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金融手段调控具有两面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08:16 上海证券报

    上周末,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且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同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我国金融管理机构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作出的重要决定。

    此次中央银行采用利率手段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在实行长达数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之后,基础设施的建设摊子已经铺开。在这种情况下,适当
提高利率,利用信贷杠杆进行宏观调控非常必要。利率调整具有双重效果:对企业来说,贷款成本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控制投资过快的势头;对个人来说,存款利率的提高,可以抑制个人的需求、减少个人投资。

    九年来首次提高存贷款利率,是中央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尝试,而0.27%的调整水平,表明决策机构此次行动带有明显的试探意味。不过,对于国有投资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的部分来说,存贷款利率的调整除了增加部分融资成本之外,不会起到太大的抑制作用。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工程缺乏成本核算概念,项目的实施本身要比项目的收益更为重要。但是,对于民间投资者来说,利率的些许变化可能会成为影响他们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市场仍然存在提高贷款利率的空间,那么,由民间投入的中长期资本将会逐渐减少。但短期性的融资活动将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相反的,由于考虑到未来融资成本将会进一步加大,在个别行业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投资规模放大的情况。

    相对于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而言,经济调控手段具有更大的弹性。在经济调控手段中,信贷杠杆与财税杠杆、价格杠杆相比,信贷杠杆具有更大的弹性。还应该注意的是,在任何国家金融手段都具有两面性。在控制投资规模的同时,可能同时也抑制了消费需求;政府在提高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同时,可能也在向社会释放一种通货膨胀的信号。如果没有看到金融手段所带来的联动效应,那么,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可能被扭曲。

    因此,在现代社会,政府需要根据宏观调控的实际效果,及时修正宏观调控政策,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

    从微观来看,中国金融机构中绝大部分存款具有保障功能,老百姓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仰仗着储蓄存款。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金融政策时,不能仅仅看到老百姓存款的投资功能,而没有看到存款对社会稳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在采用利率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把居民的个人储蓄看作是具有保障功能的社会稳定因素。当然,在中国规模庞大的银行储蓄存款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特殊人士的沉淀资金,无论政府采用怎样的利率政策,都不会对这部分资金产生影响。

    金融手段具有两面性,这就要求政府在使用金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时,一定要对资本结构进行细致分析,有针对性的调整政策和措施。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金融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