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对外开放对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 15: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9.3%,浙江增长14.4%,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在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对外开放成为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对外开放一直沿用贸易和外资政策的双向激励推进。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浙江外贸依存度达到54.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达到31.4%。我省地处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今后较长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开放格局对经
济的影响将越来越突出。为此,分析研究20多年来我省对外开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效应,对于扩大对外贸易,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水平,促进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外贸易对浙江经济的影响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浙江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对外贸易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达到了614.2亿美元、416.0亿美元和198.2亿美元,1979-2003年年均分别增长31.1%、30.6%和32.4%,均大大高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13.1%的增幅,对外贸易已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省的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知,对外贸易额与地区生产总值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贸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5、0.95和0.94(注2)。同时,我省对外贸易与世界贸易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了0.92。但我省出口的增长与世界经济增长特别是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之间相关程度不高,出口增长率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51,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与美国、日本的经济增长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14和0.33,相关性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由于我省对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主要以纺织、服装、鞋类、日用品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需求量大,价格低廉,消费水平低,其经济波动我省出口影响不大。

    (二)浙江外贸依存度的变化

    随着我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也逐年提高。2003年浙江的外贸依存度达到54.1%,与1986年相比,提高45.2个百分比,年平均上升2.6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依存度从1986的7.5%上升到2002年36.7%,年均上升1.72百分点,外贸依存度总体呈现出连年上升的趋势。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省经济建设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着国际交换的扩大,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密不可分。

    表1:主要年份浙江外贸依存度

    年份   外贸依存度%   出口依存度%   进口依存度%           外汇汇率
                                                        (1美元折人民元)
    1986           8.9           7.5           1.4            3.453
    1990          14.8          11.7           3.1            4.783
    1995          27.3          18.2           9.0            8.351
    2000          38.2          26.7          11.5            8.278
    2001          40.2          28.2          12.0            8.277
    2002          44.6          31.2          13.3            8.277
    2003          54.1          36.7          17.5            8.277

    (三)对外贸易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弹性分析

    对外贸易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弹性是指当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每增减1%时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变化的百分比,可以粗略地验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如果弹性大于或等于1,说明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如果弹性小于1,说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大;如果弹性等于0,说明没有影响;如果弹性为负数,那说明进出口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90年以来,我省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除1996年和1998年以外,其余年份对外贸易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特别是2000年,我省对外贸易超高速发展,对外贸易总额增长52.1%,出口增长51.1%,进口增长54.4%,使当年的进出口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弹性达到了4.7。从总体上看,对外贸易在我省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见表2)。

    表2:浙江对外贸易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弹性(%)

    年份   进出口弹性   出口弹性   进口弹性
    1990         2.62       4.30      -2.26
    1995         1.68       1.58       1.87
    2000         4.73       4.64       4.94
    2001         1.70       1.73       1.63
    2002         2.23       2.24       2.22
    2003         3.22       2.88       4.03

    从历年对外贸易的增长情况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变化是影响我省对外贸易增长最主要的因素,这与我省以一般贸易为主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有关。2003年我省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比重达到了82.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7个百分点。这种以一般贸易为主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具有抗市场波动能力强、出口收汇率高等特点,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对外贸易政策十分敏感。1996年,国家再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使我省出口增速明显下滑;而1999年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在我省扩大出口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年出口增长18.5%;在进口方面,1996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进口调整政策,如取消进口环节关税减免税优惠、降低进口关税、取消多种商品进口许可证等,使得我省进口贸易显现起伏跌宕的态势。

    (四)国民经济各行业出口率及出口带动量分析

    出口率为出口总额占总需求(国内中间产品需求、最终需求与出口之和)的比例。根据近年来浙江省投入产出调查资料,我省的外贸出口率从1990年3.9%上升到2002年的7.9%。

    运用浙江省几次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测算出外贸出口的增加对地区生产的影响。据测算,2002年每增加1亿元的外贸出口,可以使社会总产出增加3.33亿元,外贸出口产品的带动量(外贸出口产品带动的各部门直接与间接为生产外贸出口而创造的总产出)达到5821亿元,比1997年多带动3147.6亿元,带动率(带动量与总需求的比例)达到了18.4%,比1997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这说明浙江的外贸出口产品不仅对我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了,而且相关行业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也增强了。

