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11月10日,世贸组织多哈部长级会议决议接纳中国加入,中国15年“入世”荆棘之路终于在这一天走到了尽头,中国对外经贸由此步入环境相对公平的发展新阶段。由于世界人口最多、贸易额名列前茅且快速增长的中国的加盟,世界贸易组织名称中的“世界”二字也更加名副其实。
时光攸忽,三年转瞬即逝。决议通过时的激情早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成败得失的
冷静审视。我们看到,在过去的3年里,中国为入世所付出的辛劳开始收获补偿。
外贸发展速度显著加快。2001年,中国进出口同比增幅仅7.5%,其中出口增幅为6.8%。从正式入世的2002年起,中国外贸猛然提速。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8%,出口增长22.4%;2003年,虽然蒙受了“非典”的意外冲击,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仍然增长37.1%,出口增长34.6%;今年1月至9月,中国累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7%,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困扰下,出口同比增幅仍然高达35.3%,预计全年外贸总额将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在应对贸易摩擦时的被动局面有所改观。中国出口企业和劳工在多边框架下获得了比单纯双边框架下更多的保障,开始享受多边框架下更可预期的贸易环境。2002年3月5日,中国正式入世刚两个多月,美国总统布什就宣布实施为期3年的“201条款”。依据世贸组织有关规则,我国政府一方面与欧盟、日本等受影响各方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起诉,并最终获得了胜诉;另一方面及时发起钢铁产品进口保障,防止美国实施“201条款”所触发的“贸易转移”冲击我国国内钢铁市场秩序。
中国开始在多边框架下积极而有条不紊地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在去年9月的坎昆会议上,正是在中国的积极参与下,发展中国家集体抵制了美、欧炮制的无视发展中国家权益的农产品贸易方案,遏制住了多哈回合谈判日益偏离发展导向初衷的趋势。在今年7月至8月的日内瓦会议上,同样是在中国的积极参与下,发展中国家成功迫使发达成员在农业问题框架协议中承诺最终确定取消其农产品出口补贴的日期,同时在初期把所有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削减20%,并承诺对最不发达成员和新成员的待遇作出相应的灵活安排。作为一个集体,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赢得了一份虽不令人完全满意、仍不失为“次优”方案的框架协议,多哈回合谈判重新回归发展导向。
许多国内产业已经初步经受住了市场开放后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而日益发展壮大,金融等许多国内产业部门正在厉兵秣马加紧准备应对市场开放,其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毋庸讳言,我国在执行入世承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偏差,某些意见片面强调“与国际惯例接轨”,却忘了所谓“国际惯例”体现的通常是发达国家的意志,而它们的利益与我们的未必完全重叠,我们的一切行动最终只能立足于我们本国的利益;国家如约开放市场之后,某些重要产业部门究竟能否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令人心中忐忑;某些新矛盾也开始露头。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往后的日子里逐一矫正。
入世最重要、最深远的利益是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过程中,尽管从我国当前自身利益的视角审视世贸组织规则,还存在许多不如人意之处,但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切,应当时刻牢记我国是一个各区域、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且发展迅猛的国家,一些规则对我国某些地区不利,但对另外一些地区有利;对某些部门不利,但对另外一些部门有利;当前对我国不利,日后对我国未必不利;当前对我国有利,日后对我国未必有利。我们只有对这一切统筹规划,综合平衡,才能找到我们真正的利益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