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布什的新政策与旧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07:46 经济参考报

    尽管美国总统大选过程出现了大家事前预料和担心的少许波折,但今年的俄亥俄最终因为克里的主动承认失败而未成为四年之前的佛罗里达。在“9·11”这一具有世界千年史意义的事件所塑造的国际政治观的影响下,美国的大部分人将选票投向了据信可以更好地保障他们安全的现任总统,布什以276张选举人票对克里的252张选举人票获得了连任。

    获得连任的布什喜形于色,但接下来的四年,布什政府的新政策依然会碰到棘手的旧难题

    美国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中,还从来没有哪一届美国总统大选如此的夸张、宏大、富有戏剧性而又充满张力:现任总统布什浑身散发出西南部反精英主义者的鲁莽、直率和力量;参议员克里则彰显出欧洲贵族似的精细、理智和阴柔;网络筹措政治献金的兴起与“527”团体的秘密资金战,虽被一部分人诟病为在“劫持白宫”,却也被另一部分人誉为“美国草根政治的伟大勃兴”;高达50亿美元的竞选开支虽在唤起美国民众政治积极性的同时,也同样被人毁为对“民主的扭曲”;多达80%的投票率虽被一部份人讥为是缘于对“布什总统的愤怒”,可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看来却是对“美利坚的信仰”,“看着那些年迈者、体残者、眼瞎者、贫困者,搭着便车,坐着公车,排着长队投票……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事情。”

    在布什总统的下一个任期内,这位因“选票的接近而被证明了失败”的总统必须在观念上统一“因选举而分裂了的美国”。而在稍低的层次上,他则必须在新任期内针对美国经济中的诸多问题继续进行精心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以确保美利坚的灿烂远景。但也恰如我们在谈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缘于里根时期的减税政策、布什时期的诸多经济问题早已经在克林顿时期埋下了伏笔一样,身处历史、美国国际国内环境多重因素制约下的布什政府新政策不能不说依然会碰到棘手的旧难题。

    怎样实现就业增长——

    全球劳动力市场里的西方与非西方博弈

    10月下旬,美国最大的长途电话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作出决定,将再次大幅裁员7400人。这是该公司继今年初辞退5000人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行动。实际上,美洲银行、联合航空、柯达、尤尼西斯、西斯科等大企业今年以来的裁员规模也在数百人至上千人不等。

    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前,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后一次月度就业报告显示,尽管由于美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较快复苏,从去年8月份至今美国已新增就业者180万,但到9月底,美国的就业总人口为1.395亿人,失业总人数达800万人。其中成人男女的失业率分别为5%和4.7%,白人和黑人的失业率分别为4.7%和10.3%。20岁以下青年的失业率则高达16.5%。总统竞选期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永不厌倦”地指出,布什总统是美国自胡佛总统以来首个就业呈负增长的总统。甚至是在其父亲、1992年因为经济问题导致竞选连任失败的老布什总统的任内,“庞大的美国就业机器”还增加了230万个工作机会。一向以冷僻、理智、简约风格著称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美国经济传出了混乱的信息。到下个月,产量的复苏就已经三年了,但脆弱的就业复苏却依然刚刚起步。”

    总统大选期间,布什提出了在新任期内增加就业和提高工人福利水平的相关政策举措:布什虽然反对增加工人的最低工资水平,但承诺为每个失业人员提供每人3000美元的再就业资金;赞同赋予年轻工人更多机会,使其可以将自己的社会保障收入税打入个人退休账户中去,以便他们可以只需花费少量社会保障现金,就可能获得更多社会回报。

    实际上,美国的这个被称为“扬基病毒”的“经济增长、就业却反而下降”现象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历史背景,远非布什总统在新任期内提出的一两个相关举措就能解决。自工业革命的高峰期以来,全球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这么显著地发生变革。以波兰、捷克为首的东欧国家和以印度、中国为首的亚太国家的廉价制造业加剧了美国的业务外包趋势;而以英特网、沃尔玛为首的零售业巨头所带动的“价格削减效应”则激起了越来越激烈的全球竞争。这些力量一起迫使美国的公司对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实施了越来越强烈的限制。美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同时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时曾说,“全球化所做的一件最明显的事情是对薪水的平衡效应,欧洲和美国没有什么选择,不得不降低工人的薪水,或者失去大量的工作。”

