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主要原因及对策建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 12: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江苏有2500万市民和4900万农民,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问题。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绝非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关注收入差距,就是要提请社会注意,当农民的收入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时,即便出了多少个亿万富翁,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并非是什么幸事。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一刻也不能忘记,离开了共同富裕,就谈不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可见,正确地反映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的现状及其差距,并揭示其发展趋势,对促进城乡
居民收入协调增长及小康目标进程的监测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1、城镇居民收入高出农民的1.2倍。

    上半年,在江苏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均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据抽样调查,上半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4.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同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缺纯收入数据)2450.4元,增长15.6%,农民收入是同期城镇居民收入的45.3%。(若以农民纯收入比较,此比例会更低,即差距会更大。)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还不能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比如说城镇居民中很多人是享受公费医疗的,而农村居民却没有这种待遇。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大量的财政补贴,而农村的学校得到的补贴非常少,农民却要集资办学。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而这些对多数农村居民来说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就远远不会是一倍的差距。

    2、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今年以来农民的增长情况虽略好于城镇居民,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九十年代以来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之比从1990年的1:1.66扩大到1995年的1:1.71,继而扩大到2000年的1:1.89,今年上半年已表现为1:2.21。

    3、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差距越明显。

    十三个省辖市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值基本集中在1.5-2.5之间,其中,苏南和苏中的8个市除扬州外比值均在2以下,无锡最低为1.4,表明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为最小;苏北的5个市除宿迁外比值均在2以上,连云港最高为3.19,表明经济越是欠发达的地区,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越明显。

    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单位:元/人

    城市名   农民现金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以农民为1城镇的收入比值
    南京             2958                 5840                      1.97
    无锡             5068                 7096                      1.40
    徐州             2034                 4888                      2.40
    常州             3952                 6802                      1.72
    苏州             4789                 7678                      1.60
    南通             3322                 5810                      1.75
    连云港           1406                 4490                      3.19
    淮安             1578                 3770                      2.39
    盐城             1989                 4888                      2.46
    扬州             2343                 5112                      2.18
    镇江             2894                 5494                      1.90
    泰州             2672                 4930                      1.85
    宿迁             1588                 3084                      1.94

    4、在东部及沿海省市中我省差距尚属较小。

    今年上半年,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华东地区大于浙江和上海,在东部及沿海十八个省市中,还大于北京、天津和辽宁,但小于其他十二个省市。十八个省市上半年城乡收入差距平均比值为2.65,江苏为2.21,表明我省城乡收入差距相对来说尚属较小。

    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单位:元/人

    省市名   农民现金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以农民为1城镇的收入比值
    江苏             2450                 5405                      2.21
    山东             1964                 4749                      2.42
    安徽             1212                 3781                      3.12
    浙江             3778                 7771                      2.06
    福建             1975                 5879                      2.98
    广东             2177                 7264                      3.34
    上海             4880                 8513                      1.74
    北京             4107                 7836                      1.91
    天津             4020                 5477                      1.36
    河北             1441                 3945                      2.74
    辽宁             2027                 3997                      1.97
    吉林             1656                 3885                      2.35
    黑龙江           1624                 3660                      2.25
    江西             1171                 3804                      3.25
    河南             1013                 3910                      3.86
    湖北             1153                 4189                      3.63
    河南             1437                 4540                      3.16
    广西             1372                 4529                      3.30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之所以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且有扩大趋势原因主要在于农民,农民的收入不稳定且偏低是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各级政府围绕“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增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农民收入偏低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据分析,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优质不多,物廉价低。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统一规划、引导,以及随着广大农民科学知识和效益意识的不断提高,择优种植、规模经营等新型的农业生产理念被广泛接受,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经营分散,跟着行政指导被动适应,市场运作少,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了:一是高质量农产品少,名特优产品比例低,市场竞争力小;二是普通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加工产品更少;三是没有形成区域特色,品种结构在区域间大体一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产品的结构性矛盾,也使大宗农产品因供大于求而出现价格竞相下跌的局面,结果都跳不出广种薄收的怪圈。

    (二)农资价格上涨,农民利益受损。我省农资价格自去年年初出现上涨势头后便一直保持升势,进入“三夏”季节,种子、饲料、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更是过快上涨,导致农产品种植成本明显提高。今年上半年,农民购买农业用种籽、牧业用饲料和化肥的综合平均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33.8%、18.5%和20.2%。尽管国家曾几次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随之上涨,使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中大部分又被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所抵消,直接减少了农民的种植业收益,农业的收益与其他产业相比始终处于劣势。据省农调资料显示,由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仅上半年就给农民利益造成了近5个点的利耗影响,如果再考虑上半年农村消费价格上涨4.7%这个因素,上半年农民收入实际增幅为5.1%,而城镇居民不存在收入的成本开支问题,而且同期消费价格涨幅(为3.5%)也低于农村,考虑价格因素,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的实际增幅为9.7%。由此可见,收入的实际增长情况城镇好于农民,这一结果也说明利耗因素给农民增收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城镇。

