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行业专题--环保产业 > 正文
 

我国高层治水忧思 专家开始为13亿人口找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 09:06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偶正涛 徐旭中 蔡玉高  

  10月10日到13日,全国人大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宜昌召开。会议披露: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水环境持续恶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是当务之急,也是全国人大和政府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的近期重点所在;

  10月22日到24日,国务院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现场会在安徽蚌埠召开,曾培炎副总理到会。有关部门与沿淮四省签订了“军令状”,严令限期达标治理淮河水污染;

  10月25日,南水北调会议在北京召开,亲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的温家宝总理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调水工程是“千秋伟业”。

  不到半个月时间,中国高层的一连串重大举动,毫不隐讳地表明:水!中国将要常鸣的警钟。

  我国用水量已接近可用水量上限

  人们在写意式的使用俯拾皆是的“水”时,突然发现水太少了。

  根据最新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至9000亿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目前估算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即用水量已经接近可利用水量的上限。

  与此同时,我国用水效率不高,浪费现象普遍。我国的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平均为241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到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平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5%至85%。

  弥足珍贵的水越来越多地被我们自己弄脏了,但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却远不如政府的安排和人们的想象。

  关于“水”,我国有两套相差较大的统计数据。以2003年为例,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国废水排放46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46.2%。而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是废水排放总量680亿立方米,工业废水占2/3;全国七大江河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近1/3的水“丧失水功能”:不可农业用、不可工业用,更不可作饮用水源。即专业术语中的“劣五类”。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尤以巢湖、滇池、太湖为重。近来还发现地下水水质有恶化趋势。更让人担忧的是,我国部分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在46个重点城市中,近半数城市水质较差。而农村约四成居民没有条件饮用卫生合格的水。

  高质量的生活要靠大量的水来维系。现代科技让人们有条件循环使用为数不足的水。然而,我国水污染治理严重滞后。在“十五”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建设项目中,已经建成的只占计划的32%,还有40%的项目尚未动工。资金约有1200多亿元没有到位,占总投资的2/3。据建设部统计,全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2%,但在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中,1/3开开停停,还有1/3根本就未运行。浙江省年排放污水39.5亿立方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河、湖中。“江南水乡没水喝”已较为普遍。

  大自然有奇妙的循环系统和自我调节能力。在人类过度使用和污染之下,我国水体调节功能弱化,水环境不断恶化。西部中国水土流失严重,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既可以调节季节不均匀的水量,也可以阻留、淀积和吸收径流携带的泥沙和污染物,因而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湿地,面积大幅度萎缩。以淮河流域为例,20世纪50年代,淮河湖泊湿地面积尚有31.8万公顷,到了90年代减少到20.3万公顷,减少了近26%,湿地面积减少加剧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河流水质的恶化。

  全国人大有关水资源保护的会议开幕式上,环资委主任毛如柏疾呼:是国人树立水资源忧患意识了!

  一年仅水管和器具渗漏的水能装满一个三峡水库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用无偿”是5000年来中国人对水的观念。“全面小康”即将到来的关键时期,“节水型经济”、“节水型社会”被迫进入国人的大脑,走进每个社会阶层、每个村镇和企业。

  农业用水曾是我国水资源利用中最随意的,也是我国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67.3%。水的生产率目前每立方米仅能生产1.1公斤粮食。新疆自治区人大副主任胡吉汉告诉记者:在新疆一些地区,蒸发量是降雨量的10倍到100倍。政府花巨资调水恢复生态。可过几天,又有农民去垦荒种地,实际上种地的收入还比不上用水的开支。这种现象不仅在新疆,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大水漫灌还是我国9亿农民主要耕作方式,水成本的迅速上升并没有立即改变他们的习惯。最为典型的是黄河被用到断流,可一到春天浇麦,还是“滔滔黄水走麦田”。

  我国工业用水只占总用水量的21.6%,但我国工业排放是水污染的罪魁祸首。一个企业污染一条河流,在除长江以外的其它江河中,有数不清的例证。沙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长600公里,流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记者今年在历时半年的采访中,至今没有见到哪天流趟的水不像酱油。原因就是上游只为数并不多的几个造纸厂和粮食加工工厂。湖北省有关部门调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汉江,是我国水环境保护较好的流域。近年来尽管调水工程紧锣密鼓,可水体污染还是日甚一日,一些支流已成劣五类水质。

  我国工业废水排放10年已增加了10倍。工业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专家进行过测算:按目前的工业排放标准,即使所有工业企业都达标排放,2020年前后,我国水资源只够用来冲污了。

  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我国城市一年水管和器具渗漏的水,要装满一个三峡水库!

