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经济放缓对世界经济贸易影响的初步评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21:14 商务部网站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贸易的贡献越来越受到西方媒体和学界的积极首肯。随着中国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他们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本文综述了英方媒体和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看法,分析了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借鉴牛津经济研究所Global模型和亚洲开发银行Linkage模型,进一步定量分析指出了中国经济如果放缓将对世界经济、主要经济体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

  2002年初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复苏的主要支柱之一。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一年期贷款利率由5.31%上调到5.58%,存款利率则从1.98%上调到2.25%。这是中国自1995年7月和1993年7月以来第一次分别上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10年左右中国首次升息,令外界多数看好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认为宏观调控中的中国经济将会朝着软着陆的方向发展,但是也有人担心中国经济2005年可能发生转向,经济增长存在风险,并可能放缓至7%左右。如果中国经济放缓,其对世界经济贸易将产生哪些影响呢?这是西方媒体和经济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期,驻英国使馆经商处派员参加了亚洲开发银行主办的“东亚经济整合的机遇与挑战”伦敦研讨会、英国牛津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世界经济”牛津大学研讨会,并与英国牛津能源研究所、英国诺萨姆布亚大学等有关学者进行了座谈,本文拟在综述相关研讨会以及英国媒体和学界观点的基础上,初步评估中国经济如果放缓将对世界经济贸易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

  一、英国媒体和学界对中国经济的积极评价

  总的来说,英方媒体和学界对中国经济的整体评价比较积极。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英方媒体和学界认为,中国经济下半年可能出现减速,但预计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增长9%以上,延续2003年经济增长9.3%和2002年经济增长8%的态势,远高于1998至2001年4年间的中国经济增速。

  事实上,如果考虑到其他经济指标,中国经济起飞更是引人注目,过去3年来中国经济更是有不俗的表现。比如,农业占中国经济的15%,而农业年均仅增长2%左右,其他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又如,2002年和2003年中国出口分别增长22%和34%,2004年中国出口预计增长31%,达到5700亿美元等。

  (二)中国经济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正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尤其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连续多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促进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一些跨国公司看重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选择中国作为他们主要的制造业基地。这必将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国外产品不断进口到中国市场,因为外商投资中国需要进口关键件和资本品。

  此外,中国增加进口不再仅仅意味着中国需要进口原材料和汽车,或者进口产品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中国出口不断增长增强了中国经济的信心,特别是北京和东部沿海省份。中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需要更多的进口产品,比如中国居民汽车拥有量不断飙升。

  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的中国企业也在快速扩张,如在钢铁、水泥领域的投资迅猛。这些项目投资在某些省份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三)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

  英国牛津经济研究所近日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如果以市场汇率衡量,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累计达到10%以上,与美国的贡献率32%,欧元区的贡献率6%,英国的贡献率不足5%形成鲜明对照。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1%以上,而美国的贡献率下降到了17%。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进口总量在扩大。预计2004年中国进口额将比2001年净增327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可能净增3100亿美元。表1主要经济体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单位:%国家和地区美国 日本 英国 欧元区 中国 亚洲其他以市场汇率衡量(MER) 29.214.1 4.3 18.1 3.25.8以购买力平价衡量(PPP) 21.1 6.8 3.1 15.513.012.7说明:除个别注明外,本文图表源自牛津“世界经济”研讨会会议材料。表22000至2005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及预测单位:%年份美国 日本 英国 欧元区 中国 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2000 3.72.8 3.9 3.5 8.0 6.82001 0.8 0.42.3 1.6 7.5 2.12002 1.9 -0.3 1.80.8 8.0 4.62003 3.0 2.5 2.2 0.5 9.44.42004 4.3 4.3 3.4 1.8 9.16.02005 3.7 2.4 2.8 2.2 7.9 5.5

  二、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趋势和问题

  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年初,中央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势头。一至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了9.5%。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向好,经济运行正常,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经济增长结构不平衡。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我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是十分明显。GDP中投资比率过高是一个问题,如1999年资本形成率为37.1%,2003年上升到42.9%。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尽管慢于上年,估计全年投资增幅仍将达23.5%左右。1月至8月份工业增加值33910.77亿元,增长17.1%。1月至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21.1亿元,增长12.9%。1月至9月份进出口总值达到8285.5亿美元,增长36.7%,逼近去年全年8512.1亿美元的规模,全年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关口。

  第二,物价上涨压力趋强。1月至6月份、1月至7月份和1月至8月份,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上涨3.6%、3.8%和4%,而6月至8月份当月物价分别达到5%、5.3%和5.3%,连续三个月保持在5%以上,全年将突破3%的目标。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未来一段时间,煤电油运供需矛盾仍然较大,对物价传导进一步增强。

