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零售业 > 正文
 

新世界百货欲借零售开放上市圈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14:45 北京现代商报

  据我国商业零售业将于12月11日全面对外开放的大限仅一月有余,近日频繁传出商业大鳄扩张的消息。继本周沃尔玛、麦德龙相继公布在华的扩张计划后,昨天香港市场传出消息称,香港新世界(资讯 行情 论坛)发展有限公司正计划两年内将旗下百货业分拆上市。业内分析,趁欧美等地的外资尚未在国内百货业态有大动作之前,这个香港商业巨无霸正在加紧抢占更多的地盘。新世界内地加速扩张

  新世界百货有限公司为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有全资附属公司,于1993年成立。目前在北京、武汉、沈阳、无锡、哈尔滨、天津、宁波、上海、大连、昆明等地开设有15家百货店。据悉,在CEPA框架落实后,新世界即在上海成立了当地的首家独资零售公司——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而上个月29日,由该公司开出的巴黎春天长宁店成为新世界在上海的第3家分店,开店总数一举超过沪上的太平洋百货和百盛等外资对手。

  如果说借CEPA,新世界大大加快了在内地的扩张步伐,那么,上市后的百货业务无疑将成为新世界新的利润增长点。据介绍,位于宁波和南京的两家新世界百货近期将相继开业。未来5年内,新世界将每年在内地新增两家分店。港资百货优势明显

  相对于近年外资争相进入的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这些业态,国内的百货市场似乎一直风平浪静。实际上,这块市场更多的像一个雷池。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多年前的八佰伴、老佛爷等多属于在中国挂个招牌,派驻几个管理人员,其后的SOGO、中友等现在也基本属于中方掌控。据悉,这几年在国内能屹立不倒的外资百货也就只有太平洋、百盛和新世界等少数几家,而他们中的经营状况也不尽相同。

  “香港企业相对欧美公司来说,对国内的百货市场更容易适应。这也是赚钱后的新世界选择分拆上市的原因。”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过去多以地产带动百货开发的新世界上市后将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外资百货短期难作为

  在真正的外资百货巨头都未露脸之前,港资、台资和东南亚的企业却都在蠢蠢欲动。郭增利透露,目前他已接触了3至4家意欲投资的企业,其中就包括东南亚一带的资本。但他同时称,这些企业对于放开后的零售市场虽然很兴奋,但又都十分谨慎。

  这种态度与百货业态的特性有着直接关系。赛特商业公司总裁丁明亮向记者介绍,超市是一个易标准化、易复制的业态,但是百货业的地域特征则非常明显。他说,做好百货必须有强大的本地供应商资源,而供应商资源的匮乏也是很多百货失败的重要原因。对此,郭增利给出了相同的观点:欧美百货即使进入,也将面临着很长的适应期。商报记者曾昀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百货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