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证券市场月度报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 05:58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策划:上海证券报全国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总裁联席会议

  执笔:山东神光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基本面回顾及预期

  10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而房价涨幅也并没有出现明显回落,月末更是出乎意料地出台了加息政策,这些都给市场短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经过持续上涨后,后期油价见顶回落的可能性很大,而房价在进一步调控下将得到有效抑制,至于利率水平,短期内再次调高可能性已大为减弱。

  一、原油价格持续高涨

  10月长假刚过,投资者得到的消息是原油价格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上了50美元大关,达到了53美元的近20年新高峰,之后在10月中油价更是一路飙升到了55美元以上后才转入震荡。如此高的油价,升势如此凌厉,不免使人惴惴不安起来。油价涨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有人说是60美元,有人看得更高,这更加重了人们对经济的担忧。物价会因此而再度上涨吗?对整体经济的拖累到底有多大?

  由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成,国际油价的波动将不可避免地直接影响到国内石油价格,从而影响到生产成本。而且石油价格上涨所产生的后果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物价和经济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高油价的一定影响。不过目前国内经济景气度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企业转嫁成本的能力较强,对企业盈利的影响相对小些,但会对物价走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为目前的高油价过于担忧,目前影响油价高企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正在逐步消除,而且这些因素在前期油价上涨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反映。经过持续上涨后,后期油价见顶回落的可能性很大,这样来自油价方面的担忧将逐步得到缓解。

  二、房价涨幅回落不明显

  似乎是要和油价抢风头,第三季度的房价涨幅并没有因为宏观调控而出现明显回落,相反由于对供给减少的预期,购房者显得更加起劲了。根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商品房平均价格达到277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3%,增幅比1-8月下降0.5个百分点。9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97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为57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4%。

  房价在明显上涨,而商品房空置面积却在下降,而且预期供给在减少,似乎房地产市场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但其实不然,从前三季度价格增幅低于前8个月这一情况看,表明已经有部分房产投资者转而开始看淡这一市场,且目前的高房价也已经引起各方担忧。针对房价居高不下的局面,管理层开始出台新的调控措施--增加土地供应,将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房价,更为重要的是市场通过这项政策所看到的政策信号,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房产投资者转而看淡这一市场。加上加息因素,房地产企业的中期预期并不能太高。

  三、加息政策出台

  与油价和房价相比,10月末加息政策的出台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9月份市场一度认为十一必将加息,但是后来并没有加;到了10月末,9月份物价指数出来了,显示9月物价增幅有一定下降,人们对加息预期正在减弱时,央行却于月末突然宣布加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加息在当前宏观调控以及汇率等问题上牵扯众多,央行只有斟酌再三了。

  此次人民币利率的上调与三季度出乎意料的物价走势,尤其是9月物价走势以及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有关。从本次加息的具体方案来看,在利率上调之后,对银行股较为有利;对房地产和外贸行业等负债较高、现金流为负的行业而言,则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对目前在建规模较大、贷款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也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另外,加息对债券,尤其是长期债的走势是明显不利的;对于目前处于宏观调控中的行业,放开贷款利率则可能意味着贷款成本的明显提升,也有不利影响;但目前正处于经济上升景气周期的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强,此次小幅加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较为有限。

  从央行的表述看,本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另外,此次上调也显示了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并向前迈了一大步。央行发言人表示,允许存款利率下浮有利于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允许金融机构下浮存款利率有利于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鼓励金融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本次利率调整对资本市场应有积极的影响。这有利于投资者对加息后的股市继续保持乐观,而且市场对加息也早有预期,不会给大盘造成太大的压力,股指在短线下跌后有望企稳。

  此次突然加息主要是因为物价走势有些出乎意料,本来预计从第三季度开始物价将显著走低,但从第三季度以及9月份物价走势看,并没有明显走低,5.2%的增幅几乎与前两个月的5.3%持平。随着冬季来临,蔬菜等食品价格仍可能出现上涨,而由于采暖和高油价等因素,煤炭和供热价格都有可能上升,所以四季度物价走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但由于贷款利率已经放开,短期内再次调高利率的可能应该大为减弱。

  沪深大盘走势分析

  整个11月份大盘将呈震荡上扬的走势。11月2日前后行情可能出现一定的震荡,见相对低点,之后震荡上行,11月8日前后见反弹高点,估计在1380点附近,然后小幅回调,1350点附近有相当强的支撑。到15日前后再重拾升势,继续上涨,23日前后可能在1450点附近遇阻,再次震荡,29日前后止跌。

  在9月中旬出现一小波行情之后,10月份大盘震荡调整,屡次试探千三大关,月底更是突发加息利空,11月行情究竟会怎么走呢?为此我们进行了简单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

