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广东:降低企业商务成本 打造良好投资环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2日 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外源型经济较发达、外贸依存度较高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但近几年,长三角地区吸引外资在质与量上的飞跃,对广东企业形成了明显的竞争压力。如何进一步降低广东企业的商务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成为广东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为深入了解我省商务成本现状和存在问题,近期广东省企调队在全省范围内抽取了30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了一次企业商务成本满意度调查,从企业的角度
对广东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社会安定、政府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剖析优劣势因素,旨在为改善广东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参考。

    一、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按照不同类型、行业、规模的企业进行,侧重于外商投资企业(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制造业以及大中型企业。

    1、样本企业分布有所侧重。企业规模以大中型为主,其中大型企业76家,中型企业136家,小型企业84家;企业注册类型侧重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70家,港、澳、台投资企业80家,其它类型企业150家;企业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其中制造业181家,服务业24家,其它行业95家。

    2、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从企业注册资本结构看,300家调查企业的注册资本合计508.26亿元,国家资本为138.14亿元,法人资本为77.06亿元,外商资本219.51亿元,集体资本26.22亿元,个人资本47.34亿元。

    二、对广东企业商务成本的总体评价与分析

    商务成本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影响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商务成本,是指企业在开办期和持续期所产生各种费用的综合,包括房地产价格、劳动力工资、培训费用、利息、通讯、水电煤气价格、水费以及法律政策的公正透明度、市场秩序、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等方面。通常划分为两部分:一是生产要素的成本,也称硬成本,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价格;二是获得生产要素和组织生产的成本,也叫软成本,涉及到政府服务效率、政府政策(如税率政策)、社会信用环境、产业配套能力等大环境质量。

    为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广东的商务成本状况,此项调查的问卷设计和评分方法*(1)借鉴了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省市的做法,也为广东商务成本评价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作一个探讨。

    调查分为16个项目进行,具体有:土地使用状况、原料供给、社会资金供给、劳动力供给、公共设施便捷程度、商业设施、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中介服务质量、市场体系完备程度、科技和信息状况、政府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现行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信用环境、税收环境、法治状况、社会安定状况等。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广东的商务成本总体评价较为满意,其中有13个项目的综合得分在75―85*(2)之间,得到企业的较高评价,前列3项的是:公共设施便捷程度、商业设施条件、科技和信息状况。从软硬方面看,广东的硬性商务成本比软性成本低,而且广东的硬性商务成本一直是引资的主要"磁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也反映出企业越来越重视软性成本。近四成的企业表示在广东投资最关注的项目:一是看重广东的市场容量及市场扩展度;二是看重广东的产业配套程度高,相关产业发展充分;三是看重广东的土地和房产价格。调查资料显示,近四成的企业对广东软环境的建设成效表示满意;六成多的企业计划三年内在广东增加投资;在150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有六成企业愿意继续在广东追加投资,这是企业家对广东投资环境的最好认同。

    从各个项目评价看,此次调查主要反映出:

    (一)企业较为满意的是广东的基础设施现状

    地区的基础设施数量、质量通常是衡量该地区投资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公共设施越为完备,企业投资经营的效率就越高。近年来,广东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大全省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促使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以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广泛吸引外资。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目前的广东基础设施状况比较满意,具体分项看:

    1、企业看好交通运输,公路和航空运输便捷得到较多企业的认同

    广东的海陆空交通均很方便,拥有畅通的水运和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到香港、澳门尤为快捷。从此次调查看,企业对广东的交通运输设施都很满意,尤其对公路运输的满意度最高,93.7%的企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仅有6.3%的企业认为不太满意。这说明近年来广东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得到企业的认同。2003年,全省重点建设项目中的京珠、开阳、广惠、惠河、汕梅、揭普、盐坝等8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60公里,新增城市道路500公里以上。在航空运输方面,有87.7%的企业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仅有12.3%的企业不太满意;而铁路运输是满意度相对较低的项目,综合得分为77.9,企业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占17%以上,这反映出广东的铁路运输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