    (三)经营方式分散,农资利用不充分。据统计,2003年全省按乡村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经营耕地面积仅为1.425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更有数百倍的差距。由于是超小规模且基本是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无法实现规模生产,使农业生产资料得不到充分利用,投入不少收益不高,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四)知识型劳力外移,推动农业进步的动力不足。据农村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从年龄结构看:转移劳动力中青壮年占绝大多数,并且比重仍呈扩大之势,2003年在外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中,45岁以下的所占比重高达86.4%;从文化层次看:2003年在转移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1%,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9.4%;从技术、技能看: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25.4%,比当年全部农村劳动力受培训的比重高10.2个百分点。大量素质较高的青壮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家乡的“老弱病残”成了务农主角,农业生产老年化、女性化和“半劳力”化(简称“三化”)更加突出,在农业生产仍主要靠人力的今天,这样的状况必然有碍于科学知识的普及、良种的推广、土壤的改造、新技术的采用,也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向农业的深度、广度开发。近年来,江苏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成效不十分显著、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现代化程度难提高的现象,广大农民仍然沿用粗放型经营模式,局限于通过频繁的耕作和浇灌来保障农作物的收成,导致农业适用技术利用率不高,人财物投入成本过高,不能不说与目前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有一定关系,导致了:一方面农产品增产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受到限制,由此而使农民增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五)非农岗位短缺,劳动力转移增收难度加大。在农民的收入中,属于劳动力转移性质的收入(农民外出打工和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下同)近几年来获得了较高的增长,比重明显增大。据农村抽样调查资料,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民收入元中属于劳动力外出收入419元、占17.1%,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4%,高于同期农民收入增幅8.4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农民增收主要渠道。然而,随着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投资规模、清理建设项目,客观上减少了一部分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下岗或失业人员增加的情况下,为了给这些下岗或失业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城市都制定了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给农民进城务工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此外,近年来随着经济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本生存在政策“夹缝”中的乡镇企业生产状况整体萎缩,经济效益江河日下,再加上乡镇企业全面改制因素,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很多在乡镇企业打工的农民不得不重新加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列。以上种种状况客观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加深了农民离土就业矛盾,限制了农民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的增加。

    (六)城市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难以实现良性循环。2003年,我省城市化水平为46.8%,浙江省已达53%。而早在九十年代后期,世界平均水平就达到45%,发达国家更达75%。况且,数年前开始的拆乡并镇,使得本来已具有发展规模的被并乡镇普遍陷入了衰落的境地,中心镇的发展似乎并没有成功地起到带动周围乡镇发展的目的,城市化水平在实质上受到了影响。再者,从今年上半年的统计结果来看,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率中,家庭经营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13.8%,三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依靠。调查数据还显示,上半年我省农民从家庭经营第三产业得到的收入为242元,占总收入的9.9%,比重是相当低的,表明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这个历史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农民的就业领域仍然窄小,农村劳动力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状况还存在,农村经济还没有进入优化的产业结构中,发展潜能无法充分地释放出来,农民增收难以实现良性循环。

    三、相对差距波动趋弱,绝对差距更为突出

    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农民从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受益匪浅,城乡收入差距一度有所缩小。据抽样调查资料,从1978年至1990年的十一年时间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86:1缩小到了1.66:1,绝对差距也仅仅提高了不到500元。而在1990年以来的近十四年中,由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好于农民,使城乡收入差距很明显地出现了逐年拉大的趋向,尤其是在1990年至1995年这五年时间里,拉大的幅度比较明显,绝对差距从580元一下上升到2177元。90年代末以来,城乡收入在相对差距上表现为一个比较缓慢的发展趋势,但绝对差距更为突出,基本上是一年改写一个千元数字。详见下表:

    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

    单位:元/人

年份                  1978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
                                                                      上半年
城镇(可支配收入)         288  1464   4634   6800   7375   8178   9262  5405
农民(纯收入)           155   884   2457   3595   3785   3996   4239  2450
城镇比农村(相对差距)  1.86  1.66   1.89   1.89   1.95   2.05   2.18  2.21
城镇比农村(绝对差距)   133   580   2177   3205   3590   4182   5023  2955

    [注:农民2004年上半年数据为现金收入]

    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虽然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鼓励人们勤劳致富,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差距过于悬殊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为全社会所重视。农民收入过低且差距的过度拉大,会降低居民的消费倾向,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对此,有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后指出:收入差距拉大不利于启动有效需求;地区间收入差距和城乡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对总体经济有不良影响。甚至还认为:收入差距的拉大将导致经济增长的过度波动和政治的不稳定。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措施来说,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农资价格上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农民长期习惯于粮棉油和家常蔬菜生产,要他们很快熟悉掌握新品种或优质品种,事实上并不容易,专业种养技术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再加上交通工具不普遍,信息渠道不畅通,农民要依靠自身的不断努力去改变现状,虽然很必要,但目前只能说是缓不济急。可以看到,前几年农民收入低是因为负担过重,而近两年来说绝大部分农户收入偏低与仍存在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有紧密的关联。因此,控制和降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必须提高农资质量,对假冒伪劣农资的生产和供应商加大惩处力度,这些对提高农户收入至关重要,不能为了保障农资企业的利益而牺牲农民的切身利益。

    2、加大金融投入,提高农村货币流量。农民货币存量不多、流量更是太少,这是导致农村经济不活跃的主要原因。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对货币需求的不断增长,供给不充足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增加对农村的金融投入,在提高的货币流量中肯定会有较大比例成为农村居民的生产性和劳务性收入,从而可以带动耐用品需求,刺激城市工商业兴旺并提供进城农民的就业机会。

    3、增加就业岗位,广开农民收入来源。尤其是一些财力较强的乡、镇,可以通过制订周密的土地使用和城镇建设规划,以加快人口集中步伐。只有农村人口不断积聚,才能变传统农民为现代农业工人或者小城镇里的蓝领工薪者甚至白领职工。只有人口积聚在一起,才能提高财政拨款建设的公共事业和设施的规模性、合理性、经济性,就地解决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乡村居民多种多样非农的收入来源。

    4、完善社保体系,城乡必须通盘考虑。要把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比如,对于属于缺少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如五保户、残疾家庭、因病致贫家庭、单亲家庭等,用开发式扶贫的办法已不能发挥作用,而应该考虑最低限度的救济式扶贫的办法;又比如,给65岁以上老年人一定数量的养老金,等等。总之,我们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确实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性,对农村来说,逐步建立一种水平不高但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江苏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