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1日电被称为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POPs公约),今天正式生效,这标志着我国将全面履行公约所规定的各项基本义务和常规义务。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POPs的基本特性是:在环境中降解缓慢、滞留时间长,可在
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存留数年时间;因其具有很强的亲脂憎水性,可以沿食物链逐级放大,导致低浓度存在于大气、水、土壤的POPs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对处于最高营养级的人类健康造成严重损害;POPs物质因具有半挥发性,使得它们能够以蒸气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可在大气环境中作远距离迁移,并通过“全球蒸馏效应”和“蚱蜢跳效应”沉积到地球的偏远极地地区,导致全球范围的污染传播。POP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毒性影响,对肝、肾等脏器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有急性和慢性毒性,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特性等。
据介绍,POPs公约于2001年5月22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通过,它是继《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第三个具有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公约,是国际社会对有毒化学品采取优先控制行动的重要步骤,我国政府签署了该公约。公约中首先消除的12种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最具危害的POPs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六氯苯、多氯联苯、二恶英和呋喃。同时公约规定,列入控制的POPs清单是开放性的,将来会按规定筛选程序和标准进行扩充。
作者:林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