    医疗保健与军费开支——

    一位黩武主义者的花钱路径

    2000财年美国政府的财政盈余曾高达2370亿美元。2001年初布什总统上台以后,美国的财政盈余迅速减少,并在2002财年重现财政赤字,此后便逐年大增。根据美国财政部10月14日公布的数字,截止到今年9月30日的2004财政年度,布什政府的支出为2.292万亿美元,收入为1.88万亿美元,财政赤字为413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实际上,这个数字比预计的要低得多。今年2月份,布什政府曾预测2004财年的财政赤字为5210亿美元。今年3月份,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赤字将达4770亿美元。美国白宫主管预算的官员曾就此指出,虽然赤字是不受欢迎的,但如果“我们坚持总统的经济增长计划和开支计划”,赤字会得以减少。

    然而,布什政府的高赤字依然受到了批评家的广泛指责。民主党称,布什政府是“有史以来对财政赤字最不负责”的政府。《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曾在其“致新任总统的一封信”中毫不留情地写到:“亲爱的总统先生,你曾经承诺要在离任之前主要通过削减开支的办法将赤字减半,但确切地说你究竟想过哪门子的削减开支?你的共和党盟友在大半部分时候控制了参众两院,但你从来没否决过他们的预算提案,你究竟喜欢他们的哪些提案?”

    总统竞选期间,布什提出要在未来四年内将美国的财政赤字减半。然而,布什的那些“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开支计划”却频频突破限制:耗资庞大的诸如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之类的“托管权计划”、即将在未来十年内实行的高达5340亿美元“老年处方药福利”、节节攀升的联邦债务利息使他在未来四年内的财政赤字减半目标只不过“听起来不错”。美国不存在党派意见的国会预算办公室,在将布什总统在大选期间做出的承诺和他的减税目标汇总之后估计,照布什的政策执行下去,在未来十年内美国的预算赤字将达4万亿美元。

    而布什总统在第二个任期内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兼涉了外交、内政的更为重大的难题是,如何面对耗费巨大的伊拉克战争和恐怖主义威胁。本·拉登曾在一年前称,基地组织每花一美元进行恐怖活动,就要给美国带来100万美元的经济后果和军事开支,而他在最近公布的拉登录像带中称要“使美国流血至破产”。实际上,2003年美国因为反恐战争和其他因素而导致的经济后果,除去通货膨胀外,已经达到自二战以来的最高点——3770亿美元

    可以想见,力推“先发制人战略”、在国际关系中倡行单边主义,对军事力量的使用因美国国家利益的过宽界定而几近“黩武主义”的布什,在其第二个任期内美国的国土安全开支肯定将再创新高。比如说,布什总统在竞选纲领中提出,希望部署反弹道导弹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由此将国防开支一下子增加了1000亿美元,创下自朝鲜战争以来的又一个纪录。

    税收政策去向何方——

    一位新保守主义者的富人之“仁”

    布什总统在过去四年里每年都签署减税法,2001年曾签署10年内减免13500亿美元税款的政府收入,并希望减税法成为政府永久法令。布什曾表示,减税措施可帮助国家度过经济难关,有助于社会经济增长。10月22日,布什又签署了新的公司减税法案,废除了引发美欧贸易争端的《外销公司法》,同时又为出口商提供了更多税收优惠,以帮助其在欧洲市场上进行竞争。在下个任期内,布什还打算将企业税缴纳比率从目前的35%进一步降低为32%。

    与美国两党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潮相对应,美国存着两种对立的经济哲学体系——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民主党大体上信奉自由主义,经济上主张国家干预,而共和党则基本上信奉保守主义,经济上主张自由放任。保守派的主要方法是调动大资本家、大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大发展。

    在总统大选期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提出,准备对布什的减税政策进行修改,废除对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美国公民的减税政策,保证不会向收入较低者增加税款。同意每年拨款180亿美元,用于抵消中低收入家庭应缴纳的医疗保健税款;年收入仅为贫困线水平三倍的家庭,减免75%的所有税款。与民主党的税收政策比较起来,被认为是近年来美国新保守主义代表的布什,其税收政策则较少顾及到中下阶层的利益,也常常因此受到人们的诟病和指责。《纽约时报》的另一位专栏作家尼古拉斯·D·克里斯托夫曾就此评论到,“共和党在过去十年来的最大成功就是说服了那些工人阶级穷人给亿万富翁的减税政策投票。”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美国新闻 全部大选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