    从分行业来看,我省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机械工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出口量大,因此这几个行业的出口率也位居各行业前列;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每亿元出口拉动部门总产出的增量分别位居各行业的前三位,并且比1997年均有所提高,说明这三个行业的产品附加值增高,多年来的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出口产品增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机械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等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程度越来越高,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大,因而带动量大,带动率提高。

    表3:2002年浙江主要行业外贸出口带动量分析

          2002年                      外贸出口 带动量 带动率 出口率 每增加1
                                      额(亿元) (亿元)               亿元总产
                                                                     出增加
                                                                     (万元)
                                         2501   5821   18.4%    7.9%  33271
    纺织业                                516   1319    4.2%   19.9%   5170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422   1049    3.3%   25.3%   233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53    689    2.2%   17.5%   1608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211    547    1.7%   10.6%   1560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204    150    0.5%   11.6%   2077
    化学工业                              199    489    1.5%    5.9%   5153
    金属制品业                            112    309    1.0%   14.1%   102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0    225    0.7%    7.1%    854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70    129    0.4%    5.4%    768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64    161    0.5%    6.8%   105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6    153    0.5%    5.8%    641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54     65    0.2%    6.4%    94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51    129    0.4%   13.6%    358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47    108    0.3%   12.0%    373
    农业                                   45     46    0.1%    3.0%   1231
    其他制造业                             31     74    0.2%    8.6%    264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4     69    0.2%    1.4%   2876
    住宿和餐饮业                           16     23    0.1%    2.8%    28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2     30    0.1%    1.7%    286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0     12    0.0%    1.8%    535

    注:本表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测算。

    (五)对外贸易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我省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对外贸易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采用回归分析和进口分解法可以对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进行定量的分析。用普通的最小二乘法,对1986-2003年间我省对外贸易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拟合一条回归线,得出如下结果:

    表4:1986-2003年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   常数项系数   回归系数   相关系数
    地区生产总值   外贸总额       168.73     1.8989     0.9485
    地区生产总值   出口总额       181.04     2.7735     0.9507
    地区生产总值   进口总额       137.98     5.9849     0.9405

    从表4中可以看出,1986-2003年我省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其相关系数均在0.95左右。17年来,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亿元,拉动生产总值平均增加1.90亿元。出口额每增长1亿元,拉动生产总值平均增加2.77亿元;进口每增长1亿元,拉动生产总值平均增加5.98亿元。由此可见,1986-2003年间,我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出口要稍微大一些。

    一直以来,如何分析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程度还缺乏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有较大的差异。在此,我们运用进口分解法来进一步定量分析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拉动程度。

    进口分解法是按照广义经济分类(BEC),将进口产品分解为资本品、消费品和中间产品。资本品的进口是国内投资的实现,消费品的进口是国内消费的实现,在假定其为国内不可替代产品的前提下,它们对国内经济的作用分别并入投资和消费部分来计算。而中间产品(半成品),在假定其为国内可替代产品的前提下,作为国内需求的抵消,并入出口来计算。这样,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可以通过出口与中间产品进口差额的变化反映出来,用这种方法计算出1996-2003年各年的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和拉动率如表5。

    表5:对外贸易增长对浙江经济的拉动和拉动率

    年份     地区生产总  对外贸易增长速度(%)   对外贸易拉    对外贸易
             值增长速度%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动度(百分点)  拉动率%
    1996       12.7        8.9    4.5   18.0         0.4        3.2
    2000       11.0       52.1   51.1   54.4         7.1       64.9
    2001       10.5       17.8   18.2   17.1         4.1       39.5
    2002       12.5       27.9   28.0   27.7         5.8       46.7
    2003       14.4       46.4   41.4   58.0         7.1       49.0

    注:拉动度是指对外贸易增长,进而拉动生产增长而引起的GDP增长率的增加额;拉动率是指在GDP增长率中,对外贸易的拉动所占的份额。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1996年以来,我省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拉动作用,8年间平均拉动度为4.16个百分点,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的三分之一。特别是最近3年来,其拉动度分别达到4.1、5.8和7.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01-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所增长的份额中平均近一半是由外贸拉动的。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国内经济增长带动下,1999、2000年我省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主要由投资品和消费品进口的快速增长所致,而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中间产品的进口比重下降(2000年中间产品进口比重由上年的33.1%下降到30.6%),因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仍呈现上扬势头。

