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甘肃大企业(集团)战略与“工业强省”关系探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9日 11: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工业化是任何现代化国家都必须经历的一个历史进程。所谓工业化,一般是指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确立为基本标志,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化的历史过程。据测算,甘肃省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鉴于此,省委、省政府于2002年提出了“工业强省”的要求,目的是通过把大企业做强,中小企业做多,实现经济总量做大、就业人口增加、职工收入增多和效益增加、税收增加等目标。“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一年多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大企业做强方面,我
们认为步子还应该迈得更大一些。在此,我们想就做大做强大企业和“工业强省”的关系做一番探讨。

    一、甘肃大企业(集团)的地位和作用

    (一)甘肃大企业(集团)所处的位置

    长期以来,甘肃大企业(集团)一直是甘肃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处于领跑的位置。从2003年的情况来看,59户大企业(集团)在甘肃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大企业(集团)对甘肃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从体现企业经济贡献的两个重要经济指标--增加值和利税上看,近两年,甘肃省大企业(集团)创造的增加值和利税均呈增长态势。2003年,59户大企业(集团)创造增加值217.23亿元,实现利税96.2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6.7%和38.21%。2003年,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创造增加值389.81亿元,实现利税117.29亿元,大企业(集团)的增加值和利税分别占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利税的55.73%和82.1%。由此来看,甘肃59户大企业(集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将近七成

    从企业规模看,2003年,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2202.8亿元,年末股东权益774.63亿元。2003年,全省59户大企业(集团)资产总额1536亿元,年末股东权益590.71亿元,分别占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69.73%和76.26%。59户大企业(集团)的资产将近占了29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的七成,在甘肃省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七成以上

    从销售情况来看,2003年,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166.68亿元。2003年,全省59户大企业(集团)销售收入899.19亿元,占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77.07%。也就是说,七成以上的销售收入是由大企业(集团)完成的,大企业(集团)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甘肃大企业(集团)的作用

    长期以来,甘肃大企业(集团)对甘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甘肃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大企业(集团)主导着甘肃省经济的发展方向

    甘肃省的大企业(集团),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支柱行业有色、冶金、石化等行业,比如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白银公司等企业,它们均分布于原材料、基础产业领域,这些企业其经济总量、市场份额、科技能力等均在各自行业领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主导着甘肃省经济的发展方向。

    2、大企业(集团)是推动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如前文所述,大企业(集团)的经济总量在甘肃省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无论是增加值、利税,还是资产、销售收入,均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大企业(集团)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甘肃大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甘肃的大企业一直是甘肃经济的支柱。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甘肃先后组建了一些大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来,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成为了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甘肃大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

    1、企业规模扩大,经济实力增强。近几年,甘肃59户大企业(集团)在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中,通过改制、改组、联合兼并、收买、托管等形式,重组企业存量资产,促使各种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企业规模得到壮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03年末,甘肃59户大企业(集团)拥有资产达15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9%。年末股东权益为590.71亿元,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6.24%。平均来看,59户大企业(集团)户均资产26.02亿元,户均净资产10.01亿元,远远高于全省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每户平均7470万元和2627万元的水平。其中:有13户企业(集团)的资产超过30亿元,有8户企业(集团)的资产介于20-30亿元之间,有7户企业(集团)资产介于10-20亿元之间。省电力公司2003年资产达到238.35亿元,就资产而言,在甘肃大企业(集团)中独占鳌头;酒钢集团2003年资产达到184.92亿元,集团通过外引内联,收购兼并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形成规模优势,逐步强化了竞争能力。

    2、营业收入增加,经济效益好转。甘肃大企业(集团)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也明显改善。2003年,甘肃59户大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99.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8%;户均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较上年增加3.76亿元。2003年全省59户大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4.17亿元,较上年增长108.2%。在全省59户大企业(集团)中,有15户盈利在5000万元以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59户大企业(集团)中,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的有7户企业,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183.84)、酒钢集团(109.24亿元)、甘肃省电力公司(86.09亿元)、金川集团有限公司(70.56亿元)、中油玉门油田分公司(48.41亿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33.27亿元)、兰州卷烟厂(30.23亿元)七户企业,其营业收入占59户大企业(集团)的62.46%。

