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雄亮 实习记者 郭彦龙
近几年来,呼和浩特市先后建成了一大批便民市场方便了居民。但是,由于小商小贩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日益壮大,加之市容与工商管理部门监管乏力,使得便民市场的发展前景受到了很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今,呼市新城区的25个便民市场中,生存下来的只有10个,其余的便民市场均已变成空壳市场或者转产。
投资450万元建设的人民路便民市场,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拥有548个摊位,2003年元月份投入使用,这个市场是新城区乃至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框架式便民市场,硬件设施相当完善。开业之初,由于人民路马路市场被呼和浩特的城管部门取缔,市场内的摊位出租率达到70%以上,经营水果、蔬菜、生熟肉、水产、副食等各类产品,生意十分火爆。可是随着人民路马路市场的活跃,便民市场日渐冷清下来,目前市场内仅有几十个摊主在经营,入住率下滑到25%,由于市场内的生意已无法正常开展,有些摊主表示将于近期搬出市场,还有些摊主干脆搞起了夫妻店,一个人在市场内经营,另一个则到马路市场上摆摊,遇到城管、工商等部门检查时,将马路上的摊位撤到市场内,市场内的摊位成了存货的仓库。
人民路便民市场的管理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刚开业时,一个普通的摊位年租费为5600元,到了第二年变成了2500元,现在有的摊位年租金已跌到800元,去年,因为水电费、卫生费等费用无法向业主正常收缴,市场管理方亏损了60多万元,但为防止市场垮掉,最后只好将市场的大部分摊位出售给个人。以百货区为例,市场刚开业时,百货区的36个摊位被摊主一抢而空,但现在只剩不到10家业主在那里苦苦支撑,其他摊主都涌到了马路市场。人民路便民市场经营举步维艰,而马路市场却日渐红火,这些经营者为了避开市场的各项费用,游离于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流动性极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导致便民市场冷清的原因一是便民市场的地理位置设置不合理,有的市场离居民区较远;二是便民市场的管理者服务不到位,水电暖等基础设施跟不上,且内部环境较差;三是便民市场的各项费用较多,这些费用加入菜价中,造成菜价偏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那么便民市场就不可能回到老百姓中间。
马路市场是便民市场的“克星”。马路市场不清除,便民市场有场无“市”。
多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从未间断过对马路市场的清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小商小贩与城管人员打着“游击战”。马路市场的泛滥,使得呼和浩特的道路拥挤不堪,事故频发,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马路市场的食品卫生无法保障,给市民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市场报》 (2004年10月26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