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蒋正华
本报记者 柏晶伟
恰逢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第三次莅临中国,首都北京再掀奥运高潮。
为了推动2008北京奥运顺利进行,促进城市共同发展,本月6日至7日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届“奥运经济与城市发展合作论坛”高级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蒋正华作为该论坛的名誉主席。1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奥运经济的有关话题采访了蒋正华副委员长。
举办奥运:
经济账和政治账不矛盾
中国经济时报:奥运会申办成功以后,截止到目前,在学术界关于奥运经济这个概念还有一些争议,包括怎么算账的问题。比如,有人提出来举办奥运会北京可以增加2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有人说这种算法是不对的,要看到举办奥运会的某些短期效应。办奥运到底要算经济账还是算政治账?
蒋正华: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我们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第二位,而且我们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物质文明的发展还要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必然要求我们在体育事业上的进步,它既可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同时也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增加各国之间的了解,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友谊。这是有多方面影响的。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外贸占世界的比例很小,所以中国参加不参加WTO,或者跟其他国家交道打得多不多,这个影响都还不太大。但是现在我们国家外贸的规模越来越大,今年世界外贸增长可能在8%左右,中国的增长大概会超过30%。前几个月,我们每个月的外贸增长都在39%左右。这说明,我们跟世界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通过奥运会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风采,甚为重要。
举办奥运会可以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促进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算经济账,也可以算政治账,这是没有矛盾的。如果说只是为了政治上的原因,一定要我们国家投入大笔资金举办这次奥运会,我们也还是有很多方面可以体现我们的发展的。前几年也没有搞什么奥运会,但是我们还是一直在很好地发展,而且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在政治上的影响,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中国的发展,发展好了,我们就有地位,讲话的腰杆子也硬了。
因此,我并不觉得,我们是要靠奥运会来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而我们能够把奥运会办好,那也使得各个国家更加实在地看到我们的发展,也会增进双方的合作。
中国经济时报:您怎样看待举办奥运的经济效应?
蒋正华:从国家这个宏观角度来看,奥运经济的实际效益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举办奥运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由于有很多人要到中国来,会给很多行业带来赚钱的机会,特别是旅馆业、餐饮业等直接的服务行业,肯定会有很大的一笔收入,房地产价格也会涨,这个是肯定的。另一方面,举办奥运会还有很多间接的经济效益。通过举办奥运会,世界各国更了解中国,外国的对华投资也会增加。
因为奥运会是一项体育活动,包括一些原来对中国不很了解、甚至有敌意的人也可能会到中国来,我们非常欢迎。举一个例子,欧盟国家的一些人,攻击我们的西藏、人权问题,扬言说中国把西藏的文化消灭了。我们就请他们到西藏去看,看了以后回来,或多或少他们都有一些改变。西藏文化并没有消灭嘛,反而更加发展了。我们西藏最近有一个艺术团在外面巡回演出,那都是西藏文化的一些精华,看到了就会知道西藏的现状了。百闻不如一见。所有到中国来访问过的人,都会对中国加深了解。这个间接的经济效益就很难计算了。
奥运将带来繁荣,不会产生经济泡沫
中国经济时报: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发展模式上,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想对于一个城市来讲,举办奥运会也就不单纯是使GDP提高几个百分点,同时还要兼顾这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您认为奥运经济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或者换句话说,举办奥运会怎样做才能够避免出现经济泡沫?
蒋正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我认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塑造人,发展包含人,就是十六大提出来的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方面,二是政治方面,三是关于社会发展,四是可持续发展。
我们举办奥运会促进发展要贯彻这样的思想。不要以为办奥运会了,那就是浮夸、求奢华,这就把我们引导到一个歧路上去了。办奥运要实用,要符合国际上比赛的需要,同时又要有利于我们来参加奥运会的广大群众的需要。奥运会只是几个运动员比赛就没有意义了,奥运会的意义在于很多人都来参与,通过参与学习奥运的精神。同时也通过奥运会的公平竞争,通过运动员自己的努力实现成功。这样也使得我们精神得到净化。
这几年,我国经济一直在持续快速增长。这两年我们在承办奥运会的过程中,北京已经有了很大的投入。但是,这个大投入非但没有影响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反而增加了它对世界的吸引力,而且也没有影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的GDP第一季度是9.8%的增长,第二季度是11%,第三季度低一点,是9.1%,前三个季度加起来是9.5%,所以增长还是沿着高速的轨道在前进。而举办奥运的间接效益就有很多了,不可能算得很精确。因此,奥运经济会带来地区和城市的繁荣,而不会产生经济泡沫。
房地产业仍有很大需求,但不能仅发展贵族化项目
中国经济时报:奥运经济会不会带来房地产业的泡沫?
蒋正华:房地产会不会成泡沫,最根本的就在于它的供求关系是不是平衡。各个地方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这些年来房地产一直在高速增长,但是没有成为泡沫;有的地方房地产开发总量上并不是太多,但按照人均来说,就有很多了。房地产泡沫是曾经发生过的,像海南、广西北海等等,当时确实是由于没有考虑好它的发展方向,结果造成了投资过热,开发了大量的房地产项目以后却卖不出去,实际上是当地没有这个需求。但是,从北京来说,不是这样。
我认为,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潜力很大。但现在这一地区城市间凝聚力和辐射能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北京在这一地区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各大金融机构的总部都设在北京,北京还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这一地区的生产中心。北京现在人均GDP还很低,才刚刚突破3000美元,这个水平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偏下水平,发展潜力还很大。面对这么广阔的发展前景,说北京的房地产就要成为泡沫,我是不相信的。如果全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到2020年北京的人均GDP恐怕就要达到7000到8000美元的水平,否则全国不可能平均达到。所以,这么高的人均GDP水平,会对房地产有很大的需求。
但是,房地产业的结构需要考虑。不能够光去发展贵族化的一些地产项目,这个是可能会产生泡沫的,也不符合我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就要面向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当然也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要求,这也是需要的。今后总的发展趋势是,中等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的需求会不断地扩大,这是消费的主力,所以,今后的房地产发展可能也是要面向着这部分人群的。同时满足低层次的消费能力比较差的弱势群体的住房需要和一部分高消费者的需要。
中国经济时报:谢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