    (六)对外贸易竞争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国际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实际上是各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前景如何,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般把对外竞争力系数在0.5-1作为对外竞争力强,0-0.5之间作为竞争力较强,-0.5-0之间作为竞争力较弱,-0.5--1之间为竞争力很弱。

    从表6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对外贸易竞争力强的商品仍为轻工、纺织服装,以及蔬菜、茶叶、水产品等特色农副产品,即主要为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商品。这些商品是浙江出口贸易的优势所在,出口数量较多,市场也较稳定,是我省外汇收入的基本来源;竞争力较弱和很弱的商品大多是高新技术产品以及若干紧缺的工业原辅料,如纸浆、橡胶、钢材、木材、石油制品、金属原料、初级形状塑料、机械设备等。

    从近几年我省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动态发展情况来看,医药品、金属制品、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摄影器材、光学物品及钟表等高附加值的商品竞争力增强,出口规模明显扩大,这说明我省出口商品中技术密集型商品落后的状况已经开始有所改善,工业制成品的对外竞争力有所增强。

    表6:2003年浙江主要商品竞争力系数

    商品名称                             竞争力系数
    机电产品(包括表中已列名商品)             0.28
    高新技术产品(包括表中已列名商品)        -0.31
    服装及衣着附件                           0.99
    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                 0.99
    鞋靴                                     0.99
    家具及其零件:褥垫及类似填充制品         0.98
    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           0.98
    活动房屋;卫生水道供热及照明装置          0.98
    陆路车辆(包括气垫式)                     0.90
    蔬菜及水果                               0.90
    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             0.88
    金属制品                                 0.88
    软木及木制品(家具除外)                   0.85
    纺纱、织物、制成品及有关产品             0.74
    橡胶制品                                 0.73
    医药品                                   0.71
    皮革、皮革制品及已鞣毛皮                 0.67
    摄影器材、光学物品及钟表                 0.67
    非金属矿物制品                           0.50
    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                   0.50
    染料、鞣料及着色料                       0.35
    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               0.29
    动力机械及设备                           0.26
    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0.18
    其他化学原料及产品                       0.17
    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和装置             0.16
    纸及纸板;纸浆、纸及纸板制品             0.00
    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          -0.18
    有色金属                                -0.19
    纺织纤维(羊毛条除外)及其废料            -0.35
    石油、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                -0.38
    有机化学品                              -0.47
    金工机械                                -0.47
    特种工业专用机械                        -0.51
    钢铁                                    -0.88
    初级形状的塑料                          -0.88
    软木及木材                              -0.91
    生橡胶(包括合成橡胶及再生橡胶)          -0.98
    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                      -1.00
    天然气及人造气                          -1.00
    纸浆及废纸                              -1.00

    二、利用外资对浙江经济的影响

    (一)利用外资的发展状况

    随着开放初期浙江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港合资西湖藤器企业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外资开始进入浙江。20多年间,浙江利用外资从无到有,迅速发展。1985-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长49.8%,大大高于同期GDP年均12.9%的增幅。截止2003年,全省累计合同外资金额达到61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3.0亿美元,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223.2亿美元,占全省累计利用外资的63.2%,FDI成为我省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利用外资有效地弥补了浙江建设资金的不足,带动了产业升级,缓解了就业压力,为浙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多年浙江利用外资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1978-1983年的初期阶段。这期间,平均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仅为548万美元,其主要形式为补偿贸易和对外借款,分别占实际利用外资的82.8%和11.7%,而外商对浙投资项目仅为8项,FDI所占比重仅为5.5%。(2)1984-1991年的实质性起步发展阶段。期间引进外资明显增加,尽管对外借款仍然是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占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69.1%,但外商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达到67.1%,大大高于实际利用外资年均19.7%的增长幅度,使FDI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由第一阶段的5.5%上升为26.6%。尤其在1991年,FDI首次超过了对外借款,所占比重达到53.3%,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3)1992-1996年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随着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外商来华投资迅猛增加,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期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9亿美元,为1978-1991年的6.3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累计项目12397项,外资实际到位52.5亿美元,分别为前两阶段的8倍和18.5倍。尤其是在1992和1993年两年中,利用外资连年翻番,增幅创历史之最。(4)1997-2000年的调整提高阶段。1997年以来,国际资本市场的剧烈变动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协议利用外资较上年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达到61.3%,实际利用外资也下降1.1%。1998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下降21.3%。但从1999年以后,在一系列加大利用外资力度政策的引导下,协议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出现了恢复性增长。1999-2000年,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分别为16.6%和1.5%。(5)2000年以后的稳健增长阶段。得益于浙江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2001-2003年,全省外资合同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呈现稳健增长的态势,期间两指标年均增长分别为62.5%和44.9%,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的2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年均增长达57%,高于我省GDP年均增幅(12%)45个百分点。

