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日经济开始转“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09:14 中国经济时报

  徐长文

  近几年以来,受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的影响,中日两国政治关系显得有些冷,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两国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妨碍了某些大型合作项目的研究和探讨,对此日本经济界人士很不满意。为了回应人们的不满,日本某些政治人物声称,中日关系,政治冷怕什么,经济不是照样发展么。这就是所谓的中日关系“政冷经热
”的由来。2000年以来,在中国对外经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日经贸发展也出现某些新的态势,这是正常的,并未达到有人所形容的“热”的程度,而且两国在ODA资金使用、商品贸易、能源等领域中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多。实践证明,政治冷经济也开始“凉”起来。

  中日经贸发展的新态势

  2000年以来中日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呈现出某些新的态势,主要表现在:

  ——贸易额持续增长,2000年两国贸易首次达到8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2002年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1019亿美元;2003年达1335.7亿美元。2000年至2003年的4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19.6%,今年1至8月两国贸易额达106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7%,虽然低于这一期间我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长速度,但是增长率也属较高水平。

  ——中日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的比重持续上升。根据日本方面发表的统计,2000年以来,中日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的比重平均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从2000年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9.9%,2001年上升到11.8%,2002年达13.5%,2003年达15.6%。中日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是两国贸易增长的结果。与日本多年来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2003年所占的20.5%相比,只差5个百分点,说明日本对我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日本关西的日中经济贸易中心会长谷井昭雄先生不久前率团访问中国时说,几年以后,中日贸易很可能超过日美贸易,而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中国机电产品对日出口超过纺织品而成为对日出口的第一大商品,工业制成品对日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多年来,我国纺织品对日本出口一直占对日出口总额的30%左右,为我国对日出口的第一大商品。但是,2002年我国机电产品对日出口占当年对日出口总额的33.5%,首次超过纺织品的26.5%的水平,而成为对日出口的第一大商品。2003年机电产品对日出口继续增长,已经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7.2%,说明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引进外资的增加,今后我国机电产品对日本出口仍是增长的趋势。在机电产品对日出口增加的同时,我国对日本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也在迅速提高,从2002年的占中国对日出口总额的85.2%,上升到2003年的86.7%,说明两国的产业分工已经从过去的垂直分工正在向一定程度的水平分工方向扩展。

  ——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呈新特点。2000年以来,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持续增长,近4年来投资项目年均增长29.5%,合同金额增34.2%,实际执行金额增16.6%。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具有三大特点,即在华投资企业70%以上盈利,所以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持续增长;中日贸易中的60%是日本在华的三资企业从事的,即所谓“日—日贸易”;投资规模趋于大型化,2000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平均每项金额为228万美元,2003年达到245万美元,表明日本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增加。

  ——中国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增加。几年来,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升温。1997年以后投资步伐加快,开始时主要以港资为主,今几年内地企业对日投资增加。据日本人士估计,2002年一年内中国企业在日本投资近20个项目,金额达1亿多美元。目前一些有代表性企业,如海尔、联想等均已经进入日本市场。中国企业对日投资,多以合资或并购形式为主。一般认为,日本物价昂贵、劳动力成本高,对日投资在日本经营企业,对中国企业未必有吸引力。但是从几年来中国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实践看,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并非只是削减成本,还包括开拓国际市场、获得先进技术以及流通渠道等,其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而这方面看,今后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可能增加。

  ——贸易逆差不断增长。从近20年的中日贸易发展看,80年代基本是中方逆差,90年代中国有时逆差有时顺差,但是进入2000年以来,特别是近两年,中方统计中方是逆差,日方统计日方是逆差。如2003年中方统计逆差达147.3亿美元,而日方统计,其逆差达179.5亿美元。这主要是经香港等地的转口贸易中的统计问题。如双方都是按产地统计,中国统计的对日出口594.2亿美元,而日方统计,从中国进口751.9亿美元(将经香港转口到日本而产地是中国的产品也统计在内),相差157、7亿美元。另外,中方统计,从日本进口741.5亿美元(同样将经香港转口到中国而产地在日本的产品统计在内),日方则统计,对中国出口572.4亿美元,相差169.1亿美元。其实,香港进出口贸易中的90%是转口贸易,将两国经香港转口贸易计算进去,即将中国统计的从日本的进口作为日本的出口,将日本统计的由中国的进口,作为日本的进口则更接近于实际情况,也较为合理,逆差也大大减少。根据相关资料,日本的逆差2002年只有84亿美元,2003年减少到10亿多美元。

  据日本的统计,自1999年以来,日本对中贸易连年逆差,其中逆差额最高的是2001年,高达272.5亿美元。当然,目前日本对中国的逆差,与80年代中国对日本的逆差其内涵是不同的,现在日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多是日本在中国的三资企业创造的,获得利益的是日方企业。这也是日本统计尽管其有较大逆差而一直未向中方提出疑义的重要因素。

