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辉
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及2004中国画廊推介展暨国际画廊邀请展”近日在北京隆重举办。展会由“论坛”、“展览”和”专场拍卖会”三个部分组成,“艺术与诚信”的论坛主题,成为此次会展的一个亮点。
伪鉴定遭质疑
时下,传播媒介已经在公众的眼前大张旗鼓的宣传“诚信”二字,可见我国经济市场呼唤诚信之风的急迫。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制假卖假”现象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在论坛上,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在谈到艺术市场假画泛滥的状况时,颇为感慨地说:“现在许多鉴定人员和鉴定机构实际上并不具备专业资格。不久前,一个消费者请某鉴定中心为其藏品鉴定,鉴定结果是真品。此后经多方求证,结果都认为是赝品。他一怒之下将该鉴定机构告上法庭,法院的判决是该机构需赔偿消费者损失费9万元,外加来回机票费1万元。这个案例说明中国艺术品市场亟待完善。”假画泛滥不仅损害了作者的著作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艺术品经营单位无所适从,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当代字画的信誉,使得它们在国际市场中的价位普遍偏低。应当尽快建立起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和专业性的鉴定机构,依法管理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市场立法层次低和立法滞后的问题也严重地制约着管理部门的监管。1994年文化部颁布了《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2004年重新修订并颁布了《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但是直到今日,国家始终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这不能不让人反思。对诚信的呼唤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急迫的声音。出台艺术品市场管理条例,遏制艺术品造假行为,艺术品市场的法制建设迫在眉睫。
诚信必定出效益
近年来,我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海内外的投资者普遍认为,我国的艺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统计,目前我国收藏爱好者达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年交易额100多亿元。中国拍卖协会会长张延华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前景看好,中国拍卖业崛起至今不过十一二年,迄今全国已有拍卖机构近300家,其中成规模的近30家。1994年当齐白石的一幅《山水十二册页》拍出517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时就有人惊呼:齐白石的作品恐怕再过十几年也不可能再达到这个拍卖巅峰了,可岁月转瞬,去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齐白石的另一幅作品《山水》八开册页却拍出了1661万元的高价。
中国的各大中城市都有销售艺术品的聚集区,每个聚集区平均有业户近百家。在四川、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艺术品销售区平均拥有商户400家以上。但这些经营单位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低,经营秩序比较混乱。在北京、上海等地,按照现代企业模式建立的经纪制画廊开始出现,它们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各类商业性艺术展览运作模式也日渐成熟,2003年上海艺术博览会现场成交额就达数百万元。每年艺术博览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展销会的交易额过亿元。据悉,为配合文化体制改革,国家近期将对文化事业单位出台相应的优惠税收和经济政策,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市场报》 (2004年11月12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