    (二)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评价

    鉴于目前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省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因此本文主要从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分析利用外资对我省经济的影响,且为叙述方便,文中外商投资企业统计范围包括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

    1、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成为我省外贸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利用外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全球各地的一些跨国公司纷纷来浙投资,投资领域涉及机械、电子、化工、交通、医药、钢铁、食品、金融等众多领域。跨国公司庞大的全球生产与分散体系为我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稳定和拥有巨大容量的出口渠道,从而为外向型贸易转移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全球市场条件。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外资对我省进出口贸易的带动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加速了我省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多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省外贸总额的比重总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从1995年的17.7%上升到2003年的35.7%。1995-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4.6%,大大高于同期全省23.3%的增长率,期间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对全省的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其中出口贡献率为34.7%。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的增长已成为我省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源泉。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对浙江出口产业的正效应作用。据测算,外资企业出口与浙江出口产业结构变动存在正相关关系,外资企业出口每提高1个百分点,浙江出口产业竞争指数提高1.7个百分点,而外资企业出口每降低1个百分点,浙江出口产业竞争指数要下降0.5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是提高我省出口产业结构的一条有效途径。

    表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与全省的比较(亿美元)

   年份    全省进出  #出口      外资企业进出口         #出口
            口总额    总额    总额  占全省比重%    总额  占全省比重%
    1990    27.73    21.88                         1.17    5.3
    1995   115.12    76.98     20.4   26.5        15.53   20.2
    1997   142.77   101.11    47.15   33.0        24.66   24.4
    2000   278.33   194.11    93.89   33.7        53.48   27.5
    2002   419.56   294.11   145.83   34.8        92.00   31.3
    2003   614.23   416.03   219.32   35.7       130.50   31.4

    2、外商投资企业的迅速扩张助推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多年来,我省抓住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好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出口加工业,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全省工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统计显示,外商对浙江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1980-2002年,直接投资于第二产业累计项目为20167个,协议金额282.8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78.7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85.8%、78%和79.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3675家,总资产23.9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为20%左右,而在90年代初,三项比重均不到2%。从增长速度看,1991年以来,“三资”企业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国有和集体等公有制经济类型。1990-2003年,“三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9.3%(现价),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其中国有增长13.9%,集体下降0.4%。统计测算显示,1990-2003年,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外商企业工业增长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为22.1%,即该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21%增幅中,有4.1个百分点来自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贡献。改革开放25年来,我省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38%上升到46.9%,外商投资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表8:浙江规模以上外商工业企业发展状况

   年 份      全省工业            #外资企业       工业增加      #外资企
             增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   占全省    值增长%     业增长%
                             (亿元)    比重%   (1990=100) (1990=100)
    1990      259.99          14.37        5.5
    1995      778.43         102.56       13.2        2倍        6.1倍
    1997      952.10         133.12       14.0      2.7倍        8.3倍
    2000     1560.11         279.78       17.9        5倍       18.5倍
    2002     2403.85         472.21       19.6      8.2倍       31.9倍
    2003     3097.62         630.09       20.3     10.9倍       42.8倍

    注:1997年及以前统计范围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000年及以后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数按当年价格计算。

