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新远见》2004 > 正文
 

追寻天津文化脉络(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8:59 《新远见》杂志

  

  津味土话赏析

  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天津人能言善辩、言语幽默古今闻名。用天津话讲,天津人“真哏儿”。目前中国流行的许多词汇原来均出自天津人之口。从下面一些天津俚语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天津人的个性风格。

  

  遇到什么不顺当的事,“心腻”,是天津人常说的一句老话,表示心情烦闷。但天津俗语又把这个“腻”字做了发展,除了自己“心腻”之外,还有人和自己“起腻”。 常说的“腻味”,指的是什么事情、或者是一个人惹人讨厌。如今天津人说的“腻味”,语境已经愈来愈模糊,一件事情闹不清楚,真“腻味”人;上课,老师讲的功课听不懂,也“腻味”人。到谁家去,路远,“腻味”人;等公交车,时间长,更“腻味”人。总之,如今人们已经把一切不称心、不顺当,不合心意的人和事,都归入“腻味”的范畴里去了。

  猫腻

  “腻”,更有一层亲近的含意,看人家两个人要好,眼红,就说这两个人“腻乎”。

  “腻”,有一点点神秘色彩,人家两个人一起腻乎,自然就有不想让外人知道的事,近来人们将这种神秘关系,叫做是“猫腻”。

  “猫腻”,自然不是光明正大的行为。权力和金钱做交易,只能是“猫腻”的事;想办一件事情,别人都没有办成,偏偏他没费什么力气,办成了。甭问,一准有“猫腻”。什么“猫腻”呀,送礼呗。

  

  无论用于什么场合,“扯”都是一个贬义词。天津人说一个人“扯”,“扯闹”,“疯扯”,指一个人的行为超出了正常规范,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做出了失态的动作,但又不惹人生厌,也还算不得出圈儿,这就叫“扯”。女孩子过于活泼,“小扯子”,还带有一点欣赏的意思。

  一个姑娘,别人不说的话,她敢说,别人不好意思做的事,她做,大庭广众之下,敢喊、敢唱嗓门还特大,“扯货”。

  比“扯货”再厉害的,天津人说“扯瓢”。这位姑娘没规矩,“瓢”,扯得也就很是可以了。

  来事儿

  马前三刀,人面前作秀,讨人欢心,天津人说是会“来事儿”。

  “来事儿”是一种能耐,有的人傻呆呆,偶发事件面前目瞪口呆,尴尬万般地不知如何是好。

  不会“来事儿”,自然就不得领导欢心,好事也就永远轮不到你头上。

  找病

  “找病”一说,源于天津,天津歇后语:“王先生的膏药,没病找病”。相传王先生夸口,说自己的膏药能治百病,而且一贴就好。于是就有人买了一贴王先生的膏药,贴在疼处,王一贴的膏药本来就是假药,不光没有疗效,一点黏性没有,才贴上,就滑下来了,在裤子里面乱窜,买膏药的人找到王先生,说他的膏药不灵,贴在腰上,滑下来,在裤子里乱窜。王先生一听,双手一拍,立即对买膏药的人说,“好,这才对了呀,我的膏药在你的裤子里找病呢”。如此,留下了一句话:“王先生的膏药,没病找病”。

  走在马路上,听见路人抱怨,“我这不是找病吗?”不用问,一定是揽上了什么闲事,譬如介绍对象落了“包涵”,闲话闲舌惹了麻烦,怨谁呢?自己“找病”。

  逗闷子

  “闷”,是一种心理状态,天津人遇到事情一时闹不明白,就说是“纳闷儿”。

  逗闷子是一个天津特殊的俗语,出了天津卫,恐怕哪儿的人也听不明白。北京人也说“逗”,真逗,穷逗,如果说现在北京人也说“逗闷子”,那绝对是从天津传过去的。逗闷子,类若开玩笑,新潮词汇,找乐,都属于“逗闷子”行为。闲得没事,找个什么人来磨牙,东拉西扯,没一点正经事,逗闷子,逗够了,一哄而散,谁也别往心里去。

  恣崴

  “恣崴”(zìwei),指的是一种人的“活法儿”。天津人说一个人不好伺候,无论什么事情也没亏过他,他还是没完没了地天天闹。闹什么呢?他也说不出来,就是“恣崴”,总是别人对不起他。

  “恣崴”,是对规范秩序的一种抗拒,也是在事实面前的一种胡搅蛮缠,明明一件事做错了,还不接受教育、或者是不接受处罚。球场上踢球,一个球员故意犯规,裁判叫住他亮出黄牌,他不服裁判,还和裁判比比划划地争执。如果是本国裁判,没有语言障碍,裁判就会向那个捣蛋的队员说:“再恣崴,我给你举红牌。”一下子就把捣蛋的球员吓住了,他也就再不敢“恣崴”了。

  崴泥

  “崴泥”,应该称之为 “棘手”。古人把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事,说成是棘手。

  “崴泥”比“棘手”更形象更好懂。比“崴泥”更尴尬的境地,“崴稀泥”,那就更形象了,双手在一团稀泥中崴,越崴越崴不干净,崴到最后,崴了两手稀泥,越洗越粘糊,没法儿办了。

  听喝

  过去有许多种职业,不坐班,在家里听喝。那时候也不讲编制,没有铁饭碗,有活儿,大家一起干,挣点钱,大份儿小份儿,心平气和。没有活干,各自在家里呆着,活儿来了,有人招呼你。这就叫“听喝”。

  听喝,还是一种精神状态,工作上不用心,说说干干,拨拨转转,“我听喝”,让我做什么我做什么,没有主动性。铁饭碗时代,光拉车,不看路,就是听喝。

  二五眼

  对一种事物不甚了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样样精通,样样稀松,就是二五眼。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就是对于“二五眼”最准确的描绘。平时还显不出来,靠二五眼也能蒙事,也有发迹,还有人靠二五眼混得不错,可是一到了节骨眼上,露馅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除此之外,二五眼还是一种生存状态。问一个朋友生意如何?二五眼。问他日子过得怎么样?也二五眼。儿子的功课怎么样?二五眼。单位的效益怎么样?二五眼。结婚了,小俩口的感情如何?瞎,别提了,二五眼。

  天津人求取中庸,以二五眼为佳境,遇事过得去就行,绝对不和自己犯“拧”。

  大尾(yǐ )巴鹰

  民间歇后语说:“麻雀落在拖布上——愣充大尾巴鹰。”天津人说得更不客气,屁股后边夹扫帚,愣充大尾巴鹰。

  大尾巴鹰是一种什么“鹰”,鹰的尾巴并不大,鹰的尾巴大了,就飞不动了,所以,鹰只有勇,而没有神,除了带钩的喙和锋利的爪之外,没有吓人的地方。如果是大尾巴鹰呢?那就不一般了,虽然飞不起来,更不能上天捕捉食物,但神态有了,派儿足了,上得了高台面,自然也就吓人了。

[上一页]  [1]  [2]  [3]  [4]  [5]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天津文化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欧洲冠军联赛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