    2、邮电通讯迅猛发展得到企业高度评价

    广东的邮电通讯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业务量连续十年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目前全省已形成以微波、光缆、明线微波、卫星传输等手段和程控交换设备为主体的通讯网络。今年上半年,全省邮电通信完成业务总量461.87亿元,同比增长27.8%。移动通讯更是快马加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897.66万户,比固定电话用户数超出347.25万户。全省互联网注册用户数271.43万户,同比新增55.02万户。此外,激烈的竞争机制的形成以及通讯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邮电通讯服务质量不断上升。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广东的邮电通讯便捷及服务程度评价较好,综合得分为85.6,是问卷中满意度最高的项目,其中,40.4%的企业表示满意,55.6%的企业表示基本满意,只有4.0%的企业不太满意。

    3、企业对水资源供应评价尚可

    近年来,广东各地非常重视水资源建设,在供水质量、配套设施等环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取得了成效,全省各地的供水能力明显提高,此次的调查结果也有所体现。在水源供应方面,企业评价相对较高,有87.7%的企业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不过仍有部分企业反映用水紧张、水费过高、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4、区域优势仍在,但对土地和房产价格评价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凭借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形式,大量吸引外资,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据调查资料(见表1)显示,企业对广东土地使用状况的评价较好。企业对地理环境适宜度、土地及房产使用手续简便满意度较高,有92.7%的企业在区域环境适宜度上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可见外商投资企业仍然看好广东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广东的区位优势依然存在。有79%的企业对土地及房产使用手续简便度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

    但是,由于地区要素禀赋以及招商引资政策的差异,造成了土地以及房产价格上的差距。今年上半年,广东商品房屋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3785.14元,比上年同期上涨13.4%,其中商品住宅价格每平方米3568.78元,上涨14.4%,令企业成本居高,经济负担明显加重。在此次调查中,企业对于土地价格合理度和房产价格合理度两项的满意度较低,综合分为74.9、74.8,认为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不太合理的企业占18.9%和19.1%。

    表1:企业认同率

                     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综合得分
    地理环境适宜度   29.2       63.5        6.1      1.2       82.0
    使用手续简便度   16.4       62.6       17.9      3.1       75.1
    土地价格合理度   11.3       70.5       15.8      2.4       74.9
    房产价格合理度   11.9       69.0       16.7      2.4       74.8

    (二)产业配套逐步完善,融资能力有待提高

    产业配套逐步完善,尤其珠三角产业链配套的完善,是吸引外商到广东投资经营的最大优势之一。分项评价看,企业对广东的劳动力供给量、科技和信息状况、商业设施条件、中介服务质量、金融机构服务质量、市场体系完备程度等方面总体满意度较高(见表2),而对原材料供给、社会资金供给的满意度较低。

    从表2中可看出:企业对劳动力供给总体评价较高,尤其对其中的劳动力价格、用工手续评价较高。但企业对劳动者素质评价较低,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20.3%和3%。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广东企业的中上管理层文化素质较高,但普通员工的素质相对较低,继续教育的普及程度低,出现"两极"现象。从被调查企业经理或厂长的文化结构看,研究生及以上有62家,大学本科的有127家,大学专科的有82家,专科以下的有27家。但从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数占企业总人数的30%以上的企业仅有89家;在20%-30%比例的有67家;在20%以下比例的有112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东企业的员工文化素质水平仍有待提高。

    在金融机构服务质量方面,企业认同广东的金融市场近年来在逐步完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效率不断提高。该项综合得分为77.5,认为满意的企业占15.3%,基本满意的占77.3%。对于广东的原材料供应的数量和品质,企业的满意度较高,满意的分别有23%、18%,基本满意的分别为65.7%和68.7%,但在原材料的价格合理度上,企业的评价较为勉强,满意的仅为8.7%,不太满意的达21.3%,不满意的有2.7%。

