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估值过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10:45 上海证券报 | |||||||||
    今年以来,消费类个股是笔者关注的重点。因为对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消费类公司而言,对于市场的渗透使得其长期成长性"没有边界",看看几十年来麦当劳、沃尔玛等在全球各地无止境的扩张我们便会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其中零售类企业相对于食品饮料、医药行业等消费相关企业中比较不引人注意,笔者认为相关企业存在低估现象,而其未来成长性更被忽视。
    首先,与国际资本市场相比,国内重点零售企业的定价水平是有竞争力的。采用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方法,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并不公平。由于零售企业的现金流高,因此采用现金流估值可能更能体现零售企业的价值。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与估值水平低的大宗原材料公司、制造业类公司相比,消费类行业的估值明显较高,持续、稳定的盈利决定消费品行业高溢价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其次,零售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小。2004年上半年,国家对于出现过热现象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增长。预计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将会逐步体现在周期性行业,但是此次宏观经济调控与零售行业影响不大。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1090美元,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面临升级。收入水平提高之后,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和质量都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从宏观层面上看,由于城镇化等因素,中国零售业仍有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从微观层面上看,业态转型和重组是近期推动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的主要因素。     最重要的是商业类重点上市公司由于其规模的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迅速提高,规模效应正在不断加强。其中家电连锁业脱颖而出,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业态。零售业公司具有相当的增长潜力,而不单纯是经济不景气时的防守型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