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融资瓶颈不能“单腿独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 09:11 扬子晚报 | |||||||||
如果问中小企业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回答只有一个:资金。贷款,始终是老板们最头疼的事情。应南京宁波经济促进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国金融协会常务理事谢庆健10月22日给南京的“宁波帮”指路:融资不能靠银行贷款单腿独跳,应多渠道、多方式争取。 贷款份额缩小,融资成本提高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世界性难题。但经过对苏浙两省10多个市(县)中小企业专题调研,谢庆健认为,已经出现了诸多新特点。首先在银行贷款总量上,虽然这些年中小企业每年都有20%增长,但新增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却在缩小。就是说,大型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增量比中小企业更多。在贷款时间上,中小企业还贷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与中长期贷款无缘。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也越来越高,大型企业、黄金客户银行贷款的利率通常就是计征点,有的还可以下浮,而中小企业则要高出30%—40%。他举例说,最近吴江一家民营企业在当地贷款,信用社提出了要上浮50%,老板不得不到南京来“碰运气”。另外,银行“嫌贫爱富”也造成了中小企业间的不均等,效益好的企业贷款容易,一般企业贷款难;苏州、无锡、南京等发达地区企业贷款容易,苏北等欠发达地区贷款难。 跨越银行门槛并非轻而易举 谢庆健认为,是企业、银行和制度三方面原因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长期存在。他说,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自有资金少,负债率一般都在70%以上,同时信用等级又进不了3A级,因而难以跨越银行的贷款门槛。同时,还有一些企业信誉确实存在问题,有的逾期贷款、利息较多,有的担保、抵押不落实,导致借款无门。最近宁波一家企业向10多家银行累计贷款1000多万元,后来被发现抵押都是假的,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声誉。从银行方面看,虽然中小企业主要集聚在市(县)一级,但县以下银行基本没有贷款审批权,贷款额度十分有限。另外,贷款手续繁琐、贷款品种比较单一以及银行信贷政策不够透明都给中小企业贷款带来了麻烦。在融资制度上,目前我国90%融资是向银行贷款间接融资,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例非常小,这与世界间接融资不超过50%的惯例严重不符。 出路在于多条腿走路 融资不仅仅是银行贷款,这是谢庆健的核心观点。除此以外,他为中小企业理出了七种途径: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发放企业债券、争取到中小企业板上市、引进外资、职工自筹资金、民间借贷、预收货款等。他特别从政策层面提出,向职工筹资是非股份制企业调动其主人翁意识的有效途径;允许企业民间借贷不失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补充;尽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证券交易场所,允许企业发行债券,进行柜台交易和场内交易;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尤其是针对县一级商业银行都已撤消、农村信用社势单力薄的实际,要多建中小银行,加快发展地方银行;还可以建立合伙制投资公司,集中民间资金,既给投资者相应回报,又可以解决企业难题。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谢庆健认为,应把握好几个环节,首要的是像万向集团一样融资有一个合适的度,鲁冠球始终把负债率控制在50%以下,同时将50%的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另外,选准项目、产品适销对路、管理规范、诚实守信等对融资成败也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