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机构最新发布的市场调查显示,全球每5支笔中有4支是“中国制造”,今年中国笔类产品的产量有望达到290亿件。这项纪录足以表明中国制笔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量。记者日前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尽管今年以来欧美等国对我国出口笔类频频发难,但我笔类出口依然增势显著。最新统计显示,1至9月,我国笔类产品的出口额达6.54亿美元,同比增长32.43%。美国依然是我国笔类出口的最大市场,前9个月对美出口额为1.9亿美元,同比增长42.68%,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9.48%。香港、日本依次居第二位和第三位
。
制笔大国 差距犹存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高峻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世界笔类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制笔业有了长足发展,很多品种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制笔生产体系。目前,我国的自来水笔、木铅笔和圆珠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活动笔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然而,约占全球市场份额80%的我国笔类产品,至今还没有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这也是我国制笔产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业界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笔类产品仍然存在着明显差距。高峻诚举例说,国产自来水笔与美国的克劳斯、派克笔相比,在初笔书写、间隙书写及抗漏水性等方面都存在差距,美国笔在初笔书写时只须几秒钟就能出水,而国产笔则须半分多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日本产的派罗特等名牌圆珠笔的划线长度可达到2000米,且基本保持出墨均匀,而国产圆珠笔一般划线长度为1500米,出墨前后深浅不一。
发挥优势 打造品牌
鉴于目前国际制笔业的竞争已逐渐由价格因素转为科技和品牌的竞争,近年来,我国制笔业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培育知名品牌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是通过打造区域经济,实现产业规模,培育名牌。据了解,改革开放前上海是我国制笔业中心,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大量外资的进入,我国的制笔中心已转移至浙江的宁波、温州和杭州等地,形成了温州制笔之都、宁波贝发制笔之城、桐庐汾水制笔之乡,以及申报之中的浙江丽水制笔基地。目前这一地区共有制笔企业2000多家,产品以圆珠笔为主。区域经济的形成,不仅促进了以重点制笔企业为主带动附属部件企业的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了一方经济,而且品牌效应也正在显现。目前登榜“中国名牌”的我国最大制笔企业宁波贝发集团,年产值达10亿元人民币,今年出口额可达7000多万美元。
为了缩小与国际先进制笔企业的差距,跻身世界名牌之列,国内制笔企业纷纷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以温州企业为例,近年有60%以上的制笔企业更新和引进了国际先进设备和流水线,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目前温州制笔业已注册商标70多个;申报专利50多个;10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还有10多家企业正准备申报该认证;25家企业产品取得了欧盟CE认证;22家企业产品通过美国ASTM-D4236认证。
同时,为了培育世界名牌,我国制笔业实施品牌战略成效显著。为给制笔行业的优秀企业打开通往“中国名牌”的通道,今年圆珠笔、铅笔和自来水笔三大笔类已列入“中国名牌”评价体系。经评审,“中华”、“贝发”、“白雪”和“金万年”4个品牌首登2004年“中国名牌”榜。
强化标准 力破壁垒
针对近年来欧美等国对我国笔类出口产品不断高筑壁垒,特别是今年以来土耳其、巴西、美国等对我国出口笔产品频频发难的情况,高峻诚认为,要突破国际上的贸易及技术性壁垒,制笔企业除了须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以外,加强行业技术标准化工作也至关重要。他指出,对内,标准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推进器”;对外,标准是突破壁垒、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制笔业只有加快与世界通行标准接轨,才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国际竞争力。在这方面,青岛昌隆文具公司和宁波贝发集团走在了行业前列。目前昌隆公司已通过了ISO14000环境标准认证;贝发集团正在争取通过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今年我国制笔行业重点进行圆珠笔及笔芯标准、水性圆珠笔及笔芯标准的重新确定,以及记号笔和荧光笔标准的制定。
另外,要扩大笔类产品的出口份额,我国企业须多元拓展新兴市场。以俄罗斯为例,近年俄罗斯文具及办公室设备市场发展迅速,笔具市场需求旺盛,有资料显示,俄罗斯每年约耗用5亿支圆珠笔,每个俄罗斯人年均购买约4支,且俄消费者对笔的要求一般不高,只要书写流畅即可。因此这一市场蕴涵着极大的商机,我国制笔企业应多加关注。
对于近期我国笔类出口的预期,高峻诚很有信心。他认为,尽管受到油价上涨、电力紧张、原材料成本直线上扬的制约,企业利润有所下跌,但随着海外需求不断上升,企业通过开源节流,更重要的是提高笔类产品的科技含量,以现代化设备弥补劳动力的短缺,加大中高档产品的出口比例,我国笔类产品的出口形势仍然看好,起码不至于出现大面积放弃海外订单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