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南宁,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更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商界人士会聚一堂,共谋合作发展大计。尤其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展区”更是会聚了我国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排头兵的企业。中建总公司、中铁工来了,中国港湾、冶金建设来了,上海建工、中水电等46家企业也来了,这些公司大都是被美国《工程新闻记录》评为国际工程承包商225强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图片、样本向中外客商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尤其是
东盟地区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风采。这些企业涉及承包工程、资源开发、境外投资、服务贸易等经营领域。前来咨询的东盟客商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对这些公司在国际经济合作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赞口不绝。
在展馆大厅记者采访了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副会长刁春和。面对如此多的中国企业前来参展,刁会长甚是喜悦。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虽然是在东博会首次设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展区”,但还是来了这么多的中国企业,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对开展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的信心,以及进一步对东盟市场开发的期待,这个展区将成为本届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刁会长向记者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情况。2003年,中国在东盟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29.4亿美元,占年度新签合同总额的16.6%;完成合同额29.4亿美元,占年度新签合同的16.6%;完成合同额17.6美元,占完成合同总额的12.7%。截止2004年9月,我国在东盟新签对外工程合同额224亿美元,占我国新签合同额总量的12.5%;完成营业额134亿美元,占我国完成营业额总量的12.5%。在当地工作的各类劳务人员约11.4万人,约占我国在外劳务合作人数的25%。
2003年中国在东盟新签2500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4项,其中中国华源集团公司在泰国签定的曼谷轻轨铁路工程项目,金额高达5亿美元;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在菲律宾签定的北吕宋铁路项目,金额达到4.2亿美元;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在印尼签定的巨港电站项目是BOT项目,金额高达1.1亿美元。此外,在越南还获得了近亿美元的电站项目,在老挝、缅甸、新加坡,都有新的工程项目签定,从事这些项目中国公司积极地参与了当地的建设工作,一些大项目还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创造了税收,有利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东盟的劳务合作也继续扩大。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达5.27亿美元。
刁会长还说,双向投资近年来也有较快的发展。截止2003年底,东盟对华投资项目21859项,合同外资金额643亿美元,占我国吸收外资合同总额的6.8%;实际投入323亿美元,占我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额的6.4%。我国在东盟设立的企业857家,中方投资9.4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协议金额的8.2%。今年1至9月,中国在东盟10国的投资金额为4146万美元,主要集中在贸易、交通、旅游、机械、轻工、纺织、家电、化工、石油和矿业开发等行业。
记者请他对未来中国企业与东盟的合作进行展望。刁会长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互为重要市场,开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东盟国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近年来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引进来”与“走出去”可以齐头并进。加强双方在投资、承包工程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也符合各国的共同的利益,因此,前景是乐观的。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合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资金紧张。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也是层次不齐的,有的国家差别还很大。我们正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是要利用好低息贷款,用资源、市场置换资金。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刁会长最后表示,明年的东博会我们还要组织国际经济技术的专业展馆,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前来参展,为中国企业搭建与东盟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的平台,为促进“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