分2升,就算大量(即使是几公斤)饮用低浓度咖啡因饮料健怡可乐,也不足致毒、上瘾。他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光指出安钠咖的毒性并不能证明其有害,必须指出其使用或存在的剂量对人体是否起效。“离开剂量去谈毒性和安全性都是不科学的。”
看点2
食品添加剂非健康杀手
对于社会上流行的“食品添加剂危害健康”等流言,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赵谋明指出,每种食品添加剂都可以用日容许摄入量(ADI)的标准来衡量其安全性。ADI指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并不超过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含量。
其实,我国关于食品的有关法例与标准,都是参考各类添加剂的ADI制订出来的。“只要国家法规生产的食品就是安全的保证,消费者无需谈添加剂色变。”
看点3
夸大宣传累及食品企业
针对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信心动摇等问题,省食文化研究会专家指出,食品企业在选取所谓的产品“卖点”,大众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时,都应该严格把握尺度。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毛新武指出,目前,不少食品企业在产品包装上突出宣传“不加XX”、“不含XX”等内容,并以推出所谓“新一代无腐”食品进行自我炒作,自毁行业长城。消费者细心思考就会明白,大部分食品都是需要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即使不含有任何添加剂,也不代表该类食品就特别安全可靠。
另外,传媒在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时,也应更加谨慎,不能动辄就将不符合标准的食品说成是“有毒食品”、“致癌食物”。不客观的新闻报道将导致人心惶惶,摧垮消费者信心,并直接关系到食品产业今后的兴衰。
本报记者 麦婕莹 实习生 常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