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江苏:建立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的构想与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4: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各国沿海地区经济相对都发展较快。中国的沿海也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带。作为沿海经济大省的江苏,其沿海却恰恰是经济发展的洼地。与沿江经济相比,更存在巨大的经济落差。在江苏省近千公里的海岸线上,沿海拥有滩涂面积1130万亩,占全国的1/4以上。南有南通港,北有连云港,海水、淡水、交通、电力、人力及人才资源丰富。然而江苏沿海经济密度只有广东、福建沿海经济带的1/6,是浙江沿海经济带的1/4,不足山东沿海经济带的1/5。我们认为,建立和发展沿海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加
工产业带是实现江苏沿海经济突破的重要选择。本文以对如何发展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提出一些构想,供有关方面参考。

    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沿海岸线南起如东,北至赣榆,现辖10个县(市)(部分与沿江、沿东陇海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重叠的县不在此列),即南通市的如东县、海安县,盐城市的东台市、大丰市、射阳县、响水县、滨海县,连云港市的灌云县、灌南县、赣榆县。区域规划土地总面积17865平方公里,人口953.85万,分别占全省的17.4%、12.9%。

    一、沿海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海上苏东”发展战略,实施百万亩滩涂大开发计划,通过开发滩涂、建设商品粮棉基地、发展海洋产业和临海工业、改善基础设施等发展措施,沿海区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10个县(市)中有5个为省重点扶持县,发展水平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2003年10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7.67亿元,财政收入49.8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7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5%,人均财政收入53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0%。一、二、三产结构为29.3:38.1:32.6,与全省平均水平8.9:54.2:36.6相比分别高20.4%、低16.1%和4%,从中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份额较高,二、三产业比重偏低,表明我省沿海地区10个县(市)还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期和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二)区域农业发展现状

    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生产水平较高,是我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003年实有耕地面积1376.34万亩,其中水田564.68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省均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粮棉油:2003年粮食总产量477.71万吨,棉花产量17.27万吨,油料产量45.03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9.3%、59.3%和22.6%;人均占有粮食609公斤,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2倍;人均占有棉花18.1公斤,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64倍;人均占有油料47公斤,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4倍。畜产品:2003年肉类总产量61.5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33.07万吨、牛肉1.31万吨、羊肉5.95万吨、禽肉20.81万吨,分别占全省的总量的25.2%、15.6%、23.5%、33.7%和20%。其他农产品:水产品95.36万吨,蚕茧产量4.54万吨,禽蛋产量81.23万吨,水果产量73.18万吨,蔬菜产量763.43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7.8%、42.2%、43.2%、40%和20.5%。沿海地区生产了我省近60%的棉花、43%的禽蛋、42%的蚕茧、40%的水果,是我省农产品主要产区。

    近年来,沿海地区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抓基地,抓龙头,创特色,建设高效、外向农业经济带,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如东、射阳、东台年产60多万吨,灌云、海安、大丰、滨海、灌南年产40多万吨优质粮基地;以射阳、大丰、东台、灌云和如东、滨海、响水为主的棉花生产基地;以东台年产10.8万吨、滨海年产9.2万吨、大丰年产5.7万吨和如东年产5.1万吨为代表的油料生产基地;以如东、东台、海安、滨海为主的年养生猪均在100万头以上的瘦肉型猪生产基地;以东台年饲养近400万只、大丰年饲养近120万只和海安年饲养近80万只为主的山羊生产基地;以东台年饲养7000多万只、海安年饲养近4800万只、如东年饲养3400多万只、射阳年饲养近3300万只、大丰年饲养近2700万只和滨海年饲养近2200万只为主的家禽生产基地;以赣榆、如东、射阳、东台、大丰为主,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水产品生产基地;东台、海安蚕桑生产基地;灌云、响水、灌南、赣榆的肉牛生产基地;射阳的药材基地;蔬菜出口生产基地等等。品种繁多,且具特色的农产品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沿海地区农产品加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正在崛起。200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2.4亿元,占沿海地区工业总产值的16.2%;完成工业增加值17.4亿元,占域内工业增加值的13.6%。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4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3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22家,特别是包括江苏宝宝集团公司(如东)、海安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安)、江苏富安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台)、江苏银都集团有限公司(大丰)、江苏大宏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射阳)、江苏金田集团(灌云)和江苏兴云集团(灌云)在内的7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分县看,海安、如东、大丰、东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好,2003年分别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8家、25家、32家和33家,实现销售收入44.98亿元、12.16亿元、11.78亿元和8.44亿元。

