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福建省工业经济在积极调控中实现新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11: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今年以来,福建省工业企业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力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呈现出速度、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主导作用。

    一、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㈠月度工业总量跃上新台阶,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在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和出口需求大幅增长的共同拉动下,全省工业生产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自6月份当月全省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以来,已连续四个月当月完成工业总产值都在500亿元以上,标志我省工业经济总量上一个新台阶。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529.71亿元,同比增长27.0%。呈现出在一个较高增长平台上态势的运行(见下表)。

    今年以来各月总产值增长速度

    单位:%

    月份   1月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速度  13.0   24.8   25.3   26.1   27.0    27.7    27.3    27.0    27.0

    ㈡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运行质量较好。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推动了工业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349.11亿元,同比增长31.2%,呈现出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工业总产值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稳定提高。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5.76,同比提高6.40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达12.1%,提高0.3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达120.69%,提高5.5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27次,加快0.08次;每个从员人员创造增加值74952元/人,同比增长11.4%;成本费用利润率达6.40%,降低0.1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平稳增长,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创造利润258.08亿元,增长28.7%。工业税金持续增长,1-9月全省工业企业税金总额达163.22亿元,增长19.9%。其中应交增值税112.92亿元,增长21.0%。

    ㈢销售保持畅旺,外销形势继续看好。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4415.92亿元,同比增长29.7%,产销率达97.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内、外销均保持较快增势,内销产值2829.37亿元,增长27.0%,出口交货值1586.55亿元,增长34.8%,它们对销售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5%和40.5%,拉动19.0个和10.7个百分点。

    在出口方面,受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原材料产品国际市场活跃,我省相关行业出口增长强劲。1-9月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分别为9.98亿、4.38亿元和3.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5%、30.8%和25.8%。家具、农副产品、化纤、纺织、服装、电子及通信设备及电气机械及器材等出口行业继续保持较好增势,其中,家具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21.4%、41.0%、46.6%和42.1%;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机械类行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51.2%、46.8%和30.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52.7%、43.2%和16.8%。

    ㈣从支撑工业发展的基础指标看,发电量和工业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1-9月,全省发电量489.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其中火力发电367.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8%;水力发电122.4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8.1%。全社会工业用电量341.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港口货物吞吐量11477万吨,增长25.4%,集装箱吞吐量318万标箱,增长27.1%,与工业生产增速基本一致。

    二、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因素之一:股份制、“三资”企业的有力支撑

    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机制活力逐步显现,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1-9月股份制工业完成总产值1039.64亿元,同比增长29.1%,已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2.9%。随着我省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三资”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1-9月全省“三资”工业完成总产值2849.35亿元,同比增长28.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2.9%。

    因素之二: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的领跑带动

    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紧紧抓住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向型经济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这四个市积极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加大企业改革、改组和改制力度,着力培育和造就骨干企业和重点产业,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1-9月,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3753.49亿元,占全省工业的82.9%,同比增长28.6%;完成销售收入3481.27亿元,占全省工业的80.0%,同比增长32.2%;创利润总额213.36亿元,占全省工业的82.7%,同比增长30.3%。四市工业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的增量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6.7%、82.1%和86.3%,对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领跑带动的重要作用。

    因素之三:重点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显著

    在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指引下,我省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较好。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以产值排序的前100家企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1753.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47.57亿元、创利润总额148.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28.9%和30.3%。其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8.7%、42.5%和57.5%,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分别为42.1%、40.1%和60.0%。大企业对全省工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因素之四:三大主导产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1-9月,规模以上电子、机械、石化等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868.94亿元、722.93亿元和560.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9%、19.4%和19.5%,三大主导产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52.19亿元,同比增长29.4%,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7.5%,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2.2%,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

    因素之五:重工业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动力

    由于优先发展重化工行业,着力培育和振兴电子、机械和石化等主导产业,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我省重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53.6%。今年以来,受投资拉动的影响,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重工业化的趋势和特征更加明显。1-9月,全省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总产值2471.93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54.6%,同比增长27.0%;完成利润总额177.48亿元,同比增长30.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8.8%,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增长14.6个百分点和20.9个百分点。

