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市公司重组透露新气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07:48 上海证券报 | |||||||||
    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首推"国资委-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系后,深圳市较早地迈出了重组本地上市公司的步伐,但多年过去,似乎未见成效。市场对于炒作多年的"深圳股重组"概念,仿佛也早已习惯了其"雷声大、雨点小"的习性。但近半个月以来,随着两家上市公司的实质性重组及16家本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划转,让市场感受到了新一轮深圳上市公司"重组"的汹涌之势,也似乎让人看到了当年上海重组本地上市公司的一幕。
    深圳市此次对原有的三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重组合并,实际上就是剔除原有三层管理体系的中间层次,减少重组工作的中间环节,可以说是对原有监管体系架构进行探索。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避免原有三家管理公司因管辖公司业务交叉而带来的问题,同时还将提高政府在重组中的执行效率,促进资源在企业间的合理有效配置。另外,通过下半年国资委的组建及此次新投资控股公司的成立,政府加强了在重组中的主控力度。     显然,政府主导"国"字号上市公司重组,有利于推动和加快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步伐,对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促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以及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曾有声音认为,阻碍深圳本地上市公司重组的最大原因是由于深圳公司产权主体多元化进程缓慢,从而导致了企业内缺乏多元利益主体的制衡。这不禁让人要问,政府在重组上市公司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在市场经济之中,上市公司重组实际上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纯粹企业行为。从我国资本市场较为成功的例子来看,身兼资产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地方政府,应该立足于资产所有者的单一角色,以市场化原则来规范约束自身行为;通过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照公司的整体经济利益,把提高资产的配置效率作为根本标准,以此来实现股权收益的最大化。     在本轮重组中,深圳市政府表现出的决心、信心及相关实质性的行动,都使市场对之充满希望,希望政府真正能从经济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来主导此次上市公司重组;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使国有资产战略性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转移到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产业和领域上;通过引入拥有资本实力与产业实业的战略投资者,真正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向非政府主导型重组方向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