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之初,欧盟各国领导人曾会聚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共同发出了在10年之内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宏伟誓言,并为此制订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如今,时间已过去近四年,这个所谓的“里斯本战略”的执行效果到底怎样呢?
答案显然是令人失望的。欧盟委员会日前发表的一份评估报告明确指出,欧洲经济与美国经济的差距正在拉大。这一结论虽然并不令人意外,但仍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刚刚结
束的欧盟首脑会议上,对里斯本战略执行情况的评估即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战略目标:赶超美国
里斯本战略提出的背景是:世纪之交,欧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十分顺利,统一大市场和经货联盟如期建成,欧元也顺利推出。在政治上,欧盟正在试图“用一个声音说话”,力图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进而成为多极世界之一极。
但同时,欧盟也面临着种种现实的压力。就外部环境而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使欧洲经济僵化与呆滞的弊端日益突出;而在欧洲内部,欧洲人引以为豪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已经难以承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重负。此外,欧盟的扩大,也使得欧盟必须面对新老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大挑战。
欧洲人深知,经济实力是一切雄心的基础。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欧洲经济的增长潜力和竞争力便成为当务之急。在里斯本战略中,欧洲人提出,使欧盟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富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体”。不难看出,欧盟为自己确定了一个远大目标:赶超美国!科克报告给出“失败”结论
欧盟领导人的志向宏大,可惜的是目前看来志向还没有转化为实际成果。看看由荷兰前首相科克起草的这份报告,只能得出以下结论:与2000年相比,现在的欧盟经济同成为“最富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体”的目标拉开了更大的距离。目前,欧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65%到70%。近几年来,欧盟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0.5%,而美国则达2%。
就里斯本战略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业率和科研投入)而言,欧盟各国的总体表现也令人失望。科克报告虽然肯定欧盟国家在发展信息产业和改革劳动力市场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平均就业率也从1999年的62.5%升至2003年的64.3%,但离2010年升至70%的“里斯本目标”仍相距甚远。而目前美国的平均就业率已达71%。
在科研投入方面,里斯本战略提出到2010年各国投入科研与开发的资金比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升至3%。但目前仅有两个欧盟国家达到了这一目标,欧盟国家科研投入的平均比例仅为1.9%,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比例则分别为2.8%和3.1%。
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即将离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便大为感叹:里斯本战略是“一个巨大的失败”。当然,普罗迪也许言之过早,但里斯本战略进展缓慢却是个不争的事实。科克报告把矛头指向了欧盟各国领导人,他警告说,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里斯本战略最后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笑柄,成为一个“失信和失败的同义词”。痛苦的改革无法避免
为了挽回里斯本战略的失败命运,科克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呼吁各成员国领导人在清除统一市场障碍、减少企业行政负担、改革劳动力市场方面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科克报告中最有新意的建议,是要求欧盟各成员国制订出本国的“里斯本行动纲领”,并由欧盟委员会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以“打分排队”的形式向外公布,对改革滞后的成员国施加压力。
在此次首脑会议的声明中,欧盟领导人表示绝不放弃里斯本战略提出的目标,并同意以科克报告为基础,在明年3月份的首脑会议上继续就里斯本战略进行中期评估,力争为该战略“注入新的活力和推动力”。问题在于,推行里斯本战略,便意味着要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推行种种痛苦的改革,而欧盟各国领导人是否愿意为改革付出相应的政治代价呢?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人们恐怕不能过于乐观。但正如即将上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所言,放弃里斯本战略将会使欧洲付出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代价。尽管改革过程可能十分痛苦,但“拖延改革并不会使改革变得更为容易”。田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