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成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新中国境内的美国人……这就是国际外交史上的MBA经典教案———“乒乓外交”,它一举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
如果说,当年的一只乒乓球完成了一次破冰之旅的话,那么,30多年后,这次NBA中国
赛的两支篮球队则是带着刀叉,来享受“破冰”带来的解冻盛宴。
30多年的中美关系总体来看,是曲折发展着的。但治大国如烹小鲜,经济的吸引力比一切都诱惑得更直接,当年是为政治,今天是为商业。NBA中国赛来得迅猛,去得匆匆,在一切归于平常之后,不少人开始琢磨:作为商业运作成功典范的NBA,这次来华赚了多少钱?参加中国赛的诸位NBA大佬,到底是履行他们的职业需要,还是纯粹观光旅游、作秀呢?NBA大张旗鼓挺进中国实乃一项酝酿良久、动机单纯的长线投资,我们大可不必给人家穿上花里胡哨的外衣,再戴着有色眼镜把人家从头到脚、由里到外打量一番。
NBA的中国一行,最后的赢利有2000万,三七开一分,皆大欢喜。拿了七成的中方,赚钱赚得眉开目笑,只得三成的NBA也没有闹情绪,NBA总裁斯特恩跟外界的说法就是———中国赛是投资。
一个挣了钱,一个说投资,双方就是一次握手行动。
首次进入中国市场,NBA并未寻求即刻赚钱,事实上,他们完全有可能做到,不过他们却选择了放长线、钓大鱼。抢先“占领”中国市场,倾力打造NBA品牌,使之深入人心,届时,将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就冲姚明的影响力,就冲中国庞大的人口,NBA就有理由相信自己的长线投资必将收到良好的回报。有人说中国将成为美国之外的第二大NBA市场,斯特恩却说:“不,应该是第一大。”
事实上,NBA的中国一行,不过是全球品牌推广计划的一小部分,未来在中国的成功,应该是克隆以前的成功经验而已。NBA这个品牌在中国走的路,正是好莱坞走过的路。中国的电影迷已经有了这样的心理定势,只要是好莱坞的,就必是大片,即使不看,起码该保持对它的尊重。现在,NBA刚刚带来了一部样片,更庞大的营销计划在后头,他们赚银子,我们饱眼福。(林雨)(子琦/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