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谁来收藏摄影作品(走向生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 14:08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记者 王筠

  侯登科,一个摄影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侯先生穷几十年之精力,追踪拍摄黄土高原上的“麦客”。摄影师的苦难经历与被雇割麦者的辛劳,都凝聚在这些太简单,太沉重,也太严酷的作品中。

  然而,2002年侯先生的去世给中国摄影界提出了一个同样残酷的问题:“谁来收藏摄影师的作品?”

  我国摄影作品收藏始于广东美术馆,2002年底该馆开始收藏“中国人拍摄中国历史”的纪实摄影作品。尽管价格较低(500元一张),还是首开了国内主要艺术机构收藏摄影作品的先河。日前,中国美术馆新馆长冯远也向媒体表示,中国美术馆自2004年起每年有几千万元的收藏资金,收藏项目也将包括中国摄影师的作品。这说明摄影作品已开始被机构收藏者重视,而此前,以笔者所见的中国美术馆现有馆藏,几乎没有摄影作品。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近两年在纽约画廊区所见的重要画廊里悬挂的主要都是摄影作品。在前波画廊等华人开办的主要代理中国艺术家作品的小画廊里,杨福东等以其它艺术形式参加世界重要展事,崭露头角的中国艺术家交给纽约画廊代理的主要也是摄影作品。

  在收藏热一日胜似一日,国内主要拍卖行同等质量拍品的2004年成交价普遍比2003年提高近30%,摄影作品的收藏市场迟迟不能形成,关键在于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很多根本就不构成被收藏的条件。

  首先,没有系统规范的中国摄影史专著,摄影师在摄影史中的地位没有得到评价。所以华辰公司投石问路,也只能涉猎郎静山这位摄影史中无法绕过的“前辈大师”,和几位作品已在海外市场上获得承认,至少具有短期炒作价值的年轻摄影师。

  其次,到目前为止,中国早期摄影的经典作品升值空间都太小,与其它收藏门类比较,属于“小投资,小回报”的投资项目。

  因为没有摄影史专著,收藏摄影作品比收藏其它门类的视觉艺术作品风险更大,耗费的精力更多。对艺术经营者来说,在耗费精力的同时,利润空间实在太小。

  再有,现在摄影师们遵循的摄影圈中的游戏规则与中国收藏界的游戏规则不配套。摄影师的图片大量在媒体或网络上发表,而摄影收藏,一般来说同底冲洗的照片数量不能超过25张。这个数量,中国的很多收藏家都觉得太多。北京一位主要收藏家告诉笔者:“我收一个康熙朝的瓶子,朋友们都羡慕我有这个瓶子。我收一张照片,圈内人手一张一样的。没劲!”

  从目前国外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调查显示,摄影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视觉艺术形式,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纽约、旧金山、伦敦、巴黎、瑞典等地每年都会例行举办摄影作品拍卖会,并逐步形成了欧美以纽约为中心、亚洲以日本为中心的摄影艺术品拍卖市场。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杨恩璞教授说,未来的视觉艺术将大行其道,绘画、书法、摄影等都划归其门下,基于视觉艺术的相通性,大批的优秀艺术家开始采用摄影媒介,这也使艺术界越来越重视摄影,至少从西方的经验看,摄影无疑将成为21世纪艺术品市场的主流之一。

  《市场报》 (2004年11月05日 第二十一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