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矿务及石油股短期酝酿大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31日 11:45 证券市场周刊

    油价升穿55美元一桶。1973年、1974年高油价令经济出现大衰退,但这次不同,过去12个月油价已上升超过70%,经济似乎没有多大反应,目前华尔街分析员的口气是,今天GDP对石油的依赖已下降。

    中国正用手上美元到全球收购资源,例如以47亿美元收购加拿大Noranda,该公司拥有全球第三大锌矿及全球第九大铜矿,以确保未来中国获得充足锌及铜矿石
供应;中国亦正收购外国煤矿及油田,估计仍有一段日子才能满足中国对原材料及能源的需求。上述亦是我老曹过去两年一再强调资源股吸引力的原因。

    从纯走势看,油价在56至57美元完成浪3,估计11月起跌到50美元以下,但不会低于40美元;明年上半年完成整固出现浪4,然后再向上冲,估计最终可见80美元,才完成整个油价上升大浪,时间可能是2006年上半年。油价上升将成为未来经济最大威胁,为减慢油价上升速度,估计美元将一再加息。

    1999年8月,纽约证券交易所一个股票经纪牌卖265万美元,上月只值120万美元,跌幅逾半,理由是股票牛市在2000年1月结束。今年5月7日纽约贵重金属交易所一个经纪牌卖165万美元,5个月后的今天金属牛市会否结束?

    焦炭价格走势与石油相反

    中国9月份进口需求放缓,显示经济正进行安全着陆;设备、钢铁、石油及其他原材料进口俱放缓,令9月进口增长率降至去年同期的22%;石油进口速度第二个月显现疲态,中国企业已动用石油库存,拒绝高价购买石油。

    国际焦炭价格亦大幅滑落,今年5月28日中国与欧盟在布鲁塞尔就焦炭出口达成协议,今年中国对欧盟焦炭出口将不低于去年的1450万吨,此后,国际市场焦炭价格开始大幅下滑,目前已逼近中国可以接受出口价格的底线。中国焦炭出口占全世界60%,产量占全球40%,年初为环保问题,中国计划把出口量下调至今年的900万吨,受欧盟指摘中国削减焦炭出口许可证违反世贸组织协定,今年7月,中国增发焦炭出口许可证400万吨后,国际焦炭价格由今年5月440美元跌至今年8月的200多美元,跌幅达50%,此后一直维持此水平。以200多美元一吨,中国焦炭出口价已接近成本价,企业希望中国政府将出口许可证维持稳定,以免国际焦炭价格跌破生产成本价。

    去年中国原煤产量16亿多吨,今年上半年达8.8亿吨,较去年同期上升15%。中国从来不缺乏煤,只是缺乏运煤能力,才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目前电力厂只能负担150美元一吨,以上述价格煤碳公司不愿增加供应,此乃煤电价格的矛盾所在。

    今年局面是否有点怪?作为能源的石油价格因中国需求而在过去一年上升接近100%;反之,另一能源焦炭由于中国可大量出口,今年5月至今价格回落50%。

    人民币升值将打击经济

    中国CPI连续3个月在5%以上,理论上必须实施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不过,导致CPI上升两大因素:一个是粮价,一个是进口原材料及石油涨价。粮价已进入回落期,油价年初至今却上涨60%,进一步上升的压力正在下降,因此中央政府并没有宣布加息,以免进一步刺激外资流向人民币。反之,美国双赤问题已令国际资金流入不足,11月份美元仍须再加息,加息目的是吸引资金流入,支持美元汇价。至于改变汇率去改善贸易数字,1980年美国贸易逆差只有314亿美元,今年可能超过6000亿美元,主要是1980年工业仍占美国GDP30%,去年已下降至11%。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到美国本土一般都有10倍价差,例如中国代为生产的芭比娃娃每个57美分,美国本土卖12美元;衬衫中国出口价每件10美元,到美国卖120美元。换言之,即使人民币升值100%,美国贸易逆差数字仍无法改善,可见美国佬也就是说说罢了。以日本为例,利用低汇价完成工业化后,到70年代中期才让日元升值。以目前中国对贸易依赖GDP比重60%(大国经济贸易依赖率一般在15%-20%),中国仍没有条件让人民币大幅升值。

    以去年为例,出口商品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占日本及美国GDP27%,但中国却占46%;服务业占日本GDP68.2%,占美国78.3%,在中国只占32.5%。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可产生一定伤害,可能甚于90年代的日本!

