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代见证——慈溪农民报告》
程树榛
很难想象,一本书能把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完美地糅合在一起,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出一种地域精神,这是我读作家出版社新版图书《时代见证——慈溪农民报告》
的最初感受。
文学介入时代,与时代同步,似乎已经是比较“遥远”的声音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的手法,离新一代作家仿佛已是“昨天”。但《时代见证——慈溪农民报告》却从这个意义上满足了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阅读需求。
这本书出自两个浙江作家之手。作者之一的张坚军曾是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的学员,我在当初是他毕业论文的导师。这个学员在离校的十几年间,一直在新闻、文学岗位上工作且笔耕不掇。他在创作上试图摸索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路子。毫无疑问,这本书是他与合作者探索的一个成果。他们把实验探索之地放在他俩的家乡,这是因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与一份特殊的感情。因此,书中带有他们主观探索成分和对这块土地上人与事的熟悉。
慈溪是个地处浙东的县级市。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交通不便,缺乏资源,土地贫瘠。但在慈溪这块地域上生存的百万农民,却凭着一种地域文化精神和国家对沿海的改革开放政策,“国有,集体,乡村,个体”四个轮子一起转,创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096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777元的致富奇迹,2003年其综合实力和基本竞争力分别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16位和第9位。在这块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5亩的土地上的农民不但使自己富起来,还吸纳了50万外来民工。这本身就是奇迹,是我们这个改革开放时代沿海农民的一曲凯歌。
21世纪,是世界经济与人类进步,发生力量转移急剧变化的时代。其变化之快,速度之剧,让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咋舌。在现代中国,从孙中山到邓小平,在这块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谁抓住了这种变化的主动权,谁就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在世界整个经济格局动荡的今天,资源的日益匮乏,资本的重新组合,知识财富的崛起,都在改变整个人类的思维以及生活现状。记得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他《力量转移》这本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国家都面临一个无可逃避的规则——最快速者才得以生存。”
慈溪农民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快速变化的一个群体。无论是掌握“财富就是速度”的中国金轮集团总裁陆汉振,迅速改变产业结构立志创名牌的“方太”董事长茅理翔,走向国际的海通食品集团董事长陈龙海,占领市场先机,进军教育产业的慈吉集团徐娣珍,相信没有“趟不过的咸水汪,进行内部革命”的耐吉总裁陈志校,都在这场产业革命中“抓住契机”,“快速出击”,占领产业和市场的制高点。以农民式的对事物本质掌握的大智慧和吃苦耐劳的开拓精神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占领资源、占领产业、占领市场,获得了21世纪竞争的发言权。这是一场自下而上发生在20世纪末大规模的财富革命,一种中国式的农民自我解放运动。而革命的实质,是一种力量与速度的较量。正如书中一位主人公陈龙海所说的:“契机是力量的外在形式。慈溪农民如果没有力量与速度,就不会有这样的契机与今天这个繁荣的局面。”
作者在这本45万字的书中,写了18位慈溪农民企业家,目的非常清晰。要让读者通过对18位慈溪农民企业家的了解,来印证这个时代发生的重大变革。慈溪市人民政府把这本书放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这个特定时期首发并进行研讨,应该是有特定意义的。从孙中山到邓小平,近百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真正让农民取得实际利益的,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取得成功后把土地分给农民,在25年后邓小平又让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真正站起来,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正如书中所说的:中国13亿人口,有10亿是农民;中国的农民富起来了,整个国家就有希望。中国近25年的改革,最大的成功是邓小平让沿海的农民富起来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中国沿海的农民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资本结构乃至推动了政治、文化领域和体制革命,这是中国这场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与实质,是整个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富强真正意义所在。
一本书,尤其一本文学类书籍,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写出整个社会变革。两位作者能从这方面努力,并以一个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探索为起点,满怀激情从农民这个阶层分析,来整体把握一个时代的变化痕迹,在创作上应该说是一个高起点。尽管作者在表达手法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有些表述也不尽人意,但在总体把握上说,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两位作者在这条道路继续探索,写出真正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好作品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