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谁在制造食品安全恐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1:49 商务部网站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的王大妈走在超市眼神有些迷茫,继前不久家乐福超市出现了“卖毒大米”事件后,北京市场又出现了“毒面粉”。据说各大超市近日又贴出了几种“劣质杏脯”、“劣质果冻”的告示,王大妈瞅着捡进篮子里的几样食品,心里直犯嘀咕。

  现在不仅是北京的王大妈瞅着篮子里的食品忐忑不安,“如果开展一次全国性的食品安全心理普查,从大都市到小城镇再到边远农村,也许没有几个人对‘进口’食品持放心态
度。”一位社会学者如是描述当前中国人的饮食心态。此话只是一种“合理想象”,但是,电视上不断重现的劣质奶粉催生的“大头娃娃”,央视新闻频道每周日播出的质检报告,无不一次又一次拨动着消费者那根警戒的心弦。

  究竟是谁制造了民众广泛的食品安全恐慌心理?

  上升的食品安全曲线图

  据权威部门统计,中国1992年发生食物中毒1405起,2001年为696起,9年下降了50.5%,同时,中毒人数和中毒死亡人数也下降了50%多。

  卫生部监测结果表明,中国食品卫生平均合格率1982年为61.5%,到1994年上升到82.3%,到2001年,进一步提高到88.6%。农业部监测的结果也显示,2003年农药残留超标率比2001年下降了22.5个百分点。

  但是,“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增加食品供给数量而建立起来的。目前在农业投入供给、农业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以及销售环节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表示,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从世界各国总体情况来看,食物源性疾病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即使是在食品安全水平相对相较高的发达国家,每年也有1/3的人口患上食源性疾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说。

  根据WHO估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从目前的统计数字看,中国每年食物中毒约为2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中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至少在20万-40万。

  食品安全为谁打折

  “微生物污染是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滥用或不当使用投入品是当前一段时间最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韩俊一语中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结果表明,2000-2002年,微生物食物中毒高居39.62%,化学性食物中毒占38.56%,动植物性和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均占10%左右。

  化肥、农药、兽药以及饲料的投入严重拖累了中国食品的安全。以饲料为例,目前“中国饲料安全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韩俊分析说,不少饲料中添加了违禁药品,污染及霉变造成饲料卫生指标超标,饲料标签标识行为的问题也较多。更为普遍的是,生产商经常因使用饲料的方法不当影响了食品安全。比如,超范围使用饲料添加剂,不按规定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和使用动物源性饲料等等。

  在许多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是由“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包装、贮藏与运输过程不符合食品安全控制要求”导致的。分散的农户很少遵守管理部门规定的各项生产操作规范,加工厂商相当部分不具备生产条件。2000年,全国共有食品加工企业17.18万个,在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中,就有64%不具备生产条件。

  “中国大量小规模经营的农户的分级和包装技术水平低,溯源管理困难。包装中使用不合格包装物,过量使用保鲜剂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储运方面,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尚不足总体需求的5%。

  韩俊说,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销售方式比较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农产品市场分散,规范化的经营主体较少。从食品销售方式看,中国有近一半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超过总数的1/4,食品摊贩仍然占有很大比重。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特别指出。动物防疫检疫体系不健全使得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1986年-1990年中国发生和发现的动物疫病达到202种。

  此外,韩俊还认为,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新产品、新技术、饮食习惯变化以及新的产销方式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