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杉
9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然不够乐观。
不出所料,物价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无论是消费物价指数CPI,还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均保持上涨势头,官方所预言的物价见顶的说法并没有出现。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是,9月份,CPI比去年同月上涨5.2%,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6.4%。与8月份比,CPI上涨1.1%。1-9月份CPI上涨4.1%。
尽管CPI同比数字比8月份降低了0.1个百分点,但更能反映物价趋势的CPI环比却上升了1.1%,而8月对7月的CPI环比为0.7%的涨幅。两个月的环比涨幅不仅说明物价处于上升通道内,而且显示出物价有加速的可能。
同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更是凸显了价格上涨的趋势。国家统计局认为,9月份,受原油、成品油及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煤炭、钢材、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PPI比去年同月上涨7.9%,涨幅比8月份增加1.1个百分点。统计局的评价是“9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较大”。从环比价格变动情况看,9月份PPI比上月上涨1.1%,涨幅比8月份增加0.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PPI不仅同比涨幅较大,而且即期价格水平继续上涨,与CPI一样,9月高于8月涨幅。
显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宏观经济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宏观政策必须作出选择。
争论已久的加息政策能否尽快出台,央行应该给出答案。
不过,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的,货币政策的决定过程存在着博弈,加息与否既由经济形势决定,又是利益集团利益平衡的结果。
记得在8月份CPI出台的时候,周小川对物价的评价就显得底气不足,对外界的表达有些含糊。尽管后来在7国财长会议期间,周小川表示,货币委员会不同意加息,明确了政策取向,但这个过程表明央行处于矛盾之中,对加息决策犹豫不决。从货币委员会构成看,国有商业银行行长的人数不是小比例,那么这部分委员必然是反对加息的主流。因为国有银行有自己的利益驱动。因而,货币委员会的判断难免存在不够客观的可能性。
但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却表明,物价不仅不会见顶,恐怕在原油及煤炭等生产资料价格的推动下,会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粮食价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继续存在,而原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则会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由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高企,更因为中国特殊的油产品定价机制,使未来几个月国内原油及成品油价格会继续保持涨势。实际上,9月份原油和煤炭等生产资料价格的同比涨幅基本都在20%以上。其中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0.4%,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个百分点。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分别上涨19.2%、25.6%和37.5%,涨幅均高于8月份。
CPI和PPI的走向已经说明问题。尽管中国的统计数字经常不准,但CPI连续4个月在5.3%左右晃来晃去,至少说明,真实的数字不会低于这个数。如果有水分,恐怕也是低估。而民间对物价的感受,则不仅是5%、6%的水平,市场对油票的抢购就显示出民间的物价预期。
通胀压力已然增加,而央行也到了该决断的时候。加息是早晚的事,早加比晚加好。(26C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