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华盛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 20:52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老沃森追求的东西就是:名垂青史 《沃森传》 凯文.梅尼著
中信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定价:48.00元 年轻的彼德.德鲁克在20世纪30年代初第一次见到托马斯.沃森。那时的沃森已经是美国股票市场明星IBM的董事长,而德鲁克只是一家德国报纸的记者,负责报道沃森在欧洲的一次演讲。 德鲁克把沃森的演讲记录下来并采访了他,然而当时并没有任何人真正知道沃森谈的数据处理是什么,包括德鲁克。最后编辑说沃森是个疯子,然后把采访抛在了一边——很遗憾,我们终于没有机会看到20世纪最杰出的管理学家报道20世纪最杰出的企业家。 不过,这次不成功的采访没有影响德鲁克对沃森的推崇:“他和蔼又亲切,特别善于与别人建立直接联系。你很难描绘他的热情,但是他就是能让你感受到这一切。这是一门艺术。” 德鲁克眼中这位先驱式的人物,这位后工业时代的缔造者,很容易被人看作一个狂妄的人。他脾气暴躁,反复无常。他喜欢被人逢迎拍马,并从这种阿谀奉承中获得自信。随着他越来越成功,他也变得愈来愈自负。 这个领导着千军万马的人作为父亲,他是一个失败者,他的长子和他的争吵伴随了他的后半生。他的家庭在他辞世后就四分五裂,儿子们必须与抑郁症和酗酒这样的恶魔抗争。公正地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虽然他从不承认自己在家庭生活上有多么失败。 这不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在另一本传记《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中,沃森也被描绘成对权力非常狂热,具有独裁者的残忍。沃森一直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就像是总统、国王和教皇那样,并且想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像罗斯福一样的地位。这些对阿谀奉承和权力的追求在他的晚年愈发明显。他追求的东西就是:名垂青史。 尽管他与生俱来的工作狂气质和他的狂妄使他犯过一些错误,比如看不到新技术的重大价值,使他差一点与电子技术失之交臂;比如他以为自己可以拯救世界,他曾试图凭借商业的力量阻止希特勒发动战争,结果却是他被希特勒利用了——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中最惹人争议的一点。 但是凭借一种勇气和运气,沃森依靠自己的独裁和人格魅力,仍然建立起了所有人对他的顶礼膜拜,将信息处理变成了一种产业,并创造了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蓝色巨人IBM。对他来说,IBM远不只是一个企业, IBM就是他的一生。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IBM。他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要创建一个伟大的公司,它的成功,它的价值观将使该公司成为一种典范。不论他有多虚荣,他是为公司而活的。他个人理想中的一点一滴,都与他对IBM的理想密不可分。两者结合在一起便造就了最成功的商业奇迹。他的力量和权威渗透于整个企业,他就是IBM的乔治.华盛顿。当他去世时,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悼词中写道:“托马斯.沃森去世了,这个国家失去了一位真正的美国人——一位工业家。” 沃森改变了人们管理公司的方式,他将这种进步推入了一个全新的称为信息时代的阶段。他是少数几个利用商业来改变社会和世界的生活方式的人。 在沃森之前,几乎没有人留意企业文化——对于其他公司来说,企业文化无非是一种副产品,就像农场上的肥料。而IBM的文化则是一种全新的产物,文化甚至被看作IBM走向成功的钥匙。当时IBM并不是最出色的企业,也不是科技最尖端的企业,却是有最独具特色的传统和价值观的企业。人们逐渐都知道,IBM的员工在毫无瑕疵的西服套装下穿笔挺的白色衬衫,他们发誓不饮酒,而且在聚会上唱哈利埃文斯的歌曲。这些因素使IBM和外来者区分开来,成为一种企业的宗教。 更重要的是他在企业文化中创造出的框架,每个销售人员的梦想就是必须努力加入百分之百俱乐部,这意味着加薪升职和阿谀奉承。他还为公司创造了一个象征,就是“思考”(Think)这个词。直到他身后,他的理念仍然被后代始终贯彻着。接任IBM公司总裁的小托马斯.沃森说,为了生存下去并取得成功,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具备一整套健全的信念。公司在它的生命历程中,为了迎接瞬息万变的环境的挑战,唯独不能改变它的信念。直到今天,“思考”还是IBM的,而加入百分之百俱乐部仍然是IBM的销售员达到顶峰的标志。 在结尾处,作者用一个章节简要描绘了沃森身后IBM的发展和1990年代郭士纳重振雄风的故事,以及目前的CEO彭明盛。这些读者也可以参看郭士纳的畅销书《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另外2003年11月,《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的作者泰德罗也出版了他的新书《沃森王朝》(The Watson Dynasty)。那本书是将奠定IBM帝国基石的老沃森和小沃森父子一起描绘,同为重点,如果能和本书同读,应该是又一种乐趣了。(佳祈) (文/《环球企业家》□ 出自:2004年11月 总第1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