    (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经济基础以及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沿海地区人均GDP是全省平均的60%;人均财政收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0%,10个县(市)中有5个为财政倒挂县,其余也多为吃饭财政;人均居民储蓄存款641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2%。沿海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区内公路较少,等级标准差,乡村公路和深入到滩涂的公路则更少,且路面状况和通达程度较差,没有形成网络;现有的水利设施难以满足沿海地区农业用水的需要;供电设施不能满足电力需求;部分海堤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标准来抵御台风和海潮的侵袭;部分土地还存在平整、脱盐、脱碱的需求。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薄弱的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海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2.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加销联结机制不完善。主要是加工水平和技术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比有较大差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不多,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仅占4%左右。多数企业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初级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产加销联结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多数企业和农户之间是买断关系,订单农业履约率较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例还很低,农民受益有限;原料生产的品种品质结构不适应加工要求,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区域优势发挥不充分,发展水平低与种植结构趋同并存。

    3.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结构不适应,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开发的加剧,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滩涂养殖废水、船舶油污水等大幅度增加,致使近岸海域污染扩大。同时,由于海洋捕捞方式落后,狂捕滥捞严重,使滩涂、近海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鱼类资源已由数量的锐减演变为种类的减少,影响到资源的再生。同时,农兽药残留、土壤重金属污染、畜禽疫病、使用违禁药物、添加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消费的安全。现有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体系、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技术推广体系、质量认证体系以及信息服务体系还不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要求。ISO9000、ISO14000、HACCP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率较低,难以与国际接轨,影响了农产品加工制品的出口。

    4.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目前农产品加工业税赋重、贷款难、财政支持少等问题较为普遍,企业一次性收购原料,占用资金时间长,一般商业贷款难以满足,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得不到相关方面的扶持。

    (五)推动沿海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62号),要求各地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同时,农业部已在全国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全面推进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2.农业资源丰富。该区域不仅盛产各种优质农产品,而且还蕴藏着1000万亩滩涂,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并且以每年2万多亩的速度在继续扩展,是江苏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沿海渔场面积达15.4万平方公里,盛产黄鱼、带鱼、鲳鱼、虾类、蟹类及贝藻类等。气候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裕,适宜粮棉等农作物的生长。农产品资源丰富是该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最大的优势条件。

    3.区位优势明显。该区域面对广阔的大海,域内有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连云港和南通港两个对外大港,各县(市)也都拥有对外出口的小港,构筑了较为便利的对外海上通道。东陇海线、苏北铁路的建成、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为该区域构筑了便捷的陆路交通,空中交通也越来越方便。南面紧靠极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广阔,发展空间较大;交通的改善,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丰富、价廉的劳动力、土地、水、电资源,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较好外部条件。

    4.发展加工业基础良好。沿海已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订单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该区域目前已成为我省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之一,大规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二、建立和发展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设想

    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沿海各地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长三角市场,瞄准国际大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科技进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面向超市、发展绿色、树立品牌为目标,推进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把我省沿海地区建成产业化、外向化、品牌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与沿江、沿东陇海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速度同步,根据沿海农产品产业优势,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标准,建成30个以上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每年增长15%,农产品加工出口额每年增加10%以上,农户参加产业化经营获得的收入每年增长15%。

    (三)主要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立足以人为本,抓住机遇,重点突破,拉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握发展趋向,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协调发展;珍惜土地、品种、人才等生产要素资源,以正确的产业思路指导实践,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科学发展。

    2.比较优势原则。瞄准市场,因地制宜,充分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依托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与原料基地及目标市场的有机结合,发展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加工制品,逐步形成沿海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3.产业化发展原则。按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沿海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引导加工企业通过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结成较为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4.分类指导原则。对产业带中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要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实效,避免“一刀切”或“一哄而起”。坚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原料基地的规模和市场需求相适应,既要发展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又要发展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小型企业。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支持选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

    5.集约开发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铺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有序开发;力求新上项目上档次、上水平,特别注意不能上污染严重和危害生态环境的项目,鼓励加大投资强度,提升开发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现代化水平。