    美国铁路运费上升

    中国为了生产,必须将原材料由世界各地运到中国,完成后又将消费品运到世界各地,造成水运、铁路、航空及货车需求甚殷。交通服务指数(TSI)今年4月创新高127.1,回落后最近又见126.9,可见交通繁忙的程度。油价上升,加上需求激增令运费大升。今年10月铁路运输费用较一年前上升80%、航运费升60%、货车运费升40%,令消费品送到消费者手里成本大幅增加,亦令产品售价上升,美国大货车司机的工资亦由每月4000美元大幅上升到7000美元。美国铁路燃料成本今年8月份较去年同期上升39%,9月份升幅更大。看来美国铁路运费将大幅上升。

    今年1月至9月中国进口石油9000万吨,估计全年可达1.2亿至1.4亿吨,较去年上升40%,相当于大庆油田减产前的一年产量。目前油价在50美元以上,单是支付石油进口费用已达400亿美元,由此可见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否西方国家在炒高油价,逼使中国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方面让步作交换?果如此,这场“石油与人民币”之战,估计相当精彩。

    中国拒绝买贵油

    从大豆及玉米表现,可见中国政府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大豆、玉米因中国突然减少购买,价格便立即狂泻,可见商品价格如何受中国影响。换言之,任何商品中国一买即起,减少购买即跌。

    中国采购团过去一窝蜂去美国采购大豆,结果美国大豆生产商集体抬高售价,中国采购团只有向美国以外的生产国采购,结果大豆价格今年4月至今又狂泻。

    今年1月至9月中国进口石油近9000万吨,较去年同期上升40%,加上中国正努力建立石油储备,形成国际炒家对中国进行“石油敲诈”,利用飓风“伊万”正面袭击墨西哥湾令当地石油短期减产而大做文章,尼日利亚罢工、尤科斯前途都成为油价上涨的理由。1973年及1980年石油危机是OPEC联手向西方国家进行报复,这一次不同,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国际炒家针对中国巨大石油需求,人为地抬高油价。

    有了买大豆的经验,不排除中国再来一次反击。事实上,期铜价格过去两天狂跌,亦是中国突然减少购买铜的结果。继黄铜之后,纽约期油11月份周二见54.45美元后,周三跌见52.17美元;伦敦现货月油周二见51.5美元后,周三亦见48.1美元。基金抛售,令铜价周三在伦敦跌近10%,或周二及周三较周一这个16年高价回落12%,并引发美国及欧洲矿务股及石油股下跌。近期铜价跌幅是近8年少见,理由是中国减少购买,3个月期铜已跌至2765美元一吨(周一最高见3175美元);影响之下,智利披索亦跌1%(智利是世界最大产铜国,亦是世界最大铜出口国)。

    摩根大通估计,中国明年初需求只上升10%(今年上升13.5%),全球需求只上升3.9%,但产量可上升6.5%。

    8月份美国钢铁进口较去年同期上升40.5%,至2010万吨;不过,10月份美国钢材价已回落8%-13%。美国进口钢材39.7%来自加拿大、拉丁美洲,10%来自日本同韩国。8月份中国钢材进口2217万吨,较一年前减少11%;出口733万吨,升57.2%,即净进口减少26.7%。中国钢材进口来自日本、台湾及韩国占52.8%,俄罗斯、乌克兰及哈萨克斯坦占15%。只要美国同中国减少钢铁进口,日本、台湾及韩国经济都受影响。

    油市杀完淡友杀好友

    有观点认为,近日中国政府认为国际炒贵油价,是对中国进行“油敲榨”。踏入10月份,中国已不肯再签油价长期合约,改为逐日计,即现买现卖。中国官方对近期油价如此跳升已极度不满,因为OPEC已竭尽所能(即油价再升亦无法增产);至于其他地方如墨西哥海湾、尼日利亚都是短暂问题,油价升降都无法增产。小心中国政府的一招暂停买油,一样可令油价大幅回落!换言之,油价到了现水平可以大升,但更有机会大跌,散户最好小心。11月份纽约期油已回落至51.74美元一桶,此乃本周最低价,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更由51.5美元回落到48.7美元。虽然尼日利亚工潮继续,看来油市杀完淡友杀好友!

    踏入10月(或油价50美元以上一桶)中国不是不购买石油,而是不再签长期供应合约(例如3个月、6个月或一年以上长期供应石油而价格是目前的水平),即油价50美元以上中国除依赖过去签下的长期供应合约外(价格以前已订下),不足之数现价买入逐日计,但不签长期供应合约。中国存油肯定十分紧张,但市场预期石油储存设施明年9月才逐步建成。

    矿务及石油股酝酿大跌市

    金属价格周期性极强,以铜及镍为例以前周期顶是1988年、1994年及2000年分别相差6年,如果2004年10月这次铜价回落是周期性顶,则金属价格周期较前者为短,但以过去25年做参考,金属价格通常在软商品见顶后3至6个月见顶,观察软商品价格今年4月见顶,令人担心硬商品今年10月见顶。再看矿务股与硬金属关系亦令人担心,不少矿务股今年首季已见顶,令人担心今年夏季硬商品需求来自存货水平与最终需求的错配,其问题来自亚洲至美洲供应链所产生的时差。过去3年中国投资热潮建基于美国消费狂潮,换言之,是美国消费上升带动中国资本性投资,最终引发原材料价格全球性上升。当美国消费增长减弱,到今年第三季中国生产商亦感受到,然后引发今年10月硬商品价格回落……上述信息正好显示明年起世界GDP增长放缓,如上述分析正确,小心一场矿务股及石油股大跌市已开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股市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购房疑难有问必答
装修建材价格查询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