  第三,“大起大落”现象可能出现。英方学界认为,经济增长9%是中国经济走向的十字路口。改革以来的2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能够连续维持在9%左右的水平不常见。1982年、1991年、1996年GDP高速增长后带来了物价上涨或通货紧缩。当前,中国经济似乎又处在关键时刻,因为今年投资和经济的高增长可能带来明年通胀率上升,如果明年通胀率上升,将会引起更为严厉的调控措施,形成宏观调控“一控就大落,一放就大涨”的恶性循环。

  第四,局部宏观调控急需转向。当前,我国宏观政策的重点在于直接控制过热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中间产品行业。但是,由于这些行业投资增长快有基础设施改善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等最终需求因素的推动,所以,对中间产品行业的紧缩只会造成这些行业的价格与市场波动,而不对刺激中间产品行业增长的最终需求因素进行约束,就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促进中间产品行业的稳定增长,同时造成煤电油运的空前紧张。

  三、中国经济放缓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的不同影响

  中国经济对主要经济体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双边的贸易投资等传递过来。因此,研究中国经济放缓对主要经济体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影响程度,必须考察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进展情况。

  那么,谁是中国进口增长的受益者?表3的有关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占据中国进口份额较多的贸易伙伴主要来自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他们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最大受益者。表3主要贸易伙伴对华出口情况单位:%占中国进口份额同比增长2004年上半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上半年美国 8.6 3.924.4 38.4欧洲 16.3 10.430.5 33.9其中:英国 0.8 -5.4 7.0 34.1其他 15.5 11.632.1 34.0日本 16.9 25.038.7 32.8韩国 11.0 22.2 51.0 55.5台湾省 11.5 39.229.7 40.6马来西亚 3.2 49.850.5 42.7新加坡 2.5 37.5 48.7 40.8泰国 2.0 18.857.6 34.6总计 100.0 21.239.8 42.6

  (一)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迅猛增长,出口产品主要是制造业急需的元器件和机器设备,以及很大比例的原材料和燃料。2004年上半年,中国主要的亚洲地区贸易伙伴,对中国出口总额已经超出了2001年全年,但是虽然2003年初以来,美国和欧洲对华出口增长强劲,但仍赶不上中国的亚洲贸易伙伴。

  在2001年至2004年上半年间,当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以及台湾省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进口份额的比例由45%上升至47.2%时,美国和欧洲同期在中国进口份额的比例由30.6%下降至24.9%。2001年至2004年上半年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增长主要表现在石油、原材料和食品(巴西是中国原材料和食品进口的重要受益者)。因为多数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依赖出口实现经济增长(约占GDP的35%),所以中国进口需求的扩大极大地刺激了他们自身的内部需求。这在韩国和台湾省表现得尤其明显。

  (二)对美、日、欧的影响

  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体相比,美国、欧洲和英国对华出口不是特别明显。

  1、美国。2003年和今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出口分别增长28.9%和36.7%,而美国整体出口仅为4.6%和13.6%,对华出口分别比美国总体出口高出24.3和23.1个百分点。2004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出口仅占美国总体出口的4.4%,相当于占美国GDP的0.3%,由此可以说明,美国经济更少地依赖出口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9年至2002年,美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为185亿美元。表4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情况单位:%占出口份额同比增长2004年上半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2004年上半年欧盟15国 21.2 8.8 -3.7-9.7 4.7 11.2日本 6.8 13.2 -11.6 -10.81.2 4.3中国 4.4 23.9 18.3 14.628.9 36.7其他亚洲地区 13.3 19.6 -14.1 -2.13.4 17.0总计 100.0 13.1 -6.6 -5.44.6 13.6

  2、欧元区。2003年,欧元区对华出口占欧元区总体出口的3.3%,相当于占欧元区GDP的0.48%。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9年至2002年,欧元区对华直接投资为118亿美元。表5欧元区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情况单位:%占出口份额同比增长2004年上半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2004年上半年美国 15.3 10.1 1.7 7.87.9 14.5英国 17.5 2.1 4.0 7.2 12.414.3日本 2.9 12.0 -2.6 1.2 12.819.1其他亚洲地区 16.6 12.6 4.8 8.7 19.724.5总计 100.0 5.9 3.1 7.7 16.520.2

  3、英国。2004年上半年,英国对华出口占英国总体出口的1.2%,相当于占英国GDP的0.19%。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9年至2002年,英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为42亿美元。表6英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情况单位:%占出口份额同比增长2004年上半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2004年上半年美国 15.0 14.0 -4.0 -0.511.9 7.0欧盟15国 55.9 3.3 -3.4 4.5 4.17.0日本 2.0 4.2 -3.1 0.0 12.517.4中国 1.2 13.5 12.3 -10.2 40.132.8其他亚洲地区 5.7 10.9 -7.0 -2.1 21.27.4总计 100.0 5.9 -3.9 2.4 9.68.8