  一、趋势分析

  首先,从以往月线来看,在以前13年中有9年的11月份收阳线,只有4年是以阴线报收。据此,我们分析今年11月份大盘收阳概率有69%。

  其次,从前期走势来看,今年4-8月份大盘连续收出5根月阴线。根据一般的规律,五连阴之后大盘将会探出一个中期底部。比如去年6月-10月的5连阴之后,自11月起大盘连涨5个月,至今年4月份最高上涨了472点。所以,如果以9月份的1259点作为一个中期底部,大盘中线应该坚定看好。在经历了9月份的报复性反弹、10月份的震荡之后,11月份股指将重拾升势。

  第三,从近期的走势来看,股指已经完成了2浪调整,后市即将进入3浪上升行情。从9月13日1259点起,到9月24日的1496点是1浪上扬,上涨了237点,时间是9个交易日;从1496点到9月26日的1289点,下跌了207点。一般来讲,2浪跌幅通常比较深,超过80%都是有可能的,时间是17个交易日,基本上是1浪时间的2倍。所以,这个2浪调整是相当充分的;接下来,就是3浪的拉升行情,刚好在11月份。

  综合来看,对11月份大盘应该坚决看好,股指将以震荡上行为主,投资者应坚定做多信心。

  二、时间分析

  1、从三大周期来看,11月份的拐点依次是:1)11月2日不仅是测量周期的转折日,而且是螺旋周期的转折日,两个转折日重合,值得关注。2)11月8日是测量周期的转折日,11月11日是螺旋周期的转折日。3)11月15日是测量周期的转折日,17日是神光甲子周期的转折日,也会有转折出现。4)11月29日又是测量周期的转折日。

  2、从神奇数字来看,11月的时间拐点主要有:1)11月7日(周日)是今年4月7日高点1783点以来7个月的时间点,11月8日是2002年11月8日高点1573点以来整两年的时间点,有可能再见反弹小高点。2)11月13日(周六)则是2003年11月13日低点1307点以来整1年的时间点,还是2004年9月13日1259低点以来2个月的时间点,所以12日、15日前后有望见调整低点。3)11月17日是1992年11月17日低点386点以来整12年的时间点,也会对应产生一定的震荡机会。4)11月24日是9月24日反弹高点1496点以来2个月的时间点,有可能再见反弹高点。5)11月29日是2002年1月29日低点1339点以来34个月的时间点,不排除再见调整低点。

  3、从农历二十四节气来看,11月7日(周日)是立冬,22日是小雪。相对来讲,立冬更为重要一些,这是将一年四等分的一个重要时间点,所以要特别关注。

  综合来看,11月的时间拐点主要集中在11月2日(低点)、11月8日(高点)、11月15日(低点)、11月23日(高点)和11月29日(低点)。

  三、空间分析

  1、支撑

  在前面趋势分析中我们认为,11月份行情可以看好,短线股指下跌空间不是很大。现在加息利空已经释放,招商银行发行65个亿的可转债也已经公布,预计后面可能的利空消息会有所减少,剩下的主要就是新股发行何时恢复。如果是在明年初,则对11月份的行情影响应该不大,股指应该不会深幅下跌,所以1300点政策底的支撑力度是相当强的。如果没有特别的利空消息出台的话,这就是11月份大盘强支撑所在。

  目前最悲观的估计也不过是跌破1250点,2001年股指最高在2246点,根据神光加倍取整理论,2246-1000=1246点。所以,1300点即便被跌破,空间也相当有限,对投资者来说是又一个逢低买进的机会到来了。尤其近期公布了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的消息,如果大盘继续下跌,正是给它们一个大举建仓的机会,对此投资者要与大资金保持思路的一致性。

  2、阻力

  最近股指从1496点回调到1289点,跌了207点,反弹的1/3倍在1358点,10月28日大盘就是在此遇阻回落;反弹0.382倍在1368点,反弹一半在1393点,反弹0.618倍在1417点,反弹2/3倍在1427点,反弹3/4倍在1444点,反弹4/5在1455点。

  我们认为:

  第一,反弹一半位置1393点阻力比较大。从形态来看,近期股指进入了一个下降旗形整理形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不改变趋势的整理,通常是作为反转形态,尤其是在突破旗形上轨压力之后,后市可继续看高至少一个量度涨幅的位置。比如,该旗形的上轨是10月19日1361点和10月25日1346点的连线,以每天3.75点的速度下行,27日运行到1338点附近,收盘形成突破。29日受利空消息影响,刚好在该旗形中轨处获得支撑,收盘也重新站回到上轨之上,其形态高度大致为50点。也就是说,1330点+50点=1380点,所以1380-1390点一带,或者说,1400点整数关附近,有比较强的阻力。

