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陕西果业产业化进程 提高果业整体发展水平思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 12: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近几年,围绕如何做大、做强陕西果业,陕西省各级政府和广大果农作了很大努力,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绩,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出口有了突破。当前在加入WTO后如何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我省果业具有的资源、价格优势发挥出来,提高果业整体发展水平,增加果农收入,是我省果业发展所要面对的主要课题。     一、我省果业在结构调整中不断壮大
    (一)我省果品生产在快速发展中迅速壮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增加,解决了吃饭问题,为了增加收入,农民开始探索结构调整的路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当时苹果产量少,价格高,收益好,从客观刺激了苹果栽植和产量的迅速增加。主观上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措施,鼓励农民栽苹果。我省苹果面积逐年迅速增长,从1985年的75.2万亩,到1996年苹果面积达到了753.6万亩。果品生产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绩,尤其是苹果生产已发展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2003年的产量达到462万吨,约占世界的8%。     (二)果业产业化程度在结构调整中提高。     产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了市场形势的逆转,销售出现困难。全省苹果产量从1986年的15.2万吨迅速增加到1996年的295.9万吨,同期由于山东等其它苹果主产省的产量也大幅度增加,苹果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降,非优质产区销售出现困难。迫使我们开始调整结构,非基地县苹果面积从1995年的275.1万亩逐步减到去年的141.3万亩,共减少133.8万亩,基地县面积也从1996年的482.4万亩减到2002年的405.9万亩。这一次的调整全省共挖掉苹果园200多万亩,盲目的发展给这些农户造成数十亿元的直接、间接损失。     由于苹果供需格局的变化、种植效益下降使我们尝到了盲目发展带来的苦果,促使我们开始重视果品的质量和果园管理,意识到提高果业产业化程度的重要性。2001年开始在果园管理上着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这是我省在果园管理理念上的突破,2002年提出建设渭北绿色苹果基地,2003年果汁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居全国第一,气调冷藏能力达到60万吨;基地县苹果园面积2003年也止跌回升,增长13.6%,说明果农对种植苹果有了新的认识,信心增强。这些表明从1996年开始的调整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一定基础,我省目前已具备了加快向集约效益型转变的条件,果业具备了大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我省果品有资源和价格优势,具有竞争力。     渭北黄土高原是唯一符合苹果生产七项气象指标的地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苹果优生区,比其它等世界著名苹果产区的自然条件还要优越,并且生产基地远离工业污染,具有参与世界苹果竞争的良好生态基础。据2003年监测调查我省苹果生产成本为0.48元/公斤(扣除特产税后为0.4元/公斤),远低于日本、新西兰、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仅相当于国外平均水平的40%,美日水平的20%。我省苹果生产成本也低于山东及全国平均水平。     二、制约我省果业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绿色果品基地规划存在不足。     在规划建设渭北300万亩绿色果品基地的过程中对市场容量、建设模式考虑不足。2003年基地县的苹果面积达到了461万亩,如果这些果园全部挂果,按照去年的监测单产,仅基地县的苹果产量就将达到570万吨以上,受到山东等其他苹果主产省的竞争,近几年苹果的销售、价格一直不理想。如果绿色果品基地建成,300万亩的面积在正常年景下产量将达到360万吨以上,高档苹果的市场容量到底有多大,能否消化,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如果到时又出果贱伤农的情形,将会极大的动摇我省果业基础,伤害果农的积极性。     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公司与农户尚未有效联合起来,还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基本上处于一次买断的简单关系。企业难以形成有保证的稳定优质水果来源,就会由于没有稳定的供应而丧失市场机遇。同样分散经营的果农如果不能有效组织起来,可能就要面对更多的市场风险。     (二)果园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四项关键技术”的逐步推广,果园管理水平普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部分地方果园管理仍存在管理粗放,有机肥料使用量少,果园投入不足,甚至在个别果园仍然使用一些禁用农药。苹果出口的最大障碍是质量问题,与国外相比我省苹果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农药与化肥施用过多,很难达到出口标准。     