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跃
保险在利率变化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被动,集中表现在回报率没有与利率挂钩
经历过利率变化的保险公司也应该学会避免利率变动风险,回报率随利息变化而调整,这样虽然会增加产品开发以及向客户解释的难度,但对于防范风险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是
必要的,否则保险公司在降息时要承担利差损,升息时就要承担退保风险,很容易陷入被动,影响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
10月29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来得有些突然的加息意义超越了利率上调本身。有关专家提出,中国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以后还将有持续的加息,也就是说,加息之门由此打开。于是,加息带来的除了上调利率外,还众多消费者和机构经营者的有可能再升息的心理预期。对保险业来讲,三类保险直接受到这种影响。
一是房贷险。随着银行贷款利率上调,房贷险的风险在加大。5年以上期房贷上调0.27%,虽然上调幅度不很大,但却出现在房价大幅上涨后。本来住房还贷已经占据很多贷款者支出的大部分,在收入没有随之增加的情况下,加息会影响他们的还款计划。而且,加息刚开始,现在已有人提出了美国7%-8%的房贷利率作为参照,如果利息真的上升2—3个百分点,说不定就会成为“最后的稻草”,压弯贷款人的腰,发生还款危机。此时,保险公司就要承担赔付责任。不久前,保险公司全线收缩房贷险,当时的理由是银行收取高手续费,大范围退保造成损失。今天看来,应该是对于银行利率上调的担忧致使保险公司提前采取对策。房价在上涨,房贷险保险额度也在加大,一旦出现普遍性的还款危机,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手续费的损失,其实这在车贷险那里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房贷险的手续费现在已经降到了10%以下,但保险公司对发展房贷险仍然没有恢复过去的那种热情,我们有理由相信,保险公司是在规避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房贷险市场仍将紧缩下去,成为不被保险公司欢迎的险种。这样,保险公司对贷款额度、贷款者的收入水平的审核更加严格,而且因为对未来风险的高企,以风险防范见长的保险公司会将未来的升息考虑到产品开发中去,房贷险的费率也会提高。
二是投资类险种。今年分红险吸引了足够的眼球,上半年分红险收益率普遍在1%左右,低于销售时宣称的高利率,给消费者退保留下了充足的理由。此次利率上升,更让分红险等投资型险种的收益显得“渺小”。存款利率的增加,分红险收益的偏低,让消费者产生心理失衡,购买保险的热情降低。所以,保险公司必须努力使回报率高于存款利率才能吸引消费者。除银行存款、购买债券得到固定收益外,保险公司的基金和证券投资收益无法预期,这增加了经营分红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的压力,在扩大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之间徘徊。保险资金已经获准直接进入证券市场,保险公司迫切需要通过销售投资类保险聚集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为使产品更有吸引力,保险公司需要调整收益回报率:调高固定收益率型产品收益率;提高分红利率,再造消费者的投资信心。国内消费者相对不成熟,对现实收益看得很重,一旦对某个险种没有了信心,容易引发退保,曾经发生的投资连结险退保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到那时,保险公司不仅现金流受到影响,诚信形象也会受损。
三是传统寿险。在高利率时代,保险公司在传统寿险上吃足了“苦头”,当时的预定利率略高于银行利率,曾超过10%。由于不与利率挂钩,银行利率下调保险利率不变,那时购买传统寿险的消费者忠诚度高,没有人退保,给保险公司留下了巨大利差损,成为保险公司的“痛”。现在刚好相反,升息前寿险保单(包括含预定利率因素的长期健康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不超过年复利2.5%,而银行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8%上升到2.25%,中长期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还更大些。比较下来,较低利率时期购买保险的消费者实际收益减少。人们对于利益的追逐有着天生的趋利避害性,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自由选择,不难想象,客户的忠诚度随之发生动摇。如果保险公司没有采取及时措施,一旦过了2年的期限,很多客户就会选择退保,进行重新投保或者选择别的方式积蓄养老金。为避免陷入被动,保险公司需要调高预定利率或者增加服务项目。如果要开拓新市场,增加险种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则需要提高当下新保单的预定利率,否则在一定时间内,寿险保费收入将会减少,让从年初开始的寿险下滑趋势有了另外一个支撑的理由。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保险在利率变化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被动,集中表现在回报率没有与利率挂钩。银行的贷款利率就采取挂钩制,如房贷利率随着国家利率政策变化而变化,最大限度防范了风险。经历过利率变化的保险公司也应该学会避免利率变动风险,回报率随利息变化而调整,这样虽然会增加产品开发以及向客户解释的难度,但对于防范风险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是必要的,否则保险公司在降息时要承担利差损,升息时就要承担退保风险,很容易陷入被动,影响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1月12日 第十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