  4、日本。2004年上半年,日本对华出口占日本总体出口的12.8%,相当于日本GDP的1.5%。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9年至2002年,日本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为144亿美元。香港特区、台湾省等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华直接投资为906亿美元。表7日本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情况单位:%占出口份额同比增长2004年上半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2004年上半年欧盟15国 15.6 4.7 -17.7-4.7 17.7 21.2美国 22.5 10.5 -14.9 -1.9-2.5 9.1中国 12.8 29.1 2.0 29.343.5 35.8其他亚洲地区 35.3 25.3 -21.2 6.515.5 29.5总计 100.0 14.1 -15.8 3.413.0 23.1

  5、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从上面双边经贸关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日本外,中国经济对美国和欧元区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直接影响比对日本及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影响要小一些。

  2003年,日本对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21.7%;2004年上半年,对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31.1%,占日本总体出口的48.1%。2003至2004年上半年的1年半内,如果没有日本对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速作为支撑,日本的总体出口增速将比目前下降8.7%(出口474亿美元,占日本GDP的1%)。

  关于中国经济放缓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美国与日本不同。2003年,美国对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长缓慢。除了对华出口增长较快外,美国没有从中国经济繁荣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直接影响中获益。如果没有美国对华出口增速作为支撑,美国的总体出口将降低93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0.08%。

  美国对亚洲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24.5%,这一份额过去5年来一直没有提高。欧元区对亚洲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19.5%,而英国这一比例为9%,这反映了欧元区和英国主要是区域内贸易。

  关于中国经济放缓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欧元区和英国与美国又有点不同。如果没有对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速的支撑,欧元区的总体出口将下降133亿美元,相当于欧元区GDP的0.15%。英国则下降32亿美元,相当于英国GDP的0.15%。

  除了日本之外,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放缓可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并间接波及到美国、欧元区和英国的因素,中国经济放缓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如果中国经济放缓并持续几年,这将会挫伤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全球商业信心和证券市场。

  当然,来自中国经济放缓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不仅如此,美国和欧元区经济还要受到因中国因素导致的石油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提升的负面影响。这些将可能导致美国和欧元区物价上涨以及降低公司利润率。

  四、中国经济放缓对世界经济贸易影响的定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成功经历过多次扩张收缩的经济周期循环,并且中国宏观调控的能力不断完善,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因此,中国经济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下滑的现象,中国经济将会逐步实现软着陆。但是,我们也要未雨绸缪,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至6%—7%,那么中国经济放缓对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一)牛津经济研究所全球模型(OEF Global Model)的定量分析结果

  牛津经济研究所全球模型的基本条件是: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到6%至7%;2005年上半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保持不变。中国经济放缓对世界经济的传导机制是: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市值水平、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资产价值等,这些因素将进而拖累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长。牛津经济研究所全球模型对中国经济放缓可能产生影响的分析结果见下表8。表8中国经济放缓的不同影响*单位:个百分点世界经济**-0.5美国 -0.2欧元区 -0.2日本 -0.6英国-0.2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1.1说明:*指不同国家和地区2005年的实际GDP。**指市场汇率。

  由表8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中国经济放缓,其对世界经济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具体来说,中国经济放缓将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0.5%。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体受到的影响比较大,日本经济将放缓0.6%,而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经济将放缓1.1%。美国、欧元区和英国受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程度虽然轻一些,但也大致为0.2%,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放缓可能促进一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美国、英国和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降息的空间增大,其对华出口以及对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都较小等。

  英国媒体和学者认为,如果中国经济放缓,其影响可以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较。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其他国家经济放缓,日本经济陷入了衰退。1998年,英国对亚洲地区出口下降了76亿美元,而当年英国总体出口下降了97亿美元,占当年英国GDP的0.7%。同样,1998年,美国对亚洲地区出口下降了280多亿美元,占当年美国GDP的0.3%。如果中国经济放缓至7%左右,其影响有可能不亚于亚洲金融危机。