    (四)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的区域定位

    沿海地区土地面积广阔,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根据沿海经济带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加工业基础,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重点要发展“三大加工”,即超市加工、绿色加工、品牌加工。

    一是超市加工。“要入世先进超市”,农产品加工制品进入超市,不仅是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标准化成熟的标志,也有利于推进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要以农产品加工制品超市化销售为目标,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由农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二是绿色加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沿海一线纵穿苏中、苏北地区,是全省农业生产的主产区,该地区大部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实现无公害化,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绿色加工打下良好基础。沿海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制品要在质量方面下大功夫,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制品为主要发展方向。

    三是品牌加工。农产品销售已经步入品牌出效益的年代,农产品生产不仅要注重质量建设,而且要扩大影响,叫响牌子。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中要积极发挥企业的作用,注重产品与基地的结合,质量与品牌的结合,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对已具有较强品牌知名度的企业,鼓励参与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带动“三品”的整体知名度。

    (五)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重点发展产业

    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要立足现有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具有明显优势特色、加工业基础较好的产业予以强力推进,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向重点产业,重点要发展弱筋小麦、高品质棉、茧丝绸、禽蛋、特色蔬菜、特种水产等六大产业,狠抓基地建设,培育加工企业。

    1、弱筋小麦

    主攻方向:围绕目前弱筋小麦商品质量不高、品种资源利用与生产需求不适应、基地与企业缺乏有效链接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加强优质弱筋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立与产业化开发。

    产业发展:以南通市奇香饼干食品厂、东台宝隆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以沿海弱筋小麦优势区的大丰、海安为核心基地,辐射带动东台、如东等地,重点发展宁麦9号、扬麦9号等主要品种。在重点发展区域选择基础较好的集中连片乡镇,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在园区内应用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进行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措施、统一收储,进一步提高弱筋小麦质量水平。同时,强化加工企业与基地(园区)的联结,采取订单收购等方式,使小麦进入流通和加工,进行精深加工,真正实现优质专用小麦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

    2、高品质棉

    主攻方向:突破制约高品质棉产业发展的技术薄弱环节,迅速推进大面积生产;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棉农合作组织为重点,以选育、引进高品质棉品种为切入点,实施棉花产业链式开发,鼓励订单生产,推进产销衔接。

    产业发展:以江苏金田集团、江苏银都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宏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双山集团、江苏康达农工商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以沿海棉区的如东、东台、大丰、射阳为核心基地,辐射带动灌云等地。实行产、学、研三结合,实施联合科技攻关,力争在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强锯齿机加工工艺的试验、研究,提高加工速度,确保加工质量;试验研究皮辊机加工高品质皮棉的工艺,确保高品质原棉含杂符合国际标准;引进、消化国际通用打包设备,研制与国际接轨的打包设备,研究推广配套打包技术;强化后道加工水平,通过面料、服装生产,拉长棉制品产业链。

    3、茧丝绸

    主攻方向:以提高蚕茧组织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为重点,整合蚕茧产业生产结构,突破制约蚕茧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瓶颈,培育壮大蚕茧产业化龙头企业,狠抓精深加工。

    产业发展:以江苏海安茧丝绸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有限公司、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以沿海桑蚕茧产业经济优势区的东台、大丰、海安、如东为核心基地,辐射射阳、赣榆等地。本着“完善、提高、先进、适用”的原则,在重点区域建立产业化示范点,支持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育种技术,尽快培育适应江苏气候环境、符合茧丝绸多元化需求的品种,如高强力、高净度、彩色茧等特殊品种;进一步总结、探索有效联结“贸工农”三方管理机制,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营和技术,提高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带动、辐射能力;强化产业链延伸,加工设备技术改造,完善收购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4、禽蛋

    主攻方向:以优质、安全、无公害为发展重点,提高禽蛋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加强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生产线,逐步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产业发展:以江苏兴云集团、海安县新世纪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以海安、灌云为核心基地,辐射带动如东、大丰、东台等地。加快规模化饲养基地建设,发展大中型养殖企业,实行工厂化、集约化经营,制定和完善优质禽类产品的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和饲养技术规程,大力推广全程质量控制模式;根据自然条件,采用自然放养、林木结合、果牧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加强饲料和添加剂质量的把关,积极发展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和绿色禽类产品;研究探索禽类产品的保质保鲜和深加工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搞好产品的分级、保鲜、包装,加大产品深加工力度,提高禽产品附加值和商品率,通过超市、连锁专卖扩大市场分额。

