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广东省惠州市拟投入巨资,建一占地135.2万平方米的高尔夫球场。今年2月,该球场开工。因球场违规建在流经该市的东江河道上,对下游深圳、东莞、香港水质构成严重威胁,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决议关停球场,但市政府对此虽停欲“等着看”。人大与政府为此已“角力”数月,关停进展迟缓(据11月1日《新京报》报道)。
笔者被惠州市人大这种也许还算不上锐利的“角力”之举所感动。按理说,人家市政府也是着眼于改善本市的投资环境,建一个富贵人家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即使建在东江河道上,对下游的城市居民造成污染隐患,但这终究是“隐患”而已,犯得着你人大常委会来与政府“翻脸”较真的吗?可是,该市人大常委们硬是拍着桌子要叫停政府铺开的场子,且双方多次过招,最终还是凭着宪法赋于的权力,人大占了上风。
当然,诸如惠州市这样的“角力”还是凤毛麟角。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监督机关的人大常委会,总是面对政府的各种违规行政“掉眼皮”,总是接到人民的举报后装着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这便形成一种局面:作为监督机关的人大与行政机关的政府“两相无猜,你好我好”。天长日久,老百姓也习惯了这种“懒猫不咬壮老鼠”的疲软监督状态。
即使最近中央和各地都传递出要依法行政、开门行政的呼声,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却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有少数地方所谓的“透明行政,接受人大和民众监督”其实是应付上面检查的幌子罢了。某政府领导心血来潮,一拍胸脯要干一个惊天动地的项目,要拟建一标志形像工程,往往是事前定好“调”,吼出不准发“杂音”,之后还煞费苦心地请人大来划“圈”。
期间,虽然相互间也有一定的沟通,但这种信息沟通是单向运动。人大常委会对这样的重大上马工程说“一头雾水”我看并不为过。并要在一两天,甚至一两个小时内,在冷冰冰的上报材料划“圈”,这能与政府实现真正的“角力”吗?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此,怀抱“和为贵”的参政议政文化心态,最终多数人大还是对政府的蛮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
事实上,宪法和法律赋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监督权等三大权力。监督权是其中一项重要权力,也是防范政府违规违法行政的有利武器。只有各级人大充分行使这种权力,才能让政府不敢、不能轻举妄动,才能有效地防范一些违法乱纪的行政行为的发生。
可见,惠州市人大这次打破了划“圈”时固有的风平浪静,并非“一致通过政府决定”,而是人大会议桌上响起了“拍桌声”,人大代表举着百姓的投诉信沉到东江河道上去调研,再以无以驳斥的科学理由否决了市政府不顾下游民众生态环境污染的“莽撞”行政决策,这是令人欣慰的。人大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上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大有作为,不仅要在表决会上敢于否决,而且应手持《宪法》这个尚方宝剑,将监督行政机关的大量工作的端口一举前移,防止产生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违规了再督”、“违法了再处”的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