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 16: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
    今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组织和动员全省各族人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以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工业发展为重点,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统筹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前三季度,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和投资增长较快,消费需求继续扩大,财政稳定增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初步核算,实现本地生产总值(GDP)467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1%,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1.4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942.9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1664.6亿元,增长10.9%。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生产稳步发展     从生产的角度看,主要以第一、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第二产业增长稳定为特征。其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3%,带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59.5%,带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30.2%,带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粮食增产大局已定,畜牧水产业发展加快。受粮食市场价格上涨和宏观调控政策等积极因素的推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明显扩大,增产大局已定。初步统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32万公顷,比去年增加23.3万公顷(349万亩),增长3.8%。其中,小春粮食播种面积增加8.3万公顷(125.2万亩),大春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5万公顷(223.8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3344.8万吨(669亿斤),比去年增产162万吨(32.3亿斤),增长5.1%。     同时,畜牧水产业发展加快,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出栏肉猪5333.5万头,增加426万头,增长8.7%,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特别是草食牲畜发展较快,牛、羊出栏分别增长13.9%和16.9%,分别加快2.7和0.2个百分点。主要畜产品产量:肉类总产量560.2万吨,增加50.2万吨,增长9.9%。其中,猪肉产量390.4万吨,增加31.8万吨,增长8.9%。肉类结构进一步优化,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0.3%下降到69.7%。水产品产量60.7万吨,增长15.6%。     第二产业:工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对推动经济的较快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前三季度,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1582.1亿元,增长19.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46.1%提高到50.5%,带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1080.5亿元,增长25.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低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主要方面:     一是重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幅有所回落。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11.2亿元,增长29.8%,增幅比上半年降低1.4个百分点。     二是股份制工业增长最快。完成工业增加值679.9亿元,增长33.3%。     三是重点地区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显著。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量超过10亿元的地区有成都、乐山、德阳、攀枝花、宜宾、内江、眉山、自贡、资阳等9个市,合计新增工业增加值197.8亿元,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     四是工业支柱产业快速增长。完成增加值833.9亿元,增长31.7%,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4%。     五是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在92种重点产品统计中,有72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达78.3%。其中,11种产品产量增长幅度超过50%,28种产品产量增长幅度超过20%。能源、原材料、支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及建材化工机电产品增势较好,增长较快的有:成品钢材增长25.5%,原煤增长18.7%,钢增长18.6%,发电量增长13.5%,原盐增长16.2%。     第三产业:旅游业等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运输邮电业增加值增长10.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0.7%,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增长10.6%,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9.5%。前三季度,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8984.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2.7%,国内旅游收入438.1亿元,增长67.7%;接待入境旅游者65.7万人次,增长1.6倍,旅游外汇收入1.9亿美元,增长1.3倍。     (二)需求继续扩大     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同向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总投资和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3%和51.7%,拉动经济增长6.3和6.8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5%,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     1、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投资增幅经过上半年的回落之后趋于稳定     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0.7个百分点,三季度在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增长较快的带动下,投资增长逐步趋于稳定。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9.1亿元,同比增长24.9%,比去年同期略低0.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略低0.2个百分点。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能源和农副产品加工及医药化工业投资增长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电力投资完成171.4亿元,增长1.1倍;石油工业投资29.6亿元,增长64%;煤炭工业投资14.7亿元,增长1倍;农副产品加工业投资14.6亿元,增长88.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投资41.1亿元,增长45.7%。     二是重点骨干项目投资的支撑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全省440个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项目共完成投资634.6亿元,增长30.5%,带动城镇投资增长11.9个百分点。尤其是四川油气田开发、国航西南公司飞机融资租赁、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和成都市南部新区建设等5个项目,完成投资均已超过10亿元。     三是非国有投资比重增大。前三季度,城镇非国有投资908.8亿元,占城镇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3.5%提高到57.3%,同比增长36.2%,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11.3个百分点。     四是建设贷款资金进度减缓。前三季度,城镇投资到位资金1699.2亿元,增长25.5%,比上半年减缓0.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376亿元,增长9.5%,比上半年回落3.5个百分点。     2、消费品零售市场稳定增长,市场物价进一步上涨     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0.3亿元,增长13.7%,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幅比上半年低0.9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市场的主要特征:     一是餐饮业零售增势较强。餐饮业零售额298.5亿元,增长24.3%,高出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     二是旅游、住房和通讯器材等消费热点趋旺。其中,限额以上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44.2%。     