    5、特色蔬菜

    主攻方向:以提高特色蔬菜种质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蔬菜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快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食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蔬菜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扩大出口创汇。

    产业发展:以连云港富裕食品公司、东台绿茵脱水蔬菜有限公司、大丰银台蔬菜有限公司和射阳县成业蔬菜加工厂等企业为龙头,以淮北菜区的赣榆、沿海菜区的东台、大丰为核心基地,辐射带动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其他地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大棚番茄、黄瓜、辣椒)、根茎类蔬菜(马铃薯、山药等)、食用菌类(蘑菇、草菇、灵芝等)蔬菜。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应用、推广无公害蔬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控制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蔬菜加工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步伐,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

    6、特种水产

    主攻方向:建立和完善特种水产原良种繁育体系,全面提高品种的创新和储备能力;以水产品无害化生产为目标,建设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加工生产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培育名牌企业和产品。

    产业发展:以江苏榆城集团、江苏富裕食品有限公司、连云港神仙紫菜有限公司、南通海达水产品有限公司、江苏中洋集团、江苏宝龙集团、东台光亚水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以赣榆、大丰、东台为核心区,辐射带动沿海各县,重点发展经济贝类(文蛤、泥螺)、藻类(紫菜)、虾类(青虾、南美对虾)、特色鱼类(斑点叉尾鱼回、河鱼屯)等特种水产。巩固提高紫菜、虾类产品加工产品的质量,发展深加工,提升产品档次;抓好文蛤等贝类产品的净化和脱毒,进行多样化开发;加大海洋低值产品加工的开发力度,开辟休闲、微波、保健食品新领域;加快加工园区建设,推广应用无公害加工、运销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推行ISO9000、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品质入手,增强综合竞争力,加速突破贸易和技术壁垒。

    (六)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重点发展区域

    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要充分发挥现有农业生产资源丰富和农产品加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市)作用,拉动整个地区沿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大丰、如东、东台、海安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较有特色的县(市),因此在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中,要确立“打造大(大丰)、东(如东、东台)、海(海安)板块”的战略布局,使其成为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的高地。

    1、大丰

    大丰位于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中部,全市总面积2367平方公里,人口74万。境内海岸线长112公里,耕地面积127万亩,滩涂面积10万多公顷,其中已围垦3万多公顷,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土地资源。下辖17个镇。境内有3个上海市属农场和3个省属农场。自然条件优越,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生态环境优美,境内建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保护区。被国家交通部列入“九五”规划的万吨级泊位的大丰港现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一类口岸,直接通航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市)、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校?幌群蟊幻忠蛋偾肯兀ㄊ校?⒚藁ā⒘甘场⒍韵荷冉兀ㄊ校?⑵皆袒冉兀ㄊ校?⒖萍夹撕;亍?/SPAN>

    大丰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坚持“抓调整培特色、抓载体强特色、抓质量壮特色、抓服务促特色”的发展思路,努力在提高层次、培育特色、提高效益上做文章,逐步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专业特色、生态特色、外向特色和产业化特色。一是区域规模特色明显。全市形成了龙堤车滩的大白菜、大团的丝瓜、新丰裕南的蚕桑、仁南的西瓜、草庙五总的薄荷、圩东的经济林网、大中镇恒北村的早酥梨、长安的棚菜等200多个各种类型的专业村;形成了裕华的大蒜、南阳的韭菜、辣根、方强的冬瓜、三龙的百合等10多个专业镇;形成了农业科技、经济林网、庭院经济三大特色示范区;形成了204国道沿线、大刘路沿线、麋鹿路沿线、疏港公路沿线、陈李公路沿线五条特色经济带。二是大宗农产品特色化初步形成。全市“双低”油菜已占100%、饼干专用小麦占30%、优质啤酒大麦占70%、优质粳米占70%、特用玉米占30%、高品质棉占15%、特色蔬菜占60%。三是建成了大批较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市已拥有绿魁、银都、绿丰、艾森、宏丰等各类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100多家,带动了全市80%的特色规模基地发展。其中江苏银都集团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国内拥有较高知名度,现有银桥、银鹰、银河、银丰、银翔、塑业等经济实体,主要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经营和棉纺生产等。公司的主产品“银都”牌棉纤维于1997、1999、2001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大丰市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区域、资源优势,以小麦、棉花、水产为主要发展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档次和水平,并作为沿海农产品加工业的物流、信息中心,连接带动整个加工产业带发展。