  第二,反弹4/5位置1455点是一个重要分水岭,将确定新的反弹行情究竟是新的上涨,还是仅仅是反弹而已。并且1455点已是今年6月份的反弹高点附近,心理阻力也比较大。

  第三,未来行情基本可以确定为3浪上涨形态,上述阻力都将一一突破。未来中线第一目标是收复年线,目前刚好在1500点整数关,因此,后市仍可继续看高。

  综合来看,11月份大盘的阻力位主要在1360点、1400点、1450点和1500点。

  四、结论

  综合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分析,我们简单判断11月份行情如下:

  11月2日行情可能出现一定的震荡,见相对低点,之后震荡上行,11月8日前后见反弹高点,估计在1380点附近,然后小幅回调,1350点附近有相当强的支撑。到15日前后再重拾升势,继续上涨,23日前后可能在1450点附近遇阻,再次震荡,29日前后止跌。也就是说,整个11月份大盘将呈震荡上扬的走势。

  行业信息及资产配置

  我们主要选取非周期性行业、逆周期性行业、高成长因素可部分抵消周期影响因素的行业,因此,11月份的配置重点是科技(数字电视、3G)、医药(中成药)、化工、电力设备行业;我们要暂时规避资产负债率高而同时现金流状况又不理想的行业,如金属、非金属、房地产、航空。

  一、10月份重大信息回顾

  金属行业:伦敦金属交易所基本金属出现了巨大的单日下跌,特别是铜、铝和镍的跌幅巨大,盘中一度达16%,超过了住友事件后当时所出现的单日下跌幅度,可谓历史之最。这个下跌,是对已运行两年牛市行情的终结信号。

  点评:有色金属作为需求弹性最大的品种,可作为判断基础原材料价格趋势的先行指标。其重大拐点的出现,再结合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的利润增长放缓现象,我们认为,金属、非金属领域的投资周期已过。而随着加息周期的开始,可持续看淡该行业。

  油电煤运行业:该行业持续紧张,原油价格一度突破55美元/桶,国家发改委预测2005年全国用电量将增长11%左右,并表示将积极支持水电发展,给西部以及水利资源充沛地区带来机遇。

  点评:下一步应区别对待水电与火电企业的投资,逐步将重点转移到不受煤炭价格影响的水电上市公司中来。

  医药行业:近来利好较多,如扩充新医保目录,信用评级监督制度。另外,日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又准备从中国采购免疫药品、应急药品、生物制品、文教用品和体育器械等产品,总额超过7亿美元,其中免疫药品占总采购量的50%,即超过3.5亿美元。

  点评:中药医保范围扩大是重点线索,可作为加大该领域上市公司投资力度依据。

  航空业:10月份虽然有十一黄金周支持,但由于季节性因素,预计东航客运运力及客座率仍将继续回落。

  点评:持续的高油价和月末央行的加息给航空业带来的巨大成本负担,可能使刚刚复苏的航空行业面临新的窘境,对该行业应持谨慎态度。

  二、策略取向

  过去几周,市场对在原油价格带动下的煤炭类资产的追求达到了高峰,港口、机场类企业也不乏追捧,但随着加息周期的开始,我们认为,投资者对各项资产的调整与新的取舍,应该重新作出考量。

  10月29日公布加息这一信息表明,经济调控将更多依赖市场化手段,政府前段时间采取的行政手段将逐步退居二线,这样使得经济的可预测性增强,市场自身的配置效率得以提高。另外,随着加息的实施,诸多行业本来略显模糊的趋势可以得到确认,这也可以使投资人更明确其投资决策。

  当然,加息对各行业影响不同,时间和程度上差别也很大,有必要随时对行业配置取向作出明确判断。

  三、行业配置

  我们主要选取非周期性行业、逆周期性行业、高成长因素可部分抵消周期影响因素的行业,因此,11月份的配置重点是科技(数字电视、3G)、医药(中成药)、化工、电力设备行业。

  数字电视、3G: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推动型行业,可受惠于政策倾斜效应,凸现成长型公司特质。

  医药(中成药):自主品牌以及医保政策的利好效应明确。

  化工:关注产业链前端,具备资源优势的企业,可免受成本上升之苦,尽享下游需求增加之利。

  电力设备制造:由于产品周期长,可安渡经济短周期波动。

  我们要暂时规避资产负债率高而同时现金流状况又不理想的公司。对于这两项指标都好的公司可进行重点关注,两项指标一好一差的要具体分析。

  可明确剔除投资范围的行业:

  金属、非金属:下游需求减弱信号明确,价格下跌使未来新增产能有不能完全发挥之虞。

  房地产:高负债率与土地供给紧缩的成本上升压力,使得该行业出现明确拐点。

  航空:高负债率与高油价,使高客座率变得失去意义。

  市场热点展望

  展望11月份,我们认为市场热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蓝筹股、成长股将成为市场主导方向;