果园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政府投入还不够,培训的果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与发展果业大产业的需要还有距离。二是果农意识的转变有一个过程。相当一批果农在“四项技术”推广上认识不到位、投入不积极,处于传统生产方法与现代管理技术应用的矛盾交汇之中,加大果业发展技术示范力度实为当务之急。     (三)品种结构不合理。     我省苹果以鲜食晚熟为主,其中晚熟又以红富士为主栽品种,红富士面积占到基地县苹果的63.4%。这一品种结构很难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尤其是我省浓缩果汁加工业发展的要求。浓缩果汁加工能力目前已经达到50万吨,满负荷生产大约需要400万吨左右的原料果,按每亩2000公斤产量计算,除去消化鲜食供应果园的残次果外,至少需要100万亩的专用高酸苹果面积。但用于加工的高酸苹果的栽植在我省刚刚起步,目前我们用于加工的主要是残次果,影响了浓缩果汁的质量。     (四)缺乏开拓市场的意识和经验。     果品企业营销的理念不健全,对市场信息缺乏准确、全面的理解,缺少开拓市场的人才。与世界上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出口大国相比,我们还缺乏国际市场开拓经验和营销经验,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了解和知识还相当缺乏,更缺乏精通国际市场的营销人才。     目前果品销售方式比较单一,交易手段落后,管理不规范,果业专业协会太少,果农难以分享到营销企业带来的市场利益。市场信息不充分,导致了我省苹果产业的发展与市场销售形势不适应,果农抓不住准确的信息,导致生产、交易的盲目性,抓不住有利的销售时机。同时我省部分企业和果农的持续经营的意识不强,只顾眼前的一时利益,掺杂使假,以次冲好的欺诈行为严重影响了我省苹果的形象。     (五)科研力量薄弱。     我省的苹果产量已占到世界产量的8%,但科研力量和水平却远远落后于生产的需要。目前世界主要栽培的苹果品种,在我省几乎都有栽培,但商品化栽培品种结构比较单一,尚未形成适应不同国际市场需要的特色主导品种,尤其缺乏形成商品批量的自育品种。同时我们品种发展缺乏明确的市场目标,日本、新西兰等国优良品种是针对不同市场需要而开发的,自育品种发展比重大、推广快,从品种上处于竞争的制高点。如果以后农产品贸易涉及到专利权保护问题,对我们将会极其不利。     (六)龙头企业较少,产业化程度较低。     我省苹果产后保鲜、储运和包装与苹果出口大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国外水果贮藏保鲜量占水果总产量的60%以上。我们未经贮藏的果品只有一部分及时销售,其余果品的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不同程度地下降。此外,由于缺乏现代化水果分级包装线和冷藏运输设备,包装的果品大小、形状、色泽差别较大,果品商品质量难以保证。我们除果汁加工外,果品的深加工尚未形成系列化。以苹果为原料的发酵酒、蒸馏酒是继葡萄酒之后又一受到国际市场欢迎的果酒新品种,如果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将苹果发酵酒产业化,将为苹果产区找到又一新的果品加工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路建议     (一)分层次建设绿色果品基地,提高果业效益。     把我省的27个苹果基地县划分成三个部分,即核心区、示范带动区、外围次优生区。核心区的选择应该以自然条件好,果园栽植时间长,果农相对组织化程度高、管理经验丰富、果园集中连片的地方。外围次优生区按照省上的规划可以将渭北南部海拔600-800米的地方,发展成为百万亩加工用高酸苹果和早熟鲜食苹果的基地。示范带动区是基地县除去外围次优生区和核心区之外的地方。     按照当前我省各县苹果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将洛川、白水、旬邑列为核心区,三县的苹果品质最优,发展较早,果农技术相对于其他地方要好,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果园集中程度高,具有优先加快发展的条件。2003年三县苹果园面积为92.5万亩,占基地县面积的20%,其中红富士67.9万亩。如果这一核心绿色优质果品基地率先建成,将每年至少提供85万吨的优质红富士。     首先要选好龙头企业,条件是有一定的资本实力、有销售优质果品经验,尤其是具备一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有大规模果园管理的经验,有较高水平的专家和技术队伍。其次是基地建设采取“公司+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种植大户的标准是自家有面积较大连片的果园,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组织能力,果园管理技术高的农户。一个种植大户联系的农户果园面积应以100亩左右为准。再次由于果品生产、经营的风险较大,建议省上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风险基金,以保证企业、农户的利益。     基地采取的模式。通过当地的基层组织由公司与农民签订合同,由公司统一以赊贷方式提供生产绿色果品所应该使用的化肥、农药、套袋,以及果园管理技术支持,由农民收获后按成本价偿还。公司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收购价格基于按照市场价计算的协议价,并提供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的最低保护价。省上拿出风险基金成立担保公司,为农户和企业的合同履行提供一定程度的担保,如果出现了违约,先由担保公司赔付,再由担保公司向违约方索赔。为了方便对分散的果农管理和组织,选择一些种植大户,付给他们一定的报酬,由他们对周围的一定农户进行生产上的组织管理,保证果农按照绿色果品生产的标准进行果园的管理。     由于高档苹果的市场容量有限,对市场的供应量应作一定的限制,以保证绿色苹果的价格,保证果农和企业有合理的收益。这方面我们应当借鉴法国做的做法,他们一方面依靠市场竞争进行对果品生产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也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果园、苗圃等都不能随便建立,政府有一个总量控制,宁可少生产一些,也要保证质量,这样做也保持了价格的稳定。     