    3、企业改制成效明显,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近几年,甘肃59户大企业(集团),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大力转换经营机制,有41户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占大企业(集团)的69.5%。特别是大企业中的20户企业集团,通过不断完善母子公司体制,逐步理顺了产权关系,坚持走多元化、多方位发展的道路,把生产、流通、科研、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地盘活了存量资产,优化了产业结构,骨干带头作用逐步增强,确立了在本行业的龙头地位,辐射带动了一部分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二)甘肃大企业(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甘肃大企业(集团)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和东部沿海的大企业(集团)相比,甘肃的大企业(集团)各方面都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企业规模仍然偏小,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甘肃大企业(集团)虽然规模有所扩大,但和国内以至国际的大企业、大集团相比,甘肃企业的规模不仅仅是偏小,有些企业甚至相差悬殊。在甘肃的59户大企业(集团)中,有25户资产少于10亿元,其中15户少于5亿元,这15户企业的平均资产只有3亿元,其资产总额仅占13户30亿元以上企业的4.35%;营业收入在30亿元以上的仅有7户企业,即使是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也只有19户,也就是说,有40户企业的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2003年,甘肃59户大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总额899.19亿元,而青岛市仅海尔集团一家营业收入就达到了806.48亿元,占甘肃省59户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的89.69%,即使是进入中国500强的酒钢集团和金川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9.24亿元和70.56亿元。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形势,这些企业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也就不能够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2、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水平较低。从甘肃大企业(集团)的具体情况来看,企业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高新技术的开发滞缓,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2003年,59户大企业(集团)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83%,比去年同期下降0.11%。据有关资料,世界500强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一般占销售收入的5%至10%以上,电子信息、医药等一些行业甚至高达20%至30%。而甘肃59户大企业(集团)的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还不到1%,差距非常大。由于技术开发投入少,资金使用分散,使得多数行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不过关,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

    3、大企业(集团)效率偏低,盈利能力不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较高的经济效率或者生产效率,才能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就甘肃大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情况而言,与中国500强大企业相比,企业效率明显偏低。从反映劳动生产率的两个重要指标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额来看,2003年甘肃59户大企业(集团)的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额分别为25.31万元和0.4万元,相当于中国500强企业的58.13%和26.14%;2003年甘肃大企业(集团)平均营业收入和平均利润分别为15.24亿元和0.24亿元,相当于中国500强企业的8.1%和2.71%。甘肃的59户大企业(集团),作为甘肃的骨干企业,其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还需提高。

    4、大企业(集团)中竞争型企业缺乏。在甘肃的59户大企业(集团)中,多数企业都属于传统产业,老企业居多,这些老企业基本上是用行政性办法组建起来的,成立后也主要靠行政权力来管理,尚未完全成为市场经济竞争主体。由于机制不活,管理落后,因而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能力。

    5、大企业(集团)的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从甘肃大企业(集团)的改制情况看,虽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改制的实际效果尚难尽如人意。从股权结构方面看,在已改制的企业中,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占居主导地位,这些企业与传统国有企业相比,往往是有其名,无其实。2003年,在甘肃的59户大企业(集团)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达到了48户。从公司治理机制方面看,在已改制的大企业(集团)中,仅有19户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齐全,其余企业或者有“一会”,或者有“两会”,法人治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公司法》已经颁布实施许多年,但好多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尚没有很好的发挥其职能,有些甚至成了“橡皮图章”。

    综上所述,甘肃大企业(集团)与国内大企业差距还相当大。甘肃要实现“工业强省”,就要加快发展大企业(集团),不仅要将大企业(集团)的规模做大,而且要把大企业做强,提升大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做大做强甘肃大企业(集团)的必要性

    甘肃省的大企业(集团),是工业强省的主要力量,代表着甘肃省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引导着甘肃省工业的发展方向。

    首先,大企业(集团)是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有色、冶金、石化、电力等行业是甘肃省经济的基础产业,代表着甘肃省的经济命脉。在这些行业中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集团),有着形成规模经济的有利条件。立足自身优势,发展规模经济,这是甘肃省大企业(集团)的必然选择。时代呼唤大企业(集团),甘肃需要大企业(集团),在优势行业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是工业强省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大企业(集团)是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的主体。长期以来,甘肃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钢性”工业结构,在这种工业结构下形成的支柱行业大都以重工业为主,而这些行业大都以生产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的产品极为有限。这就使甘肃省的工业面临一个升级换代的问题,特别是大企业(集团)产品的升级换代的问题。与此同时,甘肃省绝大多数大企业(集团)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在生产、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专业化协作水平低,尚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在作为甘肃省支柱行业的冶金、石化、建材、机械、等行业中,基本上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都存在过剩情况,而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初级产品加工能力大多过剩,高技术含量产品却供给不足。因此,大企业(集团)担当着工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的重任,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在积极调整自身结构的同时,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这就需要有高质量、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担当重任。

    第三,大企业(集团)是甘肃省企业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加入WTO以后,甘肃省企业不仅要参与国内竞争,而且要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甘肃企业要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过得硬的产品和与国内、国际大企业(集团)一较高下的实力。因此,甘肃省经济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就必须在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分工的同时,在支柱产业、关键领域通过优质资源的大规模聚集和优化组合,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甘肃省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而成为国内、国际产业重组的一个主体。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形成达到规模资产、规模经营和相应技术实力的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四、做大做强大企业(集团)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业强省”应该以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为重点,兼顾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国际情况看,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在国际技术经济竞争中地位的增强,主要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区域经济中,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主要取决于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当今世界上,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所以有实力,靠的就是有一批在世界各个领域中居于领先甚至垄断地位的大企业集团。在我国近二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沿海地区可以说是突飞猛进,而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功不可没。因此,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大企业(集团),是我们实现“工业强省”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

