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误区--如何看待市场与国际接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 08:00 证券时报 | |||||||||
    近期有媒体报道的交通银行上市可能推出的“A+H”同时同价的发行方案给了市场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也引发了A股市场与国际股市接轨的讨论,尤其是不少基金经理们几乎众口一词地提出交行的发行方案显示目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仍然偏高,必将通过硬性下跌与H股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接轨。对此,笔者认为:包括基金在内的不少机构投资者显然走入了价值投资的误区,主要有两大错误:一个是错误地把价格与价值混为一谈,另一个是单向机械地理解所谓接轨。
    从表面看,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说法很有道理,尤其是拿市盈率的尺子来衡量,尽管A股市场经过长时间大幅回调,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已经有所下降,但与国际成熟股市相比仍然偏高,通过这样简单的横向对比,自然会得出A股市场估值偏高的结论。只是这一结论在目前股指在1300点区域徘徊时得出未免有点刻舟求剑式的呆板。笔者记得在今年一季度大盘攀上1783点时候也有机构认为A股市场估值水平偏低的言论,并认为蓝筹股市盈率仍然偏低,股价仍会高歌猛进。这就是静态思维遇上动态市场不可避免的触礁,至于此次交行“A+H”方案,也是这种片面理解产生的错误定论。由于交行发行价预计定在2块多钱,而目前国内上市银行发行价最低也是5块多钱,因此不少机构认为巨大差价空间将给A股同类股票价格造成向下压力,拖低股指进而与H股市场接轨,而这种理解错误的核心在于将价格与价值混为一谈,市场片面认为价值接轨就是价格接轨,进而引发了A股回落的确有与H股市场接轨的事实之虞。对此,笔者认为,价格的趋同不能表示价值回归,而且这种价格的趋同仅仅是一种预期,预期与现实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就价格趋同预期武断判断A股市场与H股市场接轨是片面的。     另外,对于接轨一词的理解,不少机构投资者的看法也显片面,总认为在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就一定是我们向国际靠拢,而忽略了全球经济中最有生命力的中国经济给予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证券市场也不例外。事实上在交行方案中,我们认为即使同时同价发行,A股与H股的价格趋同也仅仅成为时点上的一个回忆,两地股价不可能同呼吸共命运。这里面一个最大的隔阂就是人民币在资本市场上不可以自由兑换,由于供需渠道的不畅通,将限制两地股价的趋同;另外一个无法逾越的深壑就是国内A股不能全流通,国内A股流通股价格的虚高其实某种程度就是支付了非流通股不能流通的成本,这样将使得交行的A股与H股无法真正完成“同股同权”。况且,中国股市从来就不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设立的,只不过近几年因为更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股市不自觉地担当了替罪羔羊的角色,造成了似乎与国际接轨的假象而已。我国股市有自己的运作成本、有自己的运作规律,如果退一万步说接轨的话,我们更相信接轨是双向的,不排除交行的H股会有“攀高枝”的想法,最近联交所的积极态度似乎也表明了香港方面对交行上市的看法。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所谓接轨,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诸多潜在规则没有改变之前,真正与国际市场实现接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