  (二)亚洲开发银行全球贸易模型(Linkage Model)的定量分析结果

  在10月27日的伦敦研讨会上,亚洲开发银行的《2004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使用全球贸易模型对中国经济放缓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亚洲开发银行全球贸易模型是一个多地区、多因素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其假设条件是:中国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经济增长由2004年的8.8%放缓至2005年的8.0%;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2004年的10.2%放缓至2005年的5.0%。中国经济放缓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主要是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双边经贸关系中的净出口增减,净出口增减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亚洲开发银行全球贸易模型对中国经济放缓可能产生影响的分析结果见下表9。表9中国经济放缓对世界经济的不同影响国家和地区GDP增长(个百分点) 出口(%) 进口(%) 净出口(亿美元)净出口占GDP比重(个百分点)中国 -2.00 -0.39-1.71 102.4 0.58美国 -0.11 -0.18 -0.14-14.9 -0.01日本 -0.24 -0.40-0.20 -21.6 -0.04欧盟 -0.12 -0.14 -0.11-25.5 -0.02韩国 -0.39 -0.55-0.31 -7.0 -0.10中国香港 -0.95 -1.01 -0.70-3.2 -0.18中国台湾 -0.43 -0.49-0.32 -3.5 -0.10新加坡 -0.43 -0.38 -0.37-1.2 -0.11印尼 -0.23 -0.32-0.22 -1.7 -0.07马来西亚 -0.32 -0.38 -0.30 -2.6-0.22菲律宾 -0.28 -0.29-0.26 -0.2 -0.03泰国 -0.25 -0.31 -0.23 -1.4-0.08南亚地区 -0.09 -0.16-0.13 -1.6 -0.02拉美地区 -0.22 -0.23 -0.19 -3.1-0.02世界 -0.24 -0.24-0.24 0 0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2004年亚洲发展展望》。

  表9中的数据是基于亚洲开发银行《2004年亚洲发展展望》的预测数字而进行模型调整的。依据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5%的假设条件,利用全球贸易模型的模拟结果是:中国居民消费在现有增速基础上(口径下同)下降0.5个百分点,降至6.6%;出口增速由7.6%降至7.2%;进口增速由8.9%降至7.0%;经济增长由8.0%放缓至6.0%。

  如表9所示,中国经济放缓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影响比较大,但具体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如果中国经济放缓,那么中国香港特区经济所受影响最大,经济增长将放缓0.95个百分点;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经济增长将分别放缓0.39、0.43和0.43个百分点;对东盟其他成员的影响程度小一些,其中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经济受中国经济影响将分别放缓0.23、0.32、0.28和0.25个百分点;其他5个东盟成员经济将放缓0.15个百分点。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受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最小,2005年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受影响程度仅为0.09个百分点。

  对发达经济体来说,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程度比亚洲国家和地区要小。由于对华出口依赖度加深,日本经济比美国和欧盟经济受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大得多,约为两倍。而中国经济放缓对2005年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0.24个百分点。

  如表9所示,如果中国经济放缓,中国进口增长将下降1.71%;出口下降0.39%;贸易顺差增加102.4亿美元,占中国经济总量的0.58%。世界贸易增速将下降0.24%。

  如果中国经济放缓,2005年中国香港特区出口增速将下降1.01%,进口下降0.70%。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将是第二和第三个受到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速将分别下降0.55%和0.49%。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出口增速将分别下降0.38%和0.38%。日本、美国和欧盟出口增速将分别下降0.4%、0.18%和0.14%。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速将下降0.2%至0.3%。

  如果中国经济放缓,中国贸易顺差增加将减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顺差,其中,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将分别减少14.9亿美元、21.6亿美元和25.5亿美元。由于经济总量的原因,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贸易顺差受到的影响更大些,如中国香港特区贸易顺差将下降3.2亿美元,占特区GDP的0.18%,而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比重仅分别为0.01%、0.04%和0.02%。

  五、几点结论

  由上述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不断改进研究中国经济的方法和手段。西方媒体和学界对中国经济的研究虽然有立场上的差异,但其中有的观点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尤其是通过运用经济模型和经济数据库对中国经济贸易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方向一致,既印证了我们经验判断的正确性,同时也弥补了国内习惯运用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的不足,从而为我们的经济政策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第二,以世界眼光观察中国经济。目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贸易的联系比改革开放初中期愈加紧密。因此,中国针对国内经济进行的局部宏观调控不仅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贸易保持增长势头的内在要求。这也是国际媒体和学界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进程的主要原因。

  第三,中国经济成功调控的关键在于自身。中国多年来首次升息向世界经济贸易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中国将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继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可能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向适度增长的轨道上偏移,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软着陆。

  第四,适度把控好投资节奏和结构。亚洲开发银行使用经济模型的假设条件提醒我们,投资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投资既是周期性经济好转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周期性经济减速的主要推动力。因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当投资增长过快时,物价可能上涨;为了稳定物价,要控制贷款规模和土地规模;而收紧贷款规模过度,则经济没有消费足够的支撑,很容易陷入低迷。

  第五,重视提高国内消费率。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出口强劲对于国民经济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拉动作用,但是如果国内长期由于资本超分配而消费不足,形成对出口的过度依赖,既对人民生活整体水平的提高不利,同时世界经济和市场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加深,随之国民经济运行的风险也加大。在进出口贸易增长余地不能再提高的情况下,扩大消费的必要性已不容置疑。(驻英国使馆经商处徐清军2004-11-10)

  (信息来源:驻英国经商参处子站)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