    企业融资是广东产业配套建设的薄弱环节。此次调查结果也反映出这个问题,虽然企业认为社会资金是比较充裕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企业达81.7%,但企业认为融资方式多样性和融资渠道畅通性欠佳,不太满意的比例分别为20%和22.3%,不满意的为4.3%和5%。

    表2:企业认同率

                                         满意    基本     不太  不满意  综合
                                                 满意     满意          得分
劳动力供给       用工手续便利度          24.3    67.7      7.7    0.3   81.2
                 劳动力价格合理度        23.7    68.3      7.0    1.0   80.7
                 劳动力资源丰富度        30.7    54.3     13.0    2.0   80.1
                 劳动者素质程度          12.7    64.0     20.3    3.0   73.7
科技和信息状况   信息资源丰富程度        26.0    63.0      9.7    1.3   80.4
                 信息渠道畅通程度        24.4    64.3     10.3    1.0   80.1
                 整体技术水平            18.3    74.0      7.0    0.7   79.8
                 电子商务运行环境和水平  20.0    63.3     15.0    1.7   77.6
                 教育培训水平            18.3    64.0     17.0    0.7   77.6
                 技术服务                14.7    68.6     15.0    1.7   76.4
商业设施条件     物流渠道畅通            20.0    69.3      9.7    1.0   79.3
                 分销渠道畅通            17.7    72.0     10.0    0.3   79.2
                 仓储设施齐备            17.3    70.3     11.7    0.7   78.5
                 商业网点布局            18.0    70.7      9.7    1.6   78.3
                 产业聚集程度            15.7    67.6     14.7    2.0   76.5
中介服务质量     广告公司                18.0    69.3     11.0    1.7   78.0
                 新闻媒体                17.7    73.7      7.6    1.0   79.2
                 公证、担保机构          15.0    72.4     12.3    0.3   78.1
                 行业协会                17.0    67.3     13.7    2.0   77.0
                 咨询公司                14.7    66.7     16.6    2.0   75.8
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                       15.3    77.4      7.3    0.0   77.5
市场体系完备程度 服务市场                17.0    72.0     10.7    0.3   78.9
                 人才市场                17.0    72.7      9.7    0.6   78.9
                 生产资料市场            14.3    74.0     10.7    1.0   77.8
                 技术市场                15.0    69.3     15.0    0.7   77.3
                 产权市场                12.7    71.7     14.6    1.0   76.6

    (三)依法行政初显成效

    1、信用环境有所改善,企业评价较高

    随着"信用广东"建设的逐步深入,广东的信用状况正逐步好转。全省各地通过搭建信用管理网络平台、培育信用市场等方式,逐步改善了投资经营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次调查中,企业评价地方政府整体信用状况较好,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重分别是21.7%和69%,不太满意的只占9.3%。但是企业对"市场中企业整体信用状况"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状况"的评价相对较低,认为这两项不太满意的企业占13%和17%。

    2、政策及税收环境良好,社会保障政策较为薄弱

    广东税收政策优惠、税费较低,是吸引企业来粤投资的一大优势。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每万元销售收入的税费为1028.12元,比上海和浙江低335.74、83.81元。

    根据企业对广东部分现行政策的评价(见表3),企业满意度较高的是"通关政策"、"人才引进、劳动用工政策",而"税收政策"、"投资融资政策"、"水电供应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在调查过程中,不少企业呼吁要调整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落实电价、水费价格的优惠政策;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另外,希望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能多借鉴其他省市的相关政策,多考虑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相应地调整政策,对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更快、更有效地制定政策加以解决。

    对于广东的税收环境,企业认为基本满意,无论是从"社会税法宣传力度"、"税收部门建设程度",还是在"社会纳税意识程度"都体现这一点(见表4)。

    表3:企业认同率

                            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综合得分
    通关政策                 16.3       73.3        9.7      0.7       78.7
    人才引进、劳动用工政策   18.7       68.3       12.3      0.7       78.6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16.0       70.0       13.3      0.7       77.9
    市场准入退出政策         13.0       75.7       10.7      0.6       77.8
    土地使用政策             15.0       73.7        9.7      1.6       77.7
    税收政策                 17.3       68.0       13.0      1.7       77.4
    投融资政策               14.0       72.7       12.3      1.0       77.4
    水电供应政策             18.7       62.7       15.3      3.3       75.9
    社会保障政策             15.7       63.7       19.0      1.6       75.7