  ——日本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方式变化、金额逐渐减少。所谓ODA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直接援助,分为“两国间援助”与通过国际机关援助的“多国间援助”两种。其中两国间援助又分为赠与即“无偿援助”、“技术合作”以及“有偿资金合作”又称“日元贷款”三部分。截止2004年3月底,日本政府承诺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30472亿日元11根据日本驻华使馆经济部资料,用于近200个项目的建设,日本是中国利用海外ODA资金最多的国家。此外,日本还向中国提供三批能源贷款,总金额1.7万亿日元(约合97亿美元)。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资金约2800亿日元。

  日本对中国的ODA方式,由过去配合中国的五年计划而进行的五年一揽子方式,自1996年改为3年加2年方式,即所谓“3+2”方式。2000年又改为一年一定方式。

  中日经济关系热不起来

  近4年来,在中日两国政治冷的情况下,经济也很难热起来的。在中国对外经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日经贸只能说是正常发展。90年代初期,两国贸易曾一度发展较快,每年曾以1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那时人们曾乐观地预计,2000年前两国贸易额将达到或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但是后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直到两国回复邦交30周年的2002年贸易额才超过人们所期待的1000亿美元。其发展速度与中韩贸易相比,更加一目了然,1992年中韩建交时两国贸易额只有50亿美元,2003年达到632亿多美元,据有关部门预测,2006年两国贸易就可以达到1000亿美元,仅用了14年时间。所以说,中日两国政治关系冷,双方经贸发展也不会热起来。

  第一、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同中国的贸易增长相比日本并不快。

  2000至2003年的4年中,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年均贸易增长水平分别是:同美国贸易增长20.1%、韩国贸易增长27.0%、同东盟和欧盟的贸易增长是31.5%和22.2%,同日本的贸易增长尚不到20%,只为19.6%。今年1至8月我国同美国贸易增长36.3%,同韩国贸易增长48.8%,同东盟和欧盟贸易增长分别为37.5%和36.6%,而同日本贸易增长不足30%,只有27.7%。在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同日本的贸易无论是近4年的年均增长率还是今年1至8月与去年同期比的增长都是最低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我国同日本的贸易发展不能说热。

  第二、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则呈下降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已经由90年代初期的20%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5.7%,今年1—8月又下降到14.8%,比12年前最低水平的15.3%还低。因为虽然中日贸易增长快,但是仍赶不上我国总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据统计2000年以来到2003年的4年中,中国对外贸易以年均24.5%的速度增长,比同一期间中日贸易年均增长率19.6%,高出4.9个百分点,今年1—8月中国对外贸易增长38.2%,高于中日贸易增长10.5个百分点。中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的下降,也说明我国对日贸易的依赖程度在弱化。

  第三、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已经发生变化。

  自1993年以来日本已经连续11年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今年1—5月,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中日贸易,而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退居第二位。今年1—8月中美贸易达1070.4亿美元,超过中日贸易额4.2亿美元,中美贸易额仅次于我国同欧盟的贸易,为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已经退居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第四、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长也不热。

  2000年以来的4年中,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有所增加,但是与对我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增长也不是很快。近4年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的执行金额年均增长16.6%,而韩国企业近4年来对我国直接投资的执行金额年均增长达40.4%,远高于日本的增长水平。今年第一季度韩国企业对中直接投资的合同金额达200亿美元,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对中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而且日本由于经济低迷,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只有向具有广阔市场的中国投资谋求新的发展。但是却遭到日本某些人的指责,这就是几年前在日本出现的所谓“对中国投资使日本产业空心化”谬论产生的原因之一。

  第五、日本对中国的ODA越来越凉。

  日本对中国的ODA不仅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一揽子五年改为两年,最后改为一年一定方式。日元贷款的金额也越来越少,由90年代末期的年均2000亿日元减至2003年的不足1000亿日元;援建的项目由过去的经济基础设施改为环境保护等。日本对中ODA合作是中日经贸合作、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对中国ODA资金的减少,不仅对中日经贸产生重要影响,也不利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而且ODA项目不再用于改善中国的经济基础设施上,只能用于环境保护等方面。这也是日本出于政治考虑,担心中国经济基础设施改善,经济发展更快使日本受到“威胁”。另外,日本动辄将ODA等经济问题政治化,停止或减少对中国的ODA资金。

  20年来,日本对中国提供的ODA,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给予高度评价。这些ODA资金的使用也为日本企业对中国投资、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后日本减少对中国的ODA,对两国经贸关系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第六、日本实施的第一个保障措施的国家是中国。

  2001年4月,日本以中国大葱、鲜蘑、蔺草三种农产品对日本出口增加,影响了日本相关产业和市场等为借口,不顾中日两国企业界精心合作和中国菜农的巨大损失,对中国实施保障措施,限制中国这三种农产品对日本的出口,这是日本对外经济贸易中实施的第一个保障措施。虽然经过中国方面的据理力争,最后得以解决,但是它对中日贸易的潜在影响以及人们的心理冲击不可低估。

  第七、日本对与中国建立FTA关系态度冷漠。

  中国是日本的近邻,又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近来日本经济的恢复,用日本某些人的话说,很大程度上依仗中国的“特需”。但是在日本的FTA战略中,并未将建立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双边FTA列入优先考虑范围而排在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之后。从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的实践看,建立FTA关系是发展双方经贸合作的最好办法。而日本不仅对建立中日韩FTA顾虑重重,对建立中日FTA更持冷漠态度。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