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课题研究组组长刘迎秋教授
本报记者王永清徐阳鸿发自杭州11月6日,《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和“中国民营企业最具竞争力50强”名单甫一公布,本报记者旋即独家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本课题研究组组长刘迎秋教授。
50强总体不强
《天下》周刊:这次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强有哪些特点?
刘迎秋:从行业来看,这次评出的中国民营企业50强主要分布在日用工业品、家电及房地产行业,而高科技、高附加值行业进入50强的还很少。这说明高科技领域、高附加值产品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这次评选的标准都是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值都在12亿元以上,但从评出的50强来看,其资产收益和利润增长都不太高。
从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四川、湖北。总体来看,浙江、江苏、广东等东部地区的民营经济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浙江省。当然,我们中国社科院这次所作的中国民营企业调查浙江省配合得最好,回收的问卷也最多。浙江的民营企业在有些方面优势是明显的,比如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市场占有率及诚信方面等,从调查情况看这些方面反映都是比较好的。
从评出的各项指标的具体情况来看,这次评出的中国民企50强平均竞争力为38.3,距离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公司之间的水平差别很大。比如说排在第1名的上海人民业集团的竞争力指数为94.69,而最后一名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则仅有5.59,相差太大,而且技术创新能力还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也正因为此,中国民营企业还有很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做强之后再去做大
《天下》周刊:科龙是广东老牌电器大企业,为什么排到了最后一名?
刘迎秋:科龙电器屈居末席,主要原因是一个评比的标准问题。
我们这次竞争力排名,采取的是竞争力指数计算公式,在设计过程中,企业利润、盈利能力、创新能力等企业绩效是一个重要参考。它由“总资产利润率”、“销售收入的成长”及“净利润的成长”三大具体亏损指标加权而成。按照这一评估体系,科龙的指标并不理想,这可能与它之前的巨亏有关。
联想也是这样。在人们的印象中,联想是成长性非常好的高科技企业,它在中华全国工商联最新公布的“中国民企100强”评比中排名第一,这次怎么到了第41名?不可想像!但实际评选的结果就是这样。因为此前中国所有排名榜都是按总资产或营收状况,按竞争力指数排名在中国还是第一次,所以大家有些不习惯。
我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规模大并不就意味着竞争力强,对于企业来说,我们鼓励“做强做大”而不是“做大做强”,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做强之后再考虑如何做大,民营企业尤其如此。
排名重引导不求权威
《天下》周刊:这次排名当中,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却只有4家企业上榜,而浙江占了大半,多达26家。这是否影响排名的权威性?
刘迎秋:这次评选出来的50强民营企业,我们没有考虑它的权威性。我们在做调查时,有些企业不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不愿意公布企业的真实情况,比如说企业的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等,甚至有些企业报了虚假的数据,所以这些企业不在我们研究的范围之内。
广东当然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但通过这次调研评选,我们发现广东的民营企业参评特别不积极,实在难以全面反映广东的民企竞争力状况。而且,从竞争力这个角度试图对企业做一个评估,仅仅是一次尝试,我们强调的是对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做动态分析,引导它们做强,所以,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排名明年还要搞,至少要搞10年。
如果仅从权威性这方面来评价这次活动,我想你们要放弃这种想法。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浙江的民营企业有几个特点:一是浙江的企业是以民间成长起来的为主,不像北方、北京的民营企业是从国有企业转制来的。二是浙江的民营企业产权清晰。调查中发现,浙江的民营企业以家族制企业居多,这虽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企业的发展,但是这种企业往往产权很清晰。三是浙江的企业很注重市场需求和民间需求。四是浙江的民营企业总体来讲还是比较讲诚信,而诚信是一个企业获得市场认可的基本前提。五是浙江的民营企业比较重视文化的建设,现在讲浙商文化基本上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因此,我很看好浙江的民营企业,对浙江的民营企业充满信心。
民企竞争力其实还很弱
《天下》周刊:为什么只评50强而不是惯常的100强?
刘迎秋: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26年,目前中国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国有企业的阵线正在迅速收缩,民营企业成长得非常快,在增加就业和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国有企业每年退出470万职工,而民营企业则每年增加就业160-200万人。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来自全国工商联的数字说,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已占国民生产总值60%,我们社科院的调查数据也是在50%以上,也就是说民营经济正在上升为一支主力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民营经济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也会越来越有利,从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一系列的决定,都在强调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所以说,从国际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注重抓民营经济。应该讲,我们此时发布中国民营企业50强是非常及时的,意义非同寻常。至于为什么只评出50强?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从竞争力指数这一项来看,最高的94分,最低的甚至只有4分,与国际水平还相距甚远,差距还很大,即使是排在前面的,也还有相当距离。所以我们认为评出50强已经很勉强了,更不应说100强了。
“蓝皮书”事关国策
《天下》周刊: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布蓝皮书,有何政策背景有现实意义?
刘迎秋:“蓝皮书”发展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之后,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非常关注中国民企竞争力状况,所以委托中国社科院民营研究中心来做这个项目。
从国际上来讲,中国入世已经有几年了,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国有经济由于其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准备不足,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而民营经济由于从一开始就是在市场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经过了市场的拼搏和磨练,对这种变化已经适应了。这种变化了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对国际和中国自身的经济作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正在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经济,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从国内形势来看,国有经济正在从竞争领域迅速退出,民营经济正在快速上升,从就业率到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所占的比重讲,民营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再从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重视这个角度讲,民营经济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种政策、政务、法制、舆论等,都在为民营经济鼓与呼,一再强调要支持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此时发布“蓝皮书”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东强西弱5年不变
《天下》周刊:你对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格局有什么看法?
刘迎秋:目前来看,中国民营经济最先发展起来的或者说发展最快的地区还主要分布在东部,比如说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地,这种格局短期内比如5年内恐怕还难以打破。
不过,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部署,这种格局会逐步改变。而且,在东部地区现在营商的成本越来越高,土地、人力等各种要素成本较之以前大幅上扬,因此,在东部地区现在已经出现了资金西移的情况,今天的浙江就出现了大量外移的企业,在广东、江苏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我相信,随着中国中部地区的崛起和中央对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加大,这种格局会发生改变的,我对中国西部民营经济的前景非常看好。(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