    因素之六:主要工业产品的量增和价涨

    列入全省月度统计范围的主要产品有304个,其中76.3%的产品产量有所增长,增幅在20%以上的占48.3%。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铁、中小型型钢、线材等黑色金属的产量分别增长39.4%、44.7%和28.0%。有色金属中的铝产量增长76.4%;电子产品中的移动通信设备、微型电子计算机、传真机、微波炉、家用电热烘烤器具、笔记本电脑等产量分别增长34.8%、23.4%、76.2%、5.6倍、5.4倍和165.9倍。省城调队的调查资料显示,1-9月我省工业品出厂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2.8%,其中生产资料的采掘产品上涨31%,原料产品上涨9.2%。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总体走高,是今年以来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制约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㈠原材料燃料价格持续上涨,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从去年开始,冶金、建材等基础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今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生产中所需的原辅材料均在较高价位运行。省城调队的统计资料显示,1-9月我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2.8%,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农副产品类、化工原料类和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类购进价格分别上涨31.8%、20.1%、30.6%、12.7%和5.3%,均大大高于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8%的水平。原材料价格上升,但下游加工企业的产品多数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产品调价幅度有限,企业难以消化原材料涨价因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㈡生产成本面临上升压力,亏损额有所增加。1-9月全省工业产品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合计3824.28亿元,同比增长32.3%,增幅高出产品销售收入1.1个百分点,成本和费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87.9%,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赢利能力面临考验。目前我省工业企业利润升幅大,主要是靠龙头企业的拉动。1-9月,全省利润超过5千万元的61家企业共实现利润157.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61.1%,同比增长38.9%,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长2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和下游产品生产企业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赢利能力受到削弱,部分企业转为亏损,1-9月,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达26.69亿元,同比增长40.9%。

    ㈢工业品产销率有待提高。1-9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低于去年同期0.02个百分点。在37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16个行业产销率低于上年同期,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降2.7个百分点)、烟草加工业(降1.7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降1.04个百分点)。

    ㈣融资困难,资金供给紧张,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国家实行收缩银根的宏观调控政策,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银行商业化以来,效益好的企业资金供给较为宽松,但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下降,贷款难、担保难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发展后劲不足。据省企调队统计资料反映,三季度企业融资指数为95.10,比二季度下降1.4,仍在不景气区间运行。此外,两项资金占用居高不下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表现得尤其严重,企业之间账款相互拖欠,产成品占用过多的状况得不到根本改观,更使企业的流动资金捉襟见肘,也是企业生产正常运作的一大障碍。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应收帐款净额高达763.45亿元,同比增长28.5%,产成品占用282.41亿元,同比增长21.5%。

    ㈤部分市工业发展有待加快。1-9月,南平、龙岩、三明等三市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0%、17.0%和13.1%,增幅比全省低8个、10个百分点和13.9个百分点。

    四、把握机遇,进一步提高我省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保持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福建工业既要认清自身的不足,也应该有足够的信心继续保持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当务之急是要把握工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加速结构调整,在产业的高度化和高效化方面创造优势,增强我省工业的竞争力。

    ㈠全力打造重点行业,形成我省工业的持续扩张力。当一个经济体开始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时,必然有一些高速增长的行业打破原有的增长均衡。近年来我省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有极具增长潜力的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均是高增长行业,保持这些行业的快速增长,是决定工业能否进入一个高增长平台以及持续时间长短的关键。从行业的整体看,需要优化福建投资的软硬环境,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和运营、交易成本,提高中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从企业内部看,要重视技术改造和创新,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结构调整和注重效益统一起来。一个地区工业结构调整速度快、力度大,表明其结构转换能力强,竞争力也强。但如果在结构调整中,注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则这种结构调整的层次更高,其工业发展后劲就更足,竞争力更强。要通过资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消除生产能力过剩,减少过度竞争,也能够使企业有力量进行较大规模的研发和投资,提高创新能力。

    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要充分重视我省在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农村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低水平建设、不合理规划带来的空气、水土污染。要深入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企业污染的排放标准,强化对企业防治污染项目的监督检查,对发现超标排放的企业,要坚持予以查处。同时要增加对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资金技术支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整顿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企业,优化能源资源配置。要紧紧抓住国内对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机遇,迅速研发和开发并生产出节能设备、环保设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㈣统筹发展,增进平衡。统筹发展,增进平衡是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之一,从工业经济领域看,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产业升级、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保持发达地区的较快发展,也要大力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工业经济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

    ㈤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和监测调控。要注意做好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和预测,指导产销双方更好地衔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协调好重要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和总量平衡。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做好电力供应工作,科学安排、合理调度,落实错峰用电计划,优先安排利税大户的电力需求。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福建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