    表4:企业认同率

                      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综合得分
    社会税法宣传力度   21.7       64.7       13.0     0.6       79.2
    税收部门建设程度   19.0       67.7       11.3     2.0       77.9
    社会纳税意识程度   19.7       60.7       18.0     1.6       76.9

    3、依法行政和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而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务员队伍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竞争已成为各国、各地区政府之间服务水平的竞争。企业的投资资本流向往往取决于政府是否高效、廉洁,能否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本次调查的开放式问卷中,有八成以上的企业家表示十分关注各地政府的服务水平。从广东政府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的分项指标评价(见表5)看,企业家满意度相对较高的是“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政策与法规的连续性”、“服务质量”、“对产业和区域的规划和导向”;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是“政府监督机制健全程度”、“行政效率”、“政务公开透明度”、“机构和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行政审批程序”、“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虽然“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政策与法规的连续性"、"服务质量"等项的满意度较高,但是满意的比重都是在17%以下,超出六成的企业集中选择"基本满意",说明政府的服务水准与企业的需求仍有差距。部分企业反映,有些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没有把角色真正地定位在服务上,服务意识淡薄,甚至存在"官本位"的观念,使得无法真正体现政府的绩效,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企业家对广东“产业和区域的规划、导向”评价较高,有80.6%的企业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仅有17%的企业表示不太满意。由于土地等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使得各种资源价格日趋上升,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政府的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进行产业规划显得越发重要。在调查过程中,企业反映工业园区集约化、规模化效应没有显现,部分工业园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各自为政,多头开发,辐射经济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对于“政府监督机制健全程度”、“行政效率”、“政务公开透明度”、“机构和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等项,企业评价的综合得分都在74左右,真正满意的比重都在15%以下,相对较低。大多数企业家勉强选择了“基本满意”。随着广东实行阳光工程、推行电子政务以来,机关行政作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是通过此次调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据企业反映,政府部门各项政策的透明度低,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渠道狭窄,导致企业缺乏有效的宏观政策信息。也有不少企业家对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策透明度、为企业提供完善便捷的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表5:企业认同率

                            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综合得分
    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16.7     65.0       16.7      1.6       76.5
    政策与法规的连续性       16.0     64.7       17.7      1.6       76.1
    服务质量                 14.3     68.0       16.0      1.7       76.1
    对产业和区域的规划和导向 14.3     66.4       17.0      2.3       75.4
    政府监督机制健全程度     14.7     64.0       18.7      2.6       74.8
    行政效率                 16.0     61.3       19.7      3.0       74.6
    政务公开透明度           13.7     63.3       20.7      2.3       74.4
    机构和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11.0     67.7       19.3      2.0       74.4
    行政审批程序             14.7     58.7       24.0      2.6       73.6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11.0     65.3       21.0      2.7       73.5

    4、法治环境逐步改善,司法效率仍待提高

    据调查,企业对于市场中的"产品与服务立法程度"、"专利及商标保护程度"的评价相对较高(见表6),认为满意的企业分别为14.7%和16.7%,基本满意的占71.3%和67.3%。但在"司法部门处理案件能力与效果"上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这一点与广东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评价不高是密切相关的。

    表6:企业认同率

                                 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综合得分
    产品与服务立法程度           14.7     71.3      13.0     1.0      77.4
    专利及商标保护程度           16.7     67.3      14.7     1.3      77.2
    工商部门协作机制             16.0     68.7      12.7     2.6      76.4
    司法部门处理案件能力与效果   12.0     65.3      19.0     3.7      73.4

