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出口企业陷海外欠账黑洞 应收款逾千亿美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0日 13:16 中新网

中国出口企业陷海外欠账黑洞应收款逾千亿美元

    据《财经时报》报道,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问题正趋明显。资料显示,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4年总出口额的五分之一。

    同时,这种海外呆坏账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许多知名企业正备受困扰。比如四川长虹(资讯 行情 论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川长虹),其海外应
收款曾一度达到42亿元。

    长虹的境遇正在中国的出口企业中蔓延。一份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应收账款将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也就是中国的出口商无偿向海外客户提供了1000亿美元的“商业贷款”。

    这个数字更加直观的概念是,它相当于中国今年总出口额的1/5。据中国商务部预测,中国今年出口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

    金额是个谜

    “你问我到底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应收账款是不是1000亿美元,我无法回答,我想也没有其他人可以回答。”美国ABC(中国)公司(以下简称ABC)的总裁陈晓东先生对《财经时报》说。

    ABC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国际讨债的公司,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客户的请求,负责追讨客户在海外的应收账款。

    根据陈晓东的介绍,ABC去年在中国接受的委托追讨应收账款金额为3000万美元,这只是“冰山的一角,具体数字恐怕谁也不知道”。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院长柴海涛认为,中国企业隐瞒应收账款的数字有时并非有意。他对《财经时报》指出,很多企业在应收账款方面并不是进行系统化管理,而是个案管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财经时报》说,目前中国在海外的呆坏账正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

    威胁企业经营

    据商务部研究院的一个报告统计,中国的涉外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中只有11%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监管体系,而这11%中又有93%是跨国企业,或者是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

    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中国企业缺乏信用管理,中国出口企业目前的海外坏账率在5%以上。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一个十分苛刻的卖方市场。中国企业希望通过价格竞争来扩大市场份额。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下,中国的出口企业把签得订单视为经营成功的标志,而忽视了对进口方资信的调查。

    因此,柴海涛建议,中国企业在日后的经营中,应该考虑的“信用成本”,因为海外拖欠的应收账款将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陈晓东持相同意见。据他分析,目前中国海外呆坏账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3种情况,进口商没有付款意识、进口商无力偿还和进口商恶意欺诈。

    “最后一种发生的概率很大,占到所有欠款案中的66%。”陈说。

    根据陈晓东10年的追债经验,目前,海外拖欠中国货款的国别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很多也发生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因此很容易发生恶意拖欠的情况,或者是由于政治动荡,导致即使进口商有偿付意愿,也无法偿付。

    他认为,由于中小企业在财力上的弱势,投保出口信用险是中小企业的最佳选择。据《财经时报》了解,目前经营出口信用险的保险公司规模已经扩大,除了原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保险公司外,平安保险公司也在日前开办了出口信用险的业务。

    此前中国的出口企业一直以信用证(L/C)作为主要的结算方式,因为信用证的使用使得银行信用介入到国际贸易中,用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使得出口商收款更为安全。

    但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利用信用证的国际贸易只占到全部贸易量的20%,目前国际的流行做法是O/A(记账)或者D/A(承兑交单)的方式,目前这两种结算方式的贸易量占到总贸易量的80%左右。

    对于这种发展趋势,商务部研究院的一位专家指出,O/A和D/A节省了进口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信用证高达5%的手续费则加重了进口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开始使用记账或者承兑交单的方式。

    “但这两种付款方式的实行,则无疑将加剧出口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因为这两种付款方式基本可以看作商业信用,风险比较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出口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