    2、东台

    东台市土地面积2345平方公里,以范公堤为界,东西两部分属海滨平原和江淮平原,海岸线长85公里,沿海滩涂155万亩。全市总人口118万,市辖23个镇、1个市级经济开发区。该地区水陆空交通便利,204国道、盐通一级公路贯穿南北,连盐通高速公路纵横全境,境内公路形成五纵三横的骨架;省属干线航道串场河、泰东河经纬交错,100公里半径内有南通、如皋、盐城3个机场。先后获得中国明星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市等称号,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市。2002年第三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行列,列第73位。

    东台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基础雄厚。该市特色农业誉满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连续13年居江苏第一,在全国名列前茅。年产粮食70万吨、棉花2万吨、油料6万吨、出栏生猪及乳猪150万头、山羊200万只、家禽7000万只,年产鳗鱼、泥螺、文蛤、竹蛏等海产品逾万吨。全市建有常年蔬菜生产基地12万亩,拥有大棚面积13万亩,年产各种蔬菜瓜果90多万吨。全市已形成优质蚕茧、家禽家畜、大棚蔬果、特种中药材等20多个特经作物生产基地。东台滩地面积广阔,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沿海滩涂鱼虾贝类精养和高涂养殖效益丰厚,文蛤、对虾、沙蚕等海产品资源丰富;银杏、柿子等经济林果基地已成规模;充裕的滩涂草原为发展畜牧业开辟了广阔前景;特有的海洋性气候和无污染环境适宜于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东台市素有“东方纺都”之称,棉花、蚕茧资源丰厚,年产优质皮棉3万吨、优质蚕茧1.2万吨,是全国传统的棉纺织和茧丝绸生产加工基地。位于“中国茧都”东台市富安镇的江苏省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蚕茧总产蝉联全国乡镇“十四连冠”,“富安”牌蚕茧获“江苏省名牌农产品”和“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公司扩大现有优质白厂丝、捻线丝产品资源,积极实施“优质捻线丝”省级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吸引社会和民间投资近2000万元参与项目建设,公司年产生产规模现已达到300吨。

    东台市要立足现有优势产业,以蚕丝绸、蔬菜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辐射带动沿线发展。

    3、如东

    如东县总面积1895平方公里,境内海岸线长106公里,拥有69万公顷连陆滩涂及67万公顷辐射沙洲;人口112万,现有15个镇、27个乡、2个省级开发区和6个国营场圃。具有着优良的自然环境,陆地是典型的滨海平原,地势基本平坦,略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高程一般在海拔3.5―4.5米之间。气候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受海洋的调节和季风环流影响,一年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是最宜于人类生活和作物生长的地区。县境内土地肥沃,水草丰盛,林木繁茂,田园葱茏,盛产棉粮果蔬。如东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瘦肉猪基地先进县、全国山羊板皮出口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作为农业大县,如东拥有143万亩耕地,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棉花年产量2.37万吨,是全国粮、棉优质高产基地县;多种经营已形成蚕茧、生猪、家禽、食用菌、淡海水养殖区域规模,全县农业增加值位居全省前列。海涂资源得天独厚,盛产50多种海鲜产品,其中文蛤、鳗鱼、条斑紫菜、沙蚕被誉为“南黄海四珍”,“海上迪斯科”(踩文蛤)、“空中交响乐”(放风筝)成为具有浓郁风情的滩涂特色旅游项目。全县紫菜养殖形成人工育苗、海区栽培、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产业链。全年紫菜养殖面达3300公顷,年产压水鲜菜2万公斤、干紫菜8.4亿张,是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

    位于如东县新店工业园内的江苏宝宝集团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饲料百强企业、南通市重点成长型企业。主要产品有大米、米粉、糖果、速冻食品、白酒等8大系列150多个品种。集团公司的精制米、米粉、糖果、白酒顺利地进入旺旺集团、龙凤集团、顶新集团、上海联华、华联、麦德龙、文峰、苏果、家乐福等知名企业和大型连锁超市、卖场,在日本名古屋设有办事机构,常年与日本客户联络。集团公司在如东拥有20万亩良种稻谷生产基地,对当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如东县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明显的特点,以粮食、水产、生猪为发展重点,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4、海安

