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宏观调控的三种可能结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 06:35 经济参考报

  2004年虽然还有一个季度,但大局基本已定。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深化改革、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而关键的一年。因此,分析当前形势,把握好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十分重要

  中国社科院200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报告会10月10日在京召开。十几位知名经济学家踊跃发言,对宏观经济调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
了秋季报告。报告探讨了宏观经济调控的三种可能结果,并分析总结了以往的宏观经济调整。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数次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包括1979-1981年,1985-1986年,1988-1989年,1993-1996年的四次旨在治理经济过热的紧缩性调控,和1998-2002年的一次旨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调控。在过去的几次旨在治理经济过热的紧缩性调控中,1985-1986年的那一次出现了“反弹”;1988-1989年的那一次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硬着陆”;1993-1996年的那一次较好地实现了“软着陆”。这三次出现不同结果的宏观调控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对搞好目前政策宏观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1985-1986年宏观调控面对的形势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和改革向城市的推进,1984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15%以上的高峰。当时除了能源、交通、原材料供应仍然紧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预算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之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1984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对信贷资金和消费基金管理不严,货币发行超量。信贷增长过猛和工资奖金增长过快。由于供求关系的紧张和价格双轨制的存在,以及受乱涨价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商品价格上涨,价格问题凸显。

  为此,我们采取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制止乱涨价之风;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但是,由于受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投资饥渴症、盲目扩张的冲动的存在,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1985-1986年的宏观调控进行得不彻底。虽然1987年形势有所缓和,但是宏观经济运行很快就出现了反弹,其程度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上次经济过热,不仅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这次宏观调控出现了“反弹”的后果。

  引起1988-1989年这次经济过热的原因,既有上一次经济过热治理不彻底的遗留影响,也有上次宏观调控后新出现的因素。上次经济过热的遗留影响主要表现在货币供给、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高增长方面。1987年以后新出现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生产连年徘徊,工农业增长比例严重失调;第二,由于承包制的实行,财政收入增长缓慢,1988年财政收入增长率不到10%;第三,企业自发涨价现象严重,流通环节秩序混乱,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第四,在投资猛增的同时,消费基金也增长过快。

  面对这些新旧问题造成的由于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引发的高通货膨胀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又一次以“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为内容的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四个重要环节是:一、压缩社会总需求,坚决执行紧缩财政和信贷的方针;解决好国民收入超额分配的问题。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认真整顿经济秩序,克服生产、建设、流通、分配领域的严重混乱现象。四、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

  此次宏观调控较多地依靠行政手段,各项措施得以较“充分”的执行,因而“一刀切”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1990年初开始出现了“硬着陆”的迹象。虽然高通货膨胀被遏制住了,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1993-1996年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经济增长加速,国民经济运行逐步超越了其潜在增长能力。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混乱,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的问题。在1993-1994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曾高达6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曾高达24%,这些数字都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这些情况说明,宏观经济环境已经绷得很紧了,有些矛盾还在继续发展,如果不抓紧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势必造成社会供需总量严重失衡,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甚至会引起经济的大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总结前几次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此次宏观调控一开始就强调了需要注意把握的三点原则:一是统一思想认识;二是着眼于加快改革步伐;三是主要运用经济办法,也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组织措施。较之1985-1986年和1988-1989年的两次宏观调控,此次宏观调控的时机掌握上更为果断一些。较之1988-1989年的宏观调控造成某种程度的“硬着陆”,此次宏观调控在调控力度的掌握上遵循的“适度从紧”的原则,也显得更为成熟。既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又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为较为成功地实现“软着陆”创造了条件。

  还应该指出的是,此次宏观调控之所以能够在1996年较为成功地基本实现软着陆,其根本保证还在于,虽然当时处于经济过热的环境中,但是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的全面配套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1992年,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是在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从1993年开始的全面配套的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这一次宏观调控最终取得了比1985-1986年和1988-1989年的两次宏观调控要好的结果。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此次宏观调控,可能导致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三种可能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得当,如同1993-1996年那次宏观调控一样,使投资过热的部门和相关部门较好地实现“软着陆”;二是经济增长受阻,出现某种程度的“硬着陆”;三是调控不到位,回落后再次出现反弹。

  1、抑制某些部门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保持宏观经济的适度快速稳定增长,较好地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此次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的经济过热有着明显的不同。当时出现的问题是投资和消费的全面过热,而目前只是投资过热,同时有效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在投资的问题中,又不是全面的投资过热,而只是某些部门的投资过热,对农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仍显不足。目前价格上升水平尚明显低于前几次过热时出现高通货膨胀的程度。因此,一方面,“过热”是局部性的,程度明显低于前几次,另一方面,面对的局面却更为复杂,人们的期望水平比以前要高得多。

  要想实现宏观调控的较好效果,首先需要持以时日,切不可半途而废。因此期望在较短时期内即可结束宏观调控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在目前情况下,认为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完满成功,可以结束了的意见,可以说,或者是天真的表现,或者是代表特殊利益群体的别有用心。

  其次,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才能取得宏观调控的成功。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屡屡出现过热是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分不开的,因此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才能保证宏观调控的成功。

  2、避免出现“硬着陆”。

  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初步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的时期时,如果宏观调控力度掌握不当,过多地使用行政手段,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硬着陆”。

  目前有一些值得警惕的迹象:某些行业的生产增长速度下降过快;工业产成品库存明显增加;企业间债务欠款拖欠日益增多;就业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银行出现新的不良贷款的风险增大;企业流动资金偏紧;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高度重视,任其发展下去,都会是导致“硬着陆”的导火索。

  3、防止回落后再次出现反弹。

  目前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仍然很高,出现反弹具有内在动力,这是出现反弹的制度条件。这次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调控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保护好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现在已经采取了的重大措施,虽然使许多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手续不全、违章违规的在建、拟建项目停了下来,但是由于目前投资仍在高位运行,价格仍呈上升趋势,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欲望仍然十分强烈,因此宏观调控一旦放松,相当数量的已经停止的项目就会重新上马,甚至出现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而导致反弹。

  目前国内蕴藏着相当数量的资金,具备着出现反弹的物质资金条件。首先,到目前为止,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财政支出增长,财政盈余数量可观,上半年财政盈余接近2000亿,同时在紧缩政策下财政资金的使用又必须受到控制;其次,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增长速度一直快于贷款增加,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目前已接近6万亿元,银行存在着使用好这些资金的压力;再次,民间资本积聚,力量日益壮大,需要寻找出路。我们必须有效地引导好这些资金的使用,防止宏观经济回落后出现反弹。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出现反弹的可能。从一些有关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可能出现反弹的问题: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半年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7、8月以来出现了停止下降、甚至略有回升的势态。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与GDP增长低于10%相比,仍显过快。其次,8月份工业增加值一反此前五个月增速减缓的趋势,同比增长15.9%,比7月增速提高了0.4个百分点。然而,最需要警惕的是,价格上升因素形成的压力越来越明显。(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