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空调产能激增 谁能火中取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16:10 南方周末

   本报驻京记者 张春蔚

  扩产比赛

产能,还是产能。从9月开始,空调业刚进入2005销售年度,就拉开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扩产比赛。

紧跟增产之后的是提高销售目标。先是格力,在拿下700万套的销售量之后宣布新年度销售目标是超过1000万套;完成620万套销售量的美的,目标是900万套;即使是在上一年度只卖出460万套的海尔也宣布将目标定在1000万套的市场销售量上;一直要问鼎空调业的科龙完成了410万套销售业绩之后,借并购威力之机整合产能资源。

虽然中国空调业的生产能力在2003年就已经接近6000万套,超过
了全球市场的总需求量,但把这四家在中国空调业排名最靠前的企业的销售目标加起来,大约有将近3500万套。也就是说,按照计划,仅仅算上空调业前四强,中国空调业6000万套产能之中的近60%就要被瓜分掉。而更多的二、三线品牌空调制造商还将加入这场扩大产能的赌局中来。

支持他们扩产的理由有三:第一,在刚刚结束的2004空调年度中,整个市场的活跃品牌已从150多个下降到50多个,行业淘汰率是60%。虽然目前市场库存量已经超过800万套,但这次不仅是自身品牌惯性增长的机会,还是占领别人让出的市场空间的新机会。毕竟潮水退去,谁都有机会去抢地盘插红旗。

第二,2004年空调的海外市场突然变大。空调制造商二、三线品牌如格兰仕、奥克斯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了内销量。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出口空调总量达到1900万套以上,这个数字超过内销量300万套。这意味着在传统的旺销季节来临之前,海外市场的启动将直接推动空调产销量的上扬。

此外,在整个行业利润普遍偏低的基础上,城市多台购机势头加强,乡镇的三四级市场开始增长,空调销售的行业机会和市场空间大大增强。

显然,当别人都在下注建生产线扩大产能的时候,你除了毅然跟进咬牙挺住外别无选择。这样的切肤之痛,不仅是在2004年度空调血战中被迫出局的威力和万家乐感受到了,谋求改变市场格局的TCL和长虹也真切地感受到了。

至于库存会不会增加的问题,TCL空调总经理胡立宪是这样看待的:“往年2000万套产量时有800万套库存,现在有5000万套产量,也是800万套库存。这个数字很正常。”

  腹地争夺战

在扩产背后,隐含着营销策略上的一个大改变,就是产品销售半径的缩短。

9月15日,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赶往武汉。TCL集团斥资2.6亿元建立的第二个空调基地将在武汉东湖奠基,这里兴建的10条生产线将把TCL空调产能提高到500万套。事实上,TCL空调在2004年度的国内销售量仅有90万套,这对TCL中山公司目前7条生产线200万套的生产能力并无太大压力。

是什么让TCL急于强化产能、未雨绸缪呢?

同样在武汉圈地扩张的还有美的和海尔。到国庆节前,武汉海尔公司今年的空调产量已经突破150万套,明年产量预计达到230万套。今年年初,美的投资近8亿元,将其在国内的最大生产基地定在武汉,仅2005年就能达到300万套生产能力。

显然,继珠三角与青岛之后,武汉正成为中国第三大空调产区。相对于珠三角和青岛的沿海优势,武汉的优势主要来自交通便利与在其影响下的湖北、湖南、河南、重庆市场。

今年4月,格力电器重庆基地的二期工程投资1亿元,重庆基地产能达到200万台。这也是格力在珠海、江苏丹阳和巴西之外的第四大布点。

实际上,这就是一场市场腹地的争夺战。这场争夺战的主战场就在中国著名的“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和南京。这些地区本来就是空调的主要销售地,同时也是人口聚集地和交通要道。而在武汉和重庆,这样的产能扩张背后隐含的是几大主流空调品牌的战略布局,并非出于价格战的考虑。

在一定程度上,空调企业的竞争正从以前的“螺丝刀企业”的加工转向从制造到销售的速度。由于空调销售是“看天吃饭”,旺季时空调制造商加足马力生产还是会断货,所以谁能最快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就直接影响到销售业绩的提升。因此不难理解,产地的交通便利程度和就近销售会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长虹痛定思过

时隔三年,赵勇还是选择和倪润峰同样的道路,首先在空调销售渠道上求解。

不过倪润峰在三年前力推空调仓储式直销中心,还仅仅限于渠道之变,赵勇在空调上破题则是“组合拳”:空调产品销售由集团统一销售下放到各公司,人才引进放权,人员待遇市场化运作。

在这样的调整之下,老牌的国有军工企业长虹首度出现了空降兵。曾经在两年时间完成10亿元销售额的前乐华空调销售干将梁伟成为长虹空调营销总经理。

“梁伟的加盟意味着长虹将着力在三、四级市场快速提升占有率。”一位前乐华空调人士指出,当年乐华的市场占有率正是主要在三、四级市场上获得的。

早在1997年,长虹便投入6亿元进行空调项目建设,2001年初收购广东三荣空调厂成立中山长虹股份公司。三年前,长虹放言要进入空调业的第一集团军,但这个目标落了空。

长虹空调总经理李进说,这两年长虹在空调市场的失误在于没有重视空调业独有的“淡季套款”销售规律。空调制造商为减轻库存压力,一般在秋冬淡季就要求销售商为明年旺季的任务量提前付款,这样空调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在年底就提前开始了。而长虹主要依赖彩电渠道销售空调,销售商难以认同这种空调业独有的销售模式,于是长虹空调订货不足,影响了市场后劲。

此番长虹从淡季开始进行调整,希望在2006年将产能扩大到350万套。

但是空调市场仍有隐忧。今年1至8月中国内销空调销售量同比增长32%,销售总额却只增长3%。美的制冷事业部总经理王金亮把这称为“适度利润下的规模最大化”,这正说明了整个空调业利润空间压缩的现状。

正是这样的原因令空调制造商在产能扩张中个个发狠。不过他们必须知道,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好日子的来临。市场优势将进一步向优势品牌集中,剩下的50家又有谁会被淘汰掉呢?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