    (四)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满意度较高,但城市收入分配状况不尽人意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表示满意的占14.7%,基本满意的占72.7%(见表7)。对"抗就业风险能力"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占3/4强。但在"社会秩序状况"、"城市收入分配状况"等项上,认为满意的企业比重皆在10%以下,不太满意的都在20%以上。

    表7:企业认同率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   综合得分
    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   14.7       72.7       11.0      1.6       77.3
    抗就业风险能力       10.0       65.7       21.3      3.0       72.9
    社会秩序状况          9.3       64.0       22.7      4.0       71.7
    城市收入分配状况      7.7       64.0       23.7      4.6       70.6

    三、存在主要问题

    调查资料显示,企业对广东的区域位置、科技和信息状况、劳动力资源、邮电通讯、税费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认同,也就是讲对广东的硬性成本的改善得到了肯定,但是在一些软性商务成本方面,与企业投资者的要求和愿望,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省市比较,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一)各项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广东各项基础设施的评价不一,对邮电通讯、港口、公路、航运设施等评价较高,而对铁路、水电设施等评价较低,这说明广东的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通过与长三角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2003年的一些统计资料对比可以看出(见表8),2003年广东的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虽有一定优势,但每百平方公里铁路营业里程、每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等都处于中低水平,说明广东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还未有效整合为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与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仍有差距。

    表8:2003年三省一市基础设施情况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每百平方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公里)     4.05    0.74    1.19    1.05
    每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102.26    63.9   45.38   61.33
    其中:高速公路                     3.79    1.95    1.41    1.28
    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31621   46000   32216   44595
    年末电话主线普及率(%)             54.55   28.52   36.39   33.24

    (二)煤电油运等能源供需趋紧

    2003年以来,各行业对能源的消耗需求大幅扩张,电力紧缺尤为突出。据调查,企业对能源供应的总体评价一般,而且电力供应方面的满意度较低,企业满意程度的综合得分为74.5,为基础设施便捷程度中满意度最低的项目,其中26.0%的企业认为不太满意。

    根据企业反映,广东的能源基础产业配套程度相对欠佳,尤其是电力供应方面。在广东的工业园区里,企业投诉水、电等问题时常发生。企业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必然对能源供应的需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近年来广东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石油、电力等能源供需趋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三)劳动力供给素质不高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广东的劳动者整体素质评价一般,综合得分为73.67,不太满意的企业占20.33%,不满意的占3%。与上海、浙江、江苏比较,广东的劳动者素质明显偏低。2003年广东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为74.8人,而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为282人、123.3人、103.56人;广东在岗职工中专技术人员比重为25.96%,分别比以上三个地区少1.5、2.6和4.7个百分点。显然,这与广东的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相匹配,容易导致新的结构性失业产生。

    (四)政府服务意识仍待加强,地方"四乱"行为时有发生

    在政府服务质量与行政效率方面,"行政审批程序"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是政府服务质量与行政效率中满意度较低的项目。在行政审批程序上,尽管这几年来各级部门不断进行审批改革,但是审批环节过多、手续繁琐、审批不规范、审批手段落后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的企业投资者,有24%的企业对此表示不太满意,成为企业呼声最高的项目,超过一半的企业提出要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对于政府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企业认为满意仅为11%,不太满意的有21%,不满意的有2.7%。

    据企业反映,广东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办事效率较低、服务态度较差、执法手段相对简单。由于有些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执法意识淡薄,动辄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也影响了政府形象。

    (五)社会治安问题不容乐观

    近年来,虽然全省各地在社会治安整治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还要认识此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据调查,企业对广东各地的治安状况总体评价不高,认为不太满意的高达35.7%、不满意的占7.7%,综合得分为65.31,处于一般与较差的临界,成为此次调查满意度最低的项目。