  有专家预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不用动员,会全民一走致富致路,奔“全面小康”目标。但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就难以一致了,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将越来越羁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现在,我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至4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一年的径流量。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据有关部门分析,由于供水不足,城市工业每年经济损失2000亿元以上,影响城市人口4000万人。

  据了解,全国人大和中央政府都意识到水资源保护方面可能的“不一致”,在倡导建立“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经济”同时,将会采取政府调节措施,使节水成为真正的社会自觉行为。农业水利建设投资方向正在实行战略性转变,从建设开源工程和新建灌区为主向建设节水高效农业为主转变。农业科技投入将向优化种植结构、选育抗旱高产优质品种,采取改土培肥、化学调控节水等技术,减少土壤蒸发量和作物蒸腾量等方面倾斜。不久还会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同时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通过制定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

  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应成基本国策

  非常时期,非常事件,往往会有非常的举措。如坚持20多年的计划生育,对我国人口增长控制起到关键性作用。面对危及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我们会不会有另一条“基本国策”?日前在重庆召开的全国人大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盛华仁副委员长强调:面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必须坚持“依法治水、依法治污”的方略,推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制化进程。

  “法”是“依法治水”的根本。中国涉“水”法规有多少部?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少有人答得出来。记者粗略统计,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和水土保持法》等等。另有《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等区域性或行业性法规。但水的浪费与污染依然存在。工业污染的典型大户周口莲花味精(资讯 行情 论坛),曾被国家环保总局一次罚款1000万元。污水排放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治。

  领导和专家们都发现,造成事与愿违的原因,是这些法律还不尽完善。一是节约用水缺乏严格的法律规范。我国现今尚未制定节约用水法,只是在水法中作了一些原则规定,不足以调动全社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也难以有效制止用水浪费的现象;二是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需要加以修改完善。这两部法律分别于1996年和1991年颁布,从执行情况看,两部法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跨界污染问题如何处置缺少法律规范,水土保持法对近年来实施的退耕还林(草)政策中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也没有充分体现;三是地方配套法规建滞后。

  记者在实际采访中发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2004年春天,“中华环保世纪行”执行委员组织中央新闻单位到淮河流域暗访,采访者无一例外地发现工业企业偷排污水现象。追根求源,全国人大环资委得出结论:“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对违法排污企业惩处不力,企业治污缺乏内在动力。但现行收缴的排污费与企业治理成本相比,显得过低,不足以刺激企业治理污染。此观点一出,可以预见,国家有关部门将会适当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和罚款数额,以增强企业守法的自觉性。

  记者2004年7月在洪泽湖上采访因污水入湖导致倾家当产的渔民,他们没有一个想到要去起诉。记者提醒后他们反问:“上游来的污水直接造成巨大损失,你也看到了。可你能告诉我们起诉谁?能胜诉吗?”

  涉及水环境的违法,算不算是犯罪、要不要治罪?这是全国人大领导重视的又一问题。据介绍,中国新颁布的《刑法》中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但实际上因触犯此条而受到司法处理的人为数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环境犯罪。同时,水污染防治法规定,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但受到损害的个人难以提起民事诉讼,因为诉讼主体难以确定,经常出现举证难,损害评估难,同时受害人也负担不起高昂的诉讼费用等。

  发现了问题,距离解决就不会太远。当节水、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成为“基本国策”之后,“法”之威严相当也会确立。

  专家开始为13亿人口找“水”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著名教授钱易、水利部专家何少苓等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领导、专家未雨绸缪,在声声入耳的警钟声中,一直在为13人口中国寻找“水”的出路。我们可以看得到光明前景的有以下途径:

  中国每年都要发生大大小小的洪涝灾害,横扫流域,直泻大海。将洪水资源化,可以是中国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鼓励公众广泛参与水资源管理,促进节水工作的社会化。同时,合理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外,还应大力提倡中水回用以及雨水、微咸水等非传统的水资源。

  中水是城市的再生水资源,数量巨大,可用作城市绿化用水、工业冷却水、环境用水和农田灌溉水等;

  中国海水淡化技术近年来获得突破。吨水淡化成本已降至5元左右,具备了大规模的生产条件。浩瀚的海洋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水资源的最后储备。

  中国有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相信,警钟已再敲响,中华民族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障碍为台阶,超越过“水”的制约。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口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