    大企业(集团)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是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甘肃应该通过大企业(集团)的培植和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发展道路。

    1、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大企业(集团)

    从甘肃省的发展情况来看,大企业(集团)的数量还比较少,资产和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也就60多家。从外省的发展情况来看,就山东省而言,2003年有11户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为188家。在今年三月公布的2003年全国1948家大型工业企业名单中,山东省有263家企业上榜,排在全国首位,比第二位的江苏多56家,比第三位的广东多83家,而甘肃省仅有29家企业上榜。由此来看,加大对甘肃省大企业(集团)的培育力度刻不容缓。要对成长型、有潜力的企业予以积极扶持,促其做大做强,特别是对有潜力的民营企业,更要加大扶持的力度,积极培育,使其健康发展。在甘肃省企业集团的培育及组建过程中,华煤集团可谓是成功的典范,在今后培育及组建企业集团的过程中,应借鉴华煤集团的成功经验,使企业集团组建一个,成功一个,并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2、积极扶持现有大企业(集团),促其快速发展

    2002年8月,甘肃省开始实施“双十”工程,实施“双十”工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发挥“支柱板块”的优势,使全省部分骨干企业在做大做强上取得新进展。“双十”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甘肃省确定了“两抓”、“两放”的重大举措,实施项目带动,使甘肃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资产、营业收入都有较快的增长,但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步子迈的还不够大,应在实施“双十”工程的同时,再选择一批优秀的大企业(集团),予以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经济强省山东省在原有200户重点工业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坚持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以此推进全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山东省计划到2007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要达到70户以上,其中100亿元以上的达到30户;到2010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达到100户,其中100-500亿元的达到40户,500亿元以上达到10户以上。作为经济强省的山东省,仍然坚持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而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更应该把坚持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放在首要位置,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大企业集团发展道路。

    (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培育和提高大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因此必须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从目前来看,要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首先应该建立有效的创新体制,包括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扩散机制、技术研发投入的风险机制以及学习和引进机制等。有了有效的创新体制,企业的技术创新将有章可循,技术创新也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没有不是以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成功的。因此,甘肃省大企业(集团)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以培育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得甘肃省的大企业(集团)在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生产装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

    (三)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1、大企业(集团)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和经营名牌的理念。要进一步提高实施名牌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和经营名牌的理念。毋庸置疑,著名品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山东省青岛市培育了海尔、海信、澳柯玛(资讯 行情 论坛)、双星、青岛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五大企业集团,2003年仅海尔集团的营业额就达到了806.48亿元。这五大品牌都是全国的知名品牌,它们对青岛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甘肃省情况,虽然形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当地品牌,但从全国来看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著名品牌仍然寥寥无几。因此,甘肃省大企业(集团)要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工作的重头戏,立足自身优势,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但切忌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为,避免靠“包装”打造品牌的现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素质、水平和形象上,重视抓好各项基础工作,把创名牌的过程变为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的过程。

    2、政府要把扶持和发展名牌产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政策,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产品开发、科研立项、财政政策、银行贷款等多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今年9月,山东提出了围绕骨干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到2007年,力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00个以上,争创20个在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海尔式品牌企业。山东省的名牌产品已经为数不少,可是该省仍然加大了创名牌产品的力度。甘肃省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屈指可数,因此更应该加大创名牌产品的力度。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甘肃省大企业(集团)的知名度,使更多企业跻身于中国500强之列。

    (四)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大企业(集团)产品的更新换代

    如前文所述,甘肃省经济以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为主,新兴产业相对较少,而新兴产业的形成及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立足基础产业,对基础产业进行提升和产品更新换代就成了当务之急。况且,甘肃省具有相对优势的大企业(集团)基本上都在基础产业。如何加快基础产业的提升,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我们认为:一是要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加快大企业(集团)的公司制改造步伐,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用高新技术武装大企业(集团),促使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三是要加强大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以及大专院校的联系,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优势,进行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四是要按照优胜劣汰的法则,择优弃劣,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五是要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促使传统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五)加强资本运作,扩大企业规模,造就超级“航母”企业

    与国际超级企业以及东部沿海大企业相比,甘肃省的大企业(集团)规模还比较小,难以和国际国内的超一流企业相抗衡。因此,将甘肃省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这是所有有识之士的共识。要做大做强企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首要条件就是要不断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和加强资本运作能力。从目前来看,甘肃省大企业(集团)在资本经营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低于产品经营和品牌经营。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加速以资产重组为重点的资本经营步伐。鼓励大企业(集团)实施兼并等资产重组行为,特别是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本运作。只要是符合市场方向和结构调整要求的资产重组行为,在产权交易、银行历史债务、人员流向等方面,政府及有关方面可采取相应的政策手段扶持促成。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融资、信贷、担保,只要符合市场原则和产业发展方向,应尽可能予以积极回应。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甘肃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