    3、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了我省技术水平、产业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目前在浙江投资的外资企业主要生产出口服装、纺织品、玩具、日用品等轻纺和轻工产品,由此带来了我省传统产业内部的竞争性结构,产业升级速度加快;外商企业投资的医药、通讯、基础设施等也使这些原来的垄断性行业逐步形成竞争态势,促进了相关国有企业技术的提高,由此带动了我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提升。海关出口商品报表显示,2003年,服装、纺织制品、家具、鞋类、塑料制品、医药品、无线电话机、电路装置、汽车零件等都是我省出口商品比例较大、排位靠前的商品,而在工业行业中,纺织、服装、鞋、皮革、医药、电气机械设备、通信设备等制造业均是我省的重点行业或是我省近年来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行业。2003年,在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纺织、服装、鞋、帽、皮革和毛皮制品、化学原料及制品、塑料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外商投资企业投向的这些行业其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均达到1/4左右。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更是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2003年其实现增加值965.1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的36.1%,出口交货值110.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交货值的比重达到42.5%,其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该行业工业增加值的50%,出口交货值所占的比重更高,达到60%。在劳动效率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多数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同行业的平均水平。2003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67044元,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4.4%,尤其在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更是明显,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上述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同行业劳动生产率的59.3%、95.5%、76.3%和43.1%,与2000年相比,2003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的劳动生产率分别增长了81.2%、57.2%、96.1%和91.4%,均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劳动生产率55%的增长速度。外商投资企业在我省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4、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增加了税收。我省外商投资企业的逐年增多有效地扩大了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2003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131.43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长69.6%,大大高于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7.1%的增长幅度,而同期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则以年均6.5%和19.7%的幅度下降。外商投资企业对全社会就业的贡献率为28%,即在全社会从业人员7.1%的增幅中,有2个百分点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省吸纳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外商投资企业在提高就业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增加了税收。近年来,浙江外商投资企业税收逐年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2003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三资”企业创造利税26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1990年的不到1%提高到18.9%,比1998年提高5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3个百分点,呈不断提高态势。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90年的1%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4%左右,外商投资企业为我省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5、外商投资企业对浙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逐渐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投资企业对浙江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对浙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逐渐提高。综合各方面因素计算,2003年外商投资经济在浙江GDP中的份额达到7.4%,比90年代初提高4.6个百分点,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7%,即在1991-2003年全省GDP年均14.4%的增幅中,约有1个百分点来自外商投资经济的贡献。

    三、进一步发展浙江开放型经济的几点建议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浙江外向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应该看到浙江目前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程度与浙江经济在全国的地位还不是很相称。20多年来浙江从一个农业大省转变为经济大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1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但是浙江的外向型经济尤其是利用外资尽管起步较早,但是在发展速度和总量上,与广东和江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可以说,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外资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软肋”。浙江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统筹对外开放和国内发展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快开放型经济,实现浙江经济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1、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从浙江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来看,以一般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结构有抗市场风险和波动的能力强、收汇率高等优点,但对国家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出口退税政策过于倚重和敏感。适当地扩大加工贸易规模,有利于浙江扩大出口增长的空间和潜力,使对外贸易整体健康有序地发展。以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出口规模,对于浙江这样一个资源稀缺,但拥有高素质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交通便捷,加工工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省份来说,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2、加大引进和利用外资的规模,继续重点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等领域。从浙江实际情况看,目前浙江一批发展较好、产业层次较高的企业,在企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很多是依靠利用外资解决了扩大再生产的技术和资本问题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而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具有较强核心优势,有利于企业在今后国际国内竞争中取胜。因此从无论从调整产业结构还是提高产业层次考虑,都需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利用外资在推进我省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的同时,招商引资要根据浙江实际情况,以浙江经济长远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改变以往盲目性大、效率低下的引资方式,引导跨国公司投向浙江的重点产业,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等领域。

    3、积极鼓励外商与国内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合作,以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升级的步伐。20多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迅猛,2003年浙江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到70%,但我省民营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与国际国内大企业相比差距甚远。当今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产业竞争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产业的技术水平,入世后3-5年的承诺期过后,我国的大部分产业将面临外资的更激烈竞争。大部分外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技术及管理水平较高,因此积极鼓励外商与国内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实现产业升级,使我省企业在未来国际国内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4、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因地制宜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现代化发展先行一步的长三角地区,是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当前浙江正处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大好时机,要借助上海这个国际贸易中心的窗口和平台,在上海致力于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同时,浙江应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出口导向政策应更重视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之间的互动作用。各地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各自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杭州、宁波等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吸引国际信息龙头企业和科研开发机构落户,发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能源、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特色优势,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丽水、衢州等欠发达地区要抓住长三角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利用资源、区位等优势,特别是劳动成本低的优势,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建成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浙西产业加工密集带,培育外贸经济新的增长点。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浙江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