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随着原湖北省药学会秘书长、武汉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湖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罗顺德被法院一审判决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且在规定时间没有上诉后,一场在湖北省医药界引起震动、前后历时7个多月的反腐风暴终于尘埃落定,涉案的70余人中有9人被检察机关立案起诉,7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一封群众匿名举报信,反映武汉市某企业职工医院购买B超设备时,医院领导吃医药
公司业务员回扣,购买黑白B超价格达到了彩色B超水平。负责牵头侦破此案的检察官假扮药商,竟然挖出了一名药学权威和一串贪官。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2000年起我国药品流通体制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一项用来纠正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的“阳光工程”,却在一群贪官手里演变成了一项“腐败工程”,暴露出当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的管理漏洞,为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武汉市首家通过GSP认证的汉深医药公司总经理叶柏森不止一次地抱怨,公司药品“中标就死”,最终进不了医院。这位负责人说,由于同一个药品中标的太多,而中标企业与医院签订药品购销合同时,又没有明确采购数量,药品中标后,企业还要挤破头到医院跑关系、找路子。这说明有关部门在编制药品目录、确定中标企业以及选择中标药品等关键环节上存在管理漏洞。
据了解,目前各地都成立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机构,上有领导小组和指导委员会,下有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公室,但领导挂帅的多,真正具体做工作的只有三四个人。虽然现行管理办法规定了一套严格的工作程序,但基本上只有少数人参加,且不对外公开,透明度不够,漏洞很大。
武汉市协和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这种管理漏洞还表现在监督环节上。各地虽然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委员会,但由于药品的特殊性,这个由各部门人员组成的机构真正懂药品知识的少;而专家委员会在审核药品时,常常要面对上千种药品,走过场的多,再加上专家们大多也不愿得罪人,监督机构形同虚设。
此外,中介机构的招标主体也存在问题。目前具有药品招标采购代理资格的中介机构,大多由卫生部门下面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公室演变而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暗箱操作空间大。业内人士指出,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应标本兼治,从源头抓起,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运行机制上的群众利益主体缺位问题。鉴于目前负责这项工作的单位和部门与群众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可考虑引入医疗保险机构深度介入,代表群众聘请专家,对这一活动进行监督,而在体制上则主要是解决“以药养医”问题。田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