如果在核心区取得成功,可以将这种模式推广到示范带动区,以无公害为标准生产适合大众的优质苹果,使我省的鲜食苹果做到高中挡结合,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二)健全果业服务体系,提高果业的产业化程度。     我省果业服务体系目前的状况,明显不能适应开拓市场的需要。我们需要在建立健全行业组织体系、技术创新、推广、服务体系、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龙头带动体系上加大工作力度,优先发展果品的营销体系。这些体系的建立我们应该更多的依靠市场的力量,省上出台明确的扶持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多方资金投资。     (三)按照市场需求做好品种结构调整。     我们应该广泛引进世界各地的优良苹果品种,加快培育适合我省气候条件的品种,逐步改变我省的品种结构,做到早、中、晚熟搭配合理,鲜食与加工专用果并重,适合不同市场的多种风味苹果共同发展的格局,努力提高我省苹果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我们要转变营销思想,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国际市场上,农产品和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有关,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差别很大。东南亚人比较喜欢吃比较甜、也比较大的富士苹果,欧洲市场主要以含糖低的金苹果、青苹果消费为主,美国、智利、新西兰等以消费非甜的苹果为主。我省果品要想占领国际市场,一定要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种类的产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唯有这样,才能够有销路,才能够打开国际市场。     (四)分区域开拓市场,促进果品销售。     当前我们应当优先发展和巩固国内市场,这是我省苹果的主销市场,但同时又面临其它主产省的竞争,我们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健全各地的营销体系,大打绿色、无公害牌,通过绿色果品占领高端市场,以质优和价格合理的无公害水果抢占中挡果品市场。     对国际市场,我们要划分不同区域,按照区域特点做好市场的开拓。我国周边地区应该是发展客户的重点,独联体、东南亚、南亚毗邻我国,需求互补性强,产业合作前景广阔,是我们苹果出口的潜在市场。东南亚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销售市场,但目前主要为美、日、韩三国占领。除此之外,在农副产品贸易中,香港起着十分重要的转口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香港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中东、南美、澳洲、非洲市场潜力很大,而我国出口业务很少,是我们发展的中远期目标。我们要针对不同市场的需要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供应不同口味品质的果品,迅速有效的开拓市场,扩大我省果品的出口。     (五)有效发挥政府在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支持、调节、引导作用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果业风险基金。     一是加强地方政府在发展果业上的责任,把基地县果业的发展情况纳入县域经济考核的内容。二是要扶持龙头企业,对企业在税收、技改贴息贷款等方面进行实际的支持。三是财政出资加大对果农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乡村技术员的培训。四是从果业发展基金中拿出一定的资金加大对我省果品的广告宣传。五是对果树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进行财政支持。同时在绿色果品基地县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六是设立果业发展风险基金,在基地县优先开展对果品生产的保险。农业保险由于其产业特点导致赔付率过高,经营者普遍亏损,因此由政府设立风险基金对农业保险实行再保险,或者提供保费补贴。     2、采取强力措施,确保我省果品信誉     我省苹果的市场知名度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一是要对苹果的包装箱生产制定有力措施,严格管理。应当规定:未经许可,不允许在包装箱上标注陕西苹果或某某县等字样,凡是违反规定的要重罚。同时加快制定果品商标标注规范和包装箱的标准和生产管理的措施。二是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冲好严重影响我省苹果形象的行为,为果品经销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3、推广果品品质标准规范管理,有序调控果品品质。     国际农产品市场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同一品种的产品要求生产技术统一。我国在这方面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差距甚大,果品一直没有国家级标准,我们应当尽快制定我省的苹果生产、品质标准,并严格贯彻实施。只有尽快制定并实施苹果的生产、品质标准,才能有效促进我省苹果的产业化进程和标准化生产。同时由于我国绿色食品的申报、审批程序以及如何对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企业生产的食品进行跟踪检测及监督等方面还有不太完善的地方,我省应当在绿色果品基地制定并统一实施果园生产管理标准,对果品的生产全过程制定统一的标准。从严要求有关企业和果农,不致使绿色食品自毁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