    据企业反映,广东各地的社会治安仍不够稳定,盗窃、抢劫等案件发生频繁,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仍未能根除;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依然猖獗,不少企业在开放式问卷中,呼吁要加大力度整治治安,确保良好的社会和市场秩序正常运行。据一项对台商企业进行大陆投资环境调查说明,沪浙苏一带的社会治安环境优势高于广东,台商认为长三角地区的相对执法与守法程度较高。

    四、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总结与分析,可以看出,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全省各地的商务成本逐步优化。但是,与实际的经济发展要求,与广东提出的建设"讲法治、重信誉、低成本、高效率、好服务、可持续"的投资环境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对此,针对企业所反映的社会治安、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行政审批程序等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商务成本监控,实施适度干预

    随着国家区域化发展政策的热点更替轮换,对广东而言,明显表现在政策优势弱化,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转变为综合环境的竞争,企业再战市场比拼的是综合成本。因此,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商务成本的变化和走向,通过适度的监测与调控,及时发现薄弱环节,使企业的商务成本基本上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商务成本上升的不可逆转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难以避免的自然规律。从国内范围看,发达地区向其他地区的资本输出就是国家政策优惠等先发优势弱化后的顺势之举。因此,当前调控商务成本的基本思路应是抓住机遇,凸现优势,充分利用市场和行政力量的双重作用来建立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充分挖掘潜能,降低和控制全省企业商务成本,进一步提升广东的区位势能。

    (二)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从调查结果看,政府的行政效率、工作人员素质、审批程序已成为影响广东商务成本的重要环节。针对这些不足,我们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有:(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公务员的市场经济观念,加强思想、制度、作风、执政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水平;(2)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地方性政策法规,依法取消在进出口管理、用地、人才引进、办理证照、收费等方面不利于外商及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精简合并各种收费,尽可能放宽市场,激发各类资本的投资积极性;(3)提高法律、政策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构造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4)强化市场监管和制度建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完善市场规则,形成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规划有限资源

    首先要对全省产业有效规划、合理布局。要立足广东,着眼于大珠三角,放眼于泛珠三角,结合各地的区位、交通、人才、市场以及已有产业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转变以往过于依重"块块"开发模式的策略,注重点轴开发和流域开发模式的作用。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设施应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另外,对目前个别地方和行业出现盲目投资和过热的苗头,要发挥规划、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作用,通过市场、法律甚至行政手段,进行必要调控。其次是在瓶颈要素的可持续供给上作合理配置。广东的资源、能源相对短缺,原材料、能源等对外依赖性较强,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整合和改善资源的配置,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对信用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在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确保政令畅通;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在企业信用建设体系方面,为企业创造守信用的环境;引导企业强化信用意识,确立诚信经营的行为规范。加大市场规范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应把重点放在增强监管力度和打击力度上,建议当前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制售和地方保护主义为重点,对相关市场监管职能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负责人引咎辞职制度,初步形成权责直接挂钩的责任机制。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逐步调整、完善全省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可建立区域信用评级制度,将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置于强大的社会论监督之下。充分发挥财政、审计、金融、银行、税务、工商、质技监、公安、司法、民政、海关等部门现有的监督系统的作用,逐步实现部门监控信息的互通互联,建立综合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传递、管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整顿中介市场秩序的力度。

    (五)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供给的整体素质

    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已成为调查中企业提得最多的建议之一。从调查结果看,虽然企业对广东的劳动力价格评价还可以,但对劳动力供给的总体素质评价并不高。企业在人才引进和留用方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企业家希望政府能从人才引进、用工政策上加以改进,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要打破部门围墙,共同建设高水平的职业培训平台,加大投入职业教育,以提高广东劳动力整体素质。因此,建议尽快制定和采取有利于中高级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六)加快推进依法治省,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一个地区的法治状况是企业投资安全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外商及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状大的政策法规体系,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外商及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加大力度整治社会治安,政府部门要发挥综合整治管理的作用,加强保安队伍、内保队伍、城乡基层治保会组织和治保力量、流动人口管理队伍和各类治安信息员等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防范、打击犯罪和控制社会治安的整体水平。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广东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