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外窥
《文摘报》10月28日刊登的一篇文章叫人愤怒,该文即《陕西:80%经济强县竟是“贫困县”》,说的是陕西前5位经济强县,居然有两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另有两个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神木县,2002年就跃居“西部百强县”第64位,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08元,是名副其实的陕西第一经济大县。可它竟是陕西省的省级
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每年享受着近百万元的扶贫资金支持。
愤怒过后,笔者想查个究竟,看看神木耍“两面派”的下场有没有“浮出水面”,没想到居然查出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原来,陕西方面早已经有了对策,针对经济强县不愿脱“贫困帽”这一现象,出台了《陕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动态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规定经济强县的“贫困帽”不想摘也得摘。但是,他们对富县“贫困帽”的摘法,在笔者看来,还不如不摘!
他们的办法是:让“贫困县”主动“摘帽”。怎么才会主动?给钱!《陕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动态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凡主动申请退出重点县的,从申请退出的下一年度起,3年(10强则是两年)内扶贫力度不变。
某些县拿“贫困县”的帽子当宝贝,甚至想办法争取这顶帽子,这是利益在作怪,人不穷志穷,我们在批评这类县错误行为的同时,还比较好理解这样的做法。可人家都不贫困了,甚至都名列10强了,该省还“力度不变”地“扶”哪门子“贫”呢!你叫我们怎么理解呢?莫非这样的冤枉钱花起来是不用心痛的?
我们知道,划定贫困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集中力量、保证重点,防止有限的扶贫资金分散使用。陕西如此折腾这些钱,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吗?对待那类不肯“摘帽”的思想上的贫困县,陕西方面的态度应该鲜明起来,让它们的思想不再贫困,这才是根本。
由此看来,这则迟来的新闻带出了我们的新思考,倒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