    海安县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总人口99万人。近年来,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围绕项目抓农业,积极推进“名特优新进超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农业规模经济逐渐成势,“中国禽蛋之乡”、“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紫菜之乡”闻名遐迩。全县年饲养家禽4700万羽,年产禽蛋21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全县拥有18万亩桑园,年产鲜茧34万担;建成了年饲养320多万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控毒河豚鱼养殖基地和1.8万平方米世界上最大的条斑紫菜育苗基地,全县年产紫菜10万箱,紫菜养殖规模、产量、效益分别占全国的1/6、1/5、1/4。海安还是国家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国家桑蚕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弱筋小麦良种推广示范区、国家禽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县农产品进超市年销售额达2.3亿元。

    江苏海安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具有年产白厂丝2500吨,丝织品4000万米,服装700万件的能力。其中白厂丝的出口量占江苏省50%以上,平均等级达5A级。推出的“鑫缘”牌蚕种、蚕茧、白厂丝、绸缎、蚕丝被、蚕丝毯、蚕丝内衣、领带、服装等系列产品分别荣获国家、省、市名牌产品称号,并远销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南通市奇香饼干食品厂位于海安县吉庆镇,是一家从事饼干专用小麦深加工的民营企业,拥有数条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饼干生产线、威化饼干生产线、饼干包装机等,饼干日生产能力达60吨,是目前江苏省最大的饼干食品生产基地。海安县家惠油脂有限公司积极实施“双低”油菜产业化开发,建立面积20多万亩双低油菜种植基地,走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公司主要产品“家惠”植物油脂,具有广阔市场,副产品菜粕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海安县要立足现有加工业基础和已有市场,以蚕丝绸、禽蛋、水产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档次,扩大市场份额,使其成为推进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三、推动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的政策建议

    加快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建设,是推进沿海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沿海农业发展档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要立足区域定位,依托产业优势,落实各种配套措施,促进沿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快速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搞好“三农”工作、发展沿海农业的重点,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计划。要结合实际情况,重点搞好县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强研究和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部门要主动协调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共同推动沿海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安全优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一是围绕区域优势农产品产业和现有加工业基础,建设专用加工原料基地,加强优势农产品良种繁育、技术推广、运销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布局合理、专用、优质、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的发展夯实基础。二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三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农业风险基金制度,规范订单文本,做好合同的鉴证、公证等服务工作,加强对《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诚信守法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农民的契约观念,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

    (三)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的主体。一是积极鼓励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股票上市等途径,提高企业规模化生产水平;结合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成长快、前景好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挥农产品出口创汇的先发优势,培植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要放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引导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生产专业户参加,大力推广“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联结模式,增强凝聚力和带动力,切实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培育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现代营销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收购和产品出售,提供高效、有序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四)强化质量、科技支撑。一是质量支撑。加强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体系,使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建立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形成产加销相衔接的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监督保障体系,把农业环保、疫情控制、农资生产、产品销售、监督检查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ISO9000、ISO14000、HACCP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以及国家、省级名牌农产品认证,提高品牌意识。二是科技支撑。加大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研发、推广力度,鼓励大型加工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以多种形式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部门联合,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品种,改造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农技部门要加快培育、引进、推广适合加工专用的农产品品种,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协作,承担起培训农民、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职能。

    (五)加大投资力度。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增加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的技改投入。积极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三资”投入农业的资金、技术、品牌、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精心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有效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通过会展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向外招商。

    (六)营造宽松环境。推进沿海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加大优惠扶持措施,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和省里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扶持政策,各地要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狠抓落实。一是加强金融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信贷扶持重点,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定授信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及时发放贷款,以解决企业在合同收购、贮运和加工过程中的资金困难。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组建形式多样的信贷担保机构。自营出口企业产品出口取得信用证后,金融机构要给予贷款支持。二是提供有关税收优惠。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费用,在缴纳所得税前扣除;对企业引进新技术和先进加工设备的,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三是农产品绿色通道。对鲜活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产农产品及加工品运输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确保运输畅通,降低运输成本。四是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用水、用电根据有关政策给予优惠。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江苏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