三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的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在消费品零售市场的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经济零售额增长3.3%,集体经济零售额下降5.6%,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零售额增长29.2%,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增长18.4%,在消费品零售市场的比重不断提高。     前三季度,受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推动,物价涨幅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幅度已达到4.6%,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创下了自1997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食品价格上涨较快主要是由于粮食、植物油脂、猪肉、鲜蛋和水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前三季度粮食价格上涨25.3%,植物油脂价格上涨17.4%,猪肉价格上涨30.6%,鲜蛋价格上涨18.8%,水产品价格上涨18.9%。     同时,生产投资价格涨势也较明显。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投资价格上涨6.9%,其中钢材价格上涨22.1%。农资价格上涨10%,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3.2%,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6.1%。     (三)运行质量提高     一方面,工业利润持续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改善。1~8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4.2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4.9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均提高0.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7万元。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5亿元,减亏1.4亿元,下降5.4%;盈亏相抵后实现净盈利145.8亿元,增加净盈利50.2亿元,增长52.4%。     另一方面,财政稳定增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5.1亿元,增长21.5%,其中税收性收入214.5亿元,增长2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93.4亿元,增长9.1%。     同时,金融保持平稳运行态势。9月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99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58.4亿元,增长15.7%。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91.2亿元,同比增长9.7%,金融机构存差1807.8亿元。     (四)居民收入增加     受机关事业单位政策性调资和部分地区实行“阳光工资”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4元,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人均消费支出4667元,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其中,食品消费1881元,增长14.7%。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69.6元,比去年同期增收321元,增长2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创历史上同期增收的最好水平,是近8年同期增收速度最快的一年。农民现金增收的主要构成是:人均工资性收入653.9元,增收97.9元,增长17.6%;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089.2元,增收212.7元,增长24.3%;人均财产性收入19.3元,减收6.9元,减26.4%;人均转移性收入107.2元,增收10.7元,增长19.2%。     (五)统筹发展得到加强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注重贯彻和落实“五个统筹”的发展思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是城乡共融发展进程加快。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生产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3年,全省城镇化率已达到30.1%,今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前三季度农民从事二、三产业人均增加现金收入17.1元,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10.7个百分点,县以下消费品零售市场实现零售额增长13.1%,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     二是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前三季度,民族地区和盆州山区的发展有所加快。上半年,自贡、德阳、遂宁、内江、乐山、眉山、广安、达州、资阳、阿坝、凉山等11个市州GDP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按照上年各市州年末总人口测算,上半年各地人均GDP的离散系数由去年同期的0.67缩小到0.64。     三是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教育工作重点抓好民族地区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战,入秋开学完成新增寄宿制学生1.2万人,完成全省高校扩招2万人,初升高毕业生净增2.5万人。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大,上半年全省已完成5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开工在建项目69个,完成14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新建文化馆、图书馆28个。     四是生态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上半年,全省完成4个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初审工作,新建成6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批建了12个环境优美乡镇。实行了三江流域排污许可制度,全省空气环境质量和江河环境质量好转。     五是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前三季度,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入境旅游人数持续增长,国内外来川开发投资的企业和个人不断增多,上半年四川-澳门合作发展周、四川-北京经贸合作发展周等10次境内外招商活动圆满成功。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49.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其中,出口27.5亿美元,增长22.5%。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总体形势较好,但物价涨幅持续升高、工业产销率降低、房地产投资增长较慢、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继续下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等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     (一)物价涨幅持续升高。受结构调整和市场供需矛盾的影响,市场物价上涨较快,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进入下半年以来,我省物价上涨速度加快,涨幅超过上半年的预期,尤其是粮食和肉类价格涨幅较大,带动了市场物价的快速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3%,上半年上涨3.4%,前三季度上涨4.6%。其中,粮、油、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较为突出,粮食价格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25.3%和30.6%,涨幅比上半年提高了2.3和9.5个百分点。尽管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但同时也增大了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生活困难。因此,对市场物价的上涨态势尚需予以高度重视。     (二)工业产销率回落,产成品库存增多。前三季度,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2%,虽比上半年有所提高,但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5个百分点。从1-8月全国的情况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在全国列第23位,在西部落后新疆、重庆、内蒙等省市区,位居西部第6位。同时,工业产成品存货继续增加,到8月末,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已增加到3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4%。产销率降低,产成品库存增多,不利于保持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加快工业产品销售还需继续加以重视。     (三)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继续下降。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339.8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上半年回落3.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9.3个百分点,比城镇投资增幅低13.5个百分点。受土地资源趋紧、开发商土地储备减少,土地交易市场化运作程度提高和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09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9%,降幅比上半年扩大4.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983.8万平方米,下降7.8%。因此,如何处理好调控和发展的关系,保持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健康发展值得重点关注。     (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近几年,虽然经济增长逐年加快,但就业弹性较低,失业率较高,就业矛盾突出。前两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虽然下降到4.35%,但失业率依然较高,失业队伍仍然庞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三、全年经济走势展望     当前,四川经济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全省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国际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詹近期在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时认为,世界范围的扩张仍很平稳,油价高涨对工业国家的影响有限,全球经济景气的风险虽然增加,但世界经济增长仅会受到轻微削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     国内方面,目前全国宏观调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预计全年全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我省近几年经济增长逐步加快,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渐形成,经济运行的体制环境不断改善,国民经济正处于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而且企业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持续看好,微观效益逐步提高,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显现。预计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8.9,比三季度将提高6.0点,企业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看好,加快发展的信心较强。由此判断,四季度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全省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对全年主要经济指标作出以下预计: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到3344.8万吨,比上年增加162万吨,增产5.1%,畜牧水产业发展将有所加快。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左右。前三季度,尽管工业生产增速月度之间有所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全年快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可达2530亿元,增长17%左右。虽然由于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等快速增长的势头有所减缓,但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没有动摇、力度没有减弱、步伐没有放慢。在攀西地区和大渡河域水电资源开发中的一批大中型骨干电力建设项目等的推动下,以电力为主的能源投资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投资规模将继续扩大,投资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200元以上。从农民收入预期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劳务输出继续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势较强。同时,农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在短期内大幅度回落的可能性较小,农民增收势头增强。而且随着农业税减免政策的落实,农民负担将逐步减轻,农民收入将进一步提高。     物价涨幅将靠近5%。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等的带动下持续升高。随着上年“翘尾”因素影响的逐步消失,四季度市场物价涨幅将会有所减缓。一方面,粮食和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将逐步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目前绝大部分商品供求格局尚未发生根本变化,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主要工业消费品的价格仍将呈下降的态势。而且,投资增速回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的势头减缓,部分项目停建或缓建,对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四季度物价总水平回落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仍将保持小幅上涨态势。     综上分析,四季度经济增长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全年全省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快速的稳定增长格局,预计经济增长率将超过12%。     四、对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市场物价相对稳定。下半年以来,我省物价持续升高,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2%,居全国第2位,9月份同比上涨8%,连续两个月的环比涨幅均超过了1%,其中9月环比上涨达1.6%。由于物价上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当前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扶持粮食生产,继续抓好晚秋作物,增加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千方百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一方面加强粮食价格监测、监管,防止粮价大起大落;另一方面落实对农民种粮的各项优惠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并严格控制出台新的提价项目,建立重要商品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加强钢材、粮食、棉花等重要商品供求及价格的监测分析,引导价格合理形成。在加强市场监管方面,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流通、零售各环节和粮食市场价格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查处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确保市场物价的相对稳定。     (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产业素质。重视并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狠抓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植树种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逐步改善我省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对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监督,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抓好项目储备,适时新开工一批项目。现阶段,我省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较强,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保持适度的投资拉动。近年来,随着一批重点骨干项目的陆续开工,储备项目逐渐减少,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今年新开工项目增势减缓。因此,要积极抓住宏观调控有利于投资结构调整的机遇,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做好社会经济发展薄弱领域和支柱产业重大骨干项目的规划储备,加快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同时,把握好新开工项目的有利时机,既支持有前途、有效益的建设项目,又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切实加大对电力、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技改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步伐。     (四)坚持扩大消费拉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率比去年同期小幅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不足。因此,进一步扩大消费拉动的发展思路还须继续坚持。主要工作:一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扩大就业规模。二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娱乐、中介服务、旅游、餐饮等行业的质量和档次,特别是要加快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业。三是因势利导,大力发挥消费结构升级对整体消费的促进作用,鼓励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支持汽车、通讯、文化、体育、家政服务等新兴消费产业快速成长,推动消费结构的转换升级。     (五)加强劳务输出,抓好农民增收。尽管今年农民增收形势较好,但受市场物价上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较大,对未来农民增收前景还不能盲目乐观,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当前,尤其要注重抓住全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的有利契机,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劳务大省优势,努力扩大农民外出务工收益。     (六)进一步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重视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当前的重点是解决好劳动就业和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劳动就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机制,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依法规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