  二、超跌股将在市场机会中占一席之地;

  三、与国际估值水平接轨的QFII题材股具有机会。

  10月份上证综指一路下跌,最大跌幅达到10.30%,操作风险较9月份有所加大。目前影响大盘下跌的因素主要有:

  1、上市公司三季度报告以及基金三季度投资组合显示,一些大盘蓝筹股,如扬子石化、齐鲁石化等被主流资金减持。信息披露后这些个股的再度下跌给大盘带来压力;

  2、交通银行发行上市传闻使得市场对于银行股的估值预期大大降低,再加上招商银行发行可转债已获批准,银行股的破位也使行情调整压力加大;

  3、市场对于新股恢复发行的预期,使得市场近期缺乏做多信心。

  11月份,随着央行加息信息的明朗,影响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不利因素将迅速消除。我们认为,包括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QFII资金在内的主流资金群体将在行情快速波动中批量入市,而中小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也将逐步加强。11月份,大盘有望迎来新的涨升机会。

  展望本月,神光认为市场热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蓝筹股、成长股将成为市场主导方向

  随着各行业景气度变化,以及投资基金选股策略的转变,价值投资理念已经到了精耕细作的阶段。自上而下选行业,自下而上选个股已经成为目前主流资金的基本操作思路。11月份,这一思路还将延续下去。体现在蓝筹股身上,那些对稀缺资源具有垄断性的行业龙头品种,仍将受到主流资金的挖掘。所谓行业龙头公司,必然是在市场份额、行业上下游利润分割、回避风险能力方面占居优势的公司。比如电力行业的长江电力(600900)、煤炭行业的兖州煤业(600188)、港口行业的上港集箱(600018)、机场行业的上海机场(600009)等。

  由于各投资主体在选时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市场对于上述品种的挖掘将重点体现在机构博弈上。也就是说,大家都看好这类个股,只不过想从波段操作中获取收益罢了。所以,对于投资者的基本思路是,要敢于参与行业龙头品种的炒作,忽略盘子大、股价高等原本就属于心理薄弱环节的因素,在反复波段操作中获取收益。

  对于成长股,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提示给投资者的信息。承接价值投资理念,当各基金将选股依据直接指向某一只个股时,就已经说明该上市公司一定在产业转型、产品价格、市场份额、项目扩张、新增产能运力、产品附加值等各个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或者较长时间内保持不错的成长性,并给上市公司带来不俗的利润,比如中集集团(000039)。

  实际上,能够选出行业成长--公司成长的个股本是好事情,但在现有的市场中,这样的品种其实并不多。因此,消费升级已经成为当前最流行的词语之一。显然,它带给投资者的思路就是,行业或者公司的成长是由消费需求引起的。比如传统行业中的家电,随着家电系列产品更新换代的到来,几年前被市场称之为绩优股的品种,可能再一次享受消费升级带来的成长。家电如此,电子元器件也是如此,我们预计11月份上述行业中市场份额居前、产销稳定的个股,如美的电器(000527)、海信电器(600060)、小天鹅A(000418)、安彩高科(600207)、超声电子(000823)等将再次受到市场的关注。

  二、超跌股将在市场机会中占一席之地

  9月中旬以来,被短线游资快速挖掘过的超跌股在10月份的调整行情中,有的跌回了原地,有的创下了新低。但上述个股由于具备了股价超跌、流通市值小两个基本特性,仍将成为市场短线资金追逐利润的对象之一。11月份,超跌股行情还将从三个层面进行挖掘:其一,绝对跌幅大的股票,特别是前期被短线资金挖掘过的品种;其二,个股本身具备重组等题材;其三,业绩存在一次性亏完或者出现扭亏。沪深两市本地股将存在再次被挖掘的机会,另外类似于四砂股份(600783)、菲达环保(600526)、科达机电(600499)等基本面向好的超跌股也将受到市场的关注。

  在超跌股群体中,中小板个股也会出现不少机会,其中旅游、医药以及所处行业龙头特殊地位的公司将受到关注。

  三、与国际估值水平接轨的QFII题材股具有机会

  随着越来越多的基金引入境外投资理论,A股市场上也开始刮起了国际估值旋风,虽然对这一理论市场歧议颇多。

  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物流运输类个股依然可以继续看好;而二、三季度受油价高涨影响下股价有过大幅波动的航空类个股,随着油价回落,上市公司也必然继续享受行业复苏带来的增长,估计11月份市场可能会对该类个股逐步引起关注。

  另外,食品饮料等非周期性消费领域内的个股,如酒类、乳业等,以及超市类个股逐渐被各大基金重点增仓,未来存在被继续挖掘的机会。目前该类个股数量不多,投资者应把握好波段性炒作特点,分享局部收益。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上海证券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