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加息预示宏观调控开始采用市场化手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30日 10:15 上海证券报

    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走向受到了世人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由最近公布的第三季度诸多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中冷热现象互见,通缩与通胀因素并存。现存经济的运行与结构的复杂性,让我们无法轻易断言,宏观调控已实现了可预期的目标,这也显示了目前宏观调控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本轮宏观调控以行政性调控方式为主。观察几个月来的经济数据,我
们可以看到,宏观调控所力求破解的诸多问题仍然存在,因而目前我们还不能轻易地停止宏观调控。但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宏观调控应更多地发挥市场化调控手段的作用,才能在巩固已有调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央行此次突然宣布小幅调升利率,似乎就暗示了宏观调控今后将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这一策略调整的开始。

    分析已经公布的第三季度数据,笔者认为,目前经济学界对中国物价水平回落的预期可能过于乐观了。作出物价回落的预期主要依据两大因素。一是货币信贷增速已快速回落。截至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3.9%,比年初最高值回落了5.2个百分点,并处于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另外,信贷增速也快速回落,尽管9月份的增幅减缓幅度在缩减。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回落。今年1季度同比增长43.0%,前3季度已快速回落到同比增长27.7%,接近去年全年水平(26.7%)。由于引起本轮经济过热的主因是货币信贷及投资增速过快,并导致物价水平快速上升,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运用行政性调控手段已经消除了这些动因,因此,从理论上看起来似乎完全可以预期物价水平肯定会逐渐回落,而无须采取类似动用利率调整等市场化手段进行调控。

    然而事实远不是这么简单。尽管经济过热是导致此轮物价上涨的动因之一,控制货币信贷及投资增速过快的趋势,可以部分地起到抑制物价上涨的作用。但是,这还仅仅是部分作用。事实上,引起目前物价上涨的动因是比较复杂的。就以CPI来讲,CPI上升与经济过热之间的联系几乎很弱。因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其实是食品价格的上涨,而食品价格上涨是由粮价上涨引起的。粮价的恢复性上涨则与宏观调控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国家鼓励农民、重视农民的国策有关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宏观调控对CPI波动的影响似乎并不大,CPI短期回落也不易。另外,以工业品出厂价指数PPI为例,经济过热确实导致大部分初级产品及能源产品价格大幅上升,成为推动PPI上涨的主因。前一阶段,宏观调控曾使钢铁、水泥和有色金属等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及近期钢铁价格回升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不仅抵消了宏观调控的部分影响,而且逐渐强化了对PPI上涨的推动作用。PPI若继续上涨则可能会扩大核心CPI上涨的动力,进一步推升CPI。所以,行政性调控手段确实引致货币信贷及投资增速快速回落,但没有及时采取加息等市场化调控手段加以辅助,是导致目前CPI始终在高位盘踞、与价格大幅上涨的初级产品及能源产品相关的一些产业过热趋势始终难以得到遏止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然,如果CPI仅仅是单纯上涨、普遍通胀倒也不难办,也称不上复杂了。难办的、复杂的是,在原材料等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通缩和偏冷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难以消除。我们注意到,尽管初级产品及能源价格在显著上涨,但大部分消费品价格却还在下跌,尤其是投资品与消费品之间存在着价格传导的"阻断"效应,导致一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当过剩的生产能力形成后,过度竞争又导致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仅仅局限或集中于消费品生产厂商(包括中间产品生产厂商)的身上,这些厂商无法消化成本价格上涨的因素,否则就会失去其市场份额,结果是消费品生产厂商的盈利水平被迫下降,有的甚至因为要赔本而关门停产。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改观的话,那么大量生产厂商的破产就是可以预料的。今年以来,汽车行业掀起的大幅降价浪潮,还有家电产品的频频降价,就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并预示了这一趋势。

    事实上,冷的方面还不止这一个。工业生产增速的过快下降更令人担忧。工业生产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工业生产完成增加值所占GDP比重已上升到45%。从今年2月份最高位(同比增长23.2%)开始,工业生产增速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到7月份已回落到今年最低位(同比增长15.5%),落差为7.7个百分点。作为一项领先性经济指标,工业生产增速连续5个月快速下降,其滞后效应将反映在今年第4季度GDP增长的回落上。稍一分析就不难得知,货币信贷及投资增速回落过快,是引起工业生产增速快速下降的两大原因,而从中也可见行政性调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上述这些与过热现象搅拌在一起的偏冷因素导致了我们经济决策的难度,也一直成为学术界和媒体上争论的焦点。其实,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引致目前出现这种复杂经济形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们过于相信行政性调控的作用与影响,而没有及时辅助于市场化调控的手段。虽然,行政性调控可以起到解决与经济过热相关的一些问题,如抑制钢铁和水泥等行业的过热,但却很难协调解决与经济过热关联度不那么紧密的一些问题,如粮价上涨及外部冲击等,结果是物价上涨趋势难以遏止,而一些过热行业又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况且,行政性调控有时难免会用力过猛,如过度紧缩货币信贷政策及投资增速回落过快,导致工业生产增速回落过快及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引起经济中出现一些趋冷及通缩的现象。因此,现存经济运行与结构的复杂性提示我们,为及时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坚持行政性调控,因为"偏方"对诊治中国转轨经济的复杂症状有特殊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发挥市场化调控手段的作用,因为"普方"对诊治一般经济问题可能更有效。如果只是一味地偏重于"偏方",时间一长可能会干扰市场正常、合理的预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投资市场上各种机构投资理念和判断的混乱、模糊和摇摆,就从一个方面显示出市场预期已被打乱。只有在强调辨证诊治的同时,更倾向于强化或扩大市场化调控的作用与影响,才有助于恢复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长期而言,合理稳定的市场预期对于提升宏观调控的后续效果及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地增长至关重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加息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购房疑难有问必答
装修建材价格查询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