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
10月下旬,基金久嘉、基金裕隆和基金丰和一度在40%的折价率关口失守,将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纪录再度刷新。“六折基金”的出现,既反映出目前股市疲软至极,也说明了封闭式基金亟待政策保护。
自1998年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率先问世,到2001年10月封闭式基金因出现承销商包销现象而发行搁浅,封闭式基金在我国走过了一段不算长的发展道路。截止2003年6月底,我国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基金份额817亿份。较之品种不断创新的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已在国内证券市场上被边缘化。最令投资者伤心的,还是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高折价率。截至10月22日,54只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率高达36%。尽管其累计净值在一周内平均增长1.57%,但两市价格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基金久嘉10月29日的单位净值为1.0633元,二级市场收盘价为0.648元,折价率达39.06%;基金裕隆10月29日的单位净值和收盘价为1.0152元和0.611元,折价率达39.81%;基金丰和10月29日的单位净值和收盘价为1.0425元和0.623元,折价率达40.24%。即便一些曾经风光的明星基金同样深受高折价率“折磨”,基金安信10月29日的折价率为37.79%。高折价现象越来越严重,意味着基金持有人不仅遭遇股市低迷之痛,而且被折价率损失了更多的账面值。
证交所方面曾试图通过封闭式基金申报最小变动单位“分”改“厘”,来达到活跃封闭式基金交易并带动价值回升。但实践证明,“分”改“厘”后的折价率见高不见低。去年11月中旬,54只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折价率只是23%。封闭式基金的价值回归,有赖于A股市场的上涨,及自身创造赚钱效应。当然,封闭式基金也离不开政策保护。政策保护在国外证券市场上早有先例。台湾曾于1994年和1997年两次出台保护政策,实质就是让陷入困境的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按1994年的规定,封闭式基金最近2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低于同期平均净资产值的80%,应召开受益人大会,讨论是否将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1997年发布规定,已上市封闭式基金自成立日起满三年,最近一个历月每一受益权单位之集中交易市场平均收盘价低于同期间平均净资产价值的90%时,受益人得于次一历月特定日期,向经理公司请求依净资产值买回其持有继续一年以上之受益凭证。
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在国内讨论了多次。《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持有基金总份额最少10%的投资者可要求或自行召集基金持有人大会,审议基金封闭转开放的议案。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要求有50%以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参加,而审议基金封转开议案需要参加大会的持有人所持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通过。这实际意味着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并没有法律障碍。“封”转“开”的实施,能够带来巨大的套利空间,是刺激封闭式基金价值回归的最有效办法。一旦有“六折基金”实施“封”转“开”,就意味着其套利空间超过40%。个别封闭式基金实施“封”转“开”,也会带动封闭式基金的整体价值回归。QFII就曾介入台湾封闭式基金市场中,从“封”转“开”中获取较大收益。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QFII在台湾封闭式基金的“封”转“开”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投机套利行为对市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国内基金市场的“封”转“开”至今未能迈开实质性步伐,归根究底是担心引发赎回潮,并导致市场大量“失血”。台湾封闭式基金转型条款实施后,遭遇的赎回约有70%至80%,目前只剩下2只封闭式基金。倘若国内封闭式基金皆允许“封”转“开”,按照70%的持仓量计算,证券市场的“失血”差不多可抵消保险资金的流入。在目前市场环境中,整体实施“封”转“开”将被股票投资者视作特大利空。但是,封闭式基金也需要政策保护。申银万国研究人员建议,局部试点性的引入封闭式基金的重组机制,如“封”转“开”、基金回购等,通过创新机制的示范作用提升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的预期,促进基金市场的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