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分税制
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财政体制,其主要内容是将税改后的18个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同时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这项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的22%上升到1995年的52.2%,2002年的54.93%,2003年的57.47%。
1994年 汇率并轨
1993年底,中国决定进行汇率机制的改革,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实现汇率并轨,从双重汇率改为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轨后的牌价定位在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从那时起到2003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0年大约升值5%。
1995年 现代企业制度
1995年5月22日、6月26日江泽民先后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他说,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贯彻。
1998年 积极财政政策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衰退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通过有目的的投资政策介入市场经济运行,旨在以“储蓄—政府投资”的方式吸纳沉淀资金、维持经济总量、带动“储蓄—自主投资机制”的恢复,但实际结果是体现为“储蓄—政府投资—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
1998年 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克服国内的通货紧缩趋势,为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我国政府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我国经济渡过了难关,而且维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1999年 债转股
1999年8月,国家经贸委提出了债转股的具体方案、条件和范围,并宣布我国债转股工作即将启动。同时国务院又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成立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2000年 农村费改税
2000年3月,朱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并决定当年在安徽省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进行展开。2000年当年,安徽全省农民总的税费减少16.9亿元,减幅达31%,农村收费走向规范,基本控制了“三乱”现象。
2000年 城镇化
2000年6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的《建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
2000年 实施西部大开发
2000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33号文件,发布有关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的通知。西部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2001年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01年10月24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部署。其主要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并通过改革实现制度创新。
2002年 QFII
2002年11月7日,证监会、央行联合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2003年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2003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004年 绿色GDP
GDP有其局限性,它只反映了经济发展,却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容易过高地估计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绿色GDP是对GDP的一个补充和完善。2004年内,国家选择北京、吉林、陕西、广东、上海等6个省市作为试点,推行绿色GDP核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