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和中国联合钢铁网于10月22日-23日在北京好苑建国商务酒店举办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隆重召开,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兼办公厅主任刘世锦发言要点:
一、中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
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简要分析:根据国际经验:快速增长并不是各个产业均衡增长的产物,而是由几个更快增长产业的带动,这种产业被称为主导产业。不同时期主导产业不同,主导产业的转换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在中国的经历:80年代的主导产业:轻工、纺织;90年代的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新一代家电产品、房地产等;但在97年以后的经济减速,是因为出现主导产业的“断档”;这种局面到2002年终于改变,一批新的主导产业浮出水面:以带头的是住宅、汽车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导行业(具有一定的最终产品性质);拉动了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产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等;中间投资品行业(材料和装备)。以上两个方面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和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的增长。
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开始进入一个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以市场为基础、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逐步提高、可持续性较强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 。
围绕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的一些争论:
重化工业体现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低效率的吗?
汽车、住宅等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的龙头产业,是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制造”出来的吗?
讲新的重化工业阶段,与重视资源、环境约束的新发展观相冲突吗?
讲新的重化工业阶段,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不相符吗?
应当重点发展服务业,而不是新的重化工业吗?
二、增长中的结构失衡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结构失衡。主要表现: 中间投资品行业滞后于先导行业,基础行业又滞后于上述两个行业;直接表现: 市场调节的产品涨价,如钢材、有色、建材等, 受到价格管制的产品则表现为短缺,如限电、铁路运输供求缺口的扩大、港口压货等。
主要有以下原因:
1、供给形成周期不同。中间投资品行业和基础行业投资需要量大,形成生产能力的周期较长。
2、中间投资品和基础行业具有“投资拉动投资”的特点,例如,钢增加需要电,而电增加需要发电设备,发电设备增加又需要钢。投资的“加速原理”。加大了中间投资品和“煤电油运”的短缺。宏观上则表现为投资比重的上升。
3、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先导和中间投资品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化的投资主体为主,供给反应快;基础行业仍有较强的垄断性,供给反映较慢。
4、政府干预方式的差异。先导和中间投资品行业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政绩和地方竞争)。基础行业中央进入管制较严。
5、信息和知识问题。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中企业和政府存在预期过高、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国家有关部门也存在着对新的重化工业阶段增长规律和重要产品规模认识不足的问题。如对电、煤、钢等产品规模上的估计失误。
6、国际因素的影响,如石油、钢材等国际市场价格的上升,直接影响到国内价格和供求关系。
三、展望
1、中央调控措施初见成效
5月份投资、价格等出现回落态势,很可能成为一个重要拐点。下半年在“防止反弹”的同时,更应关注回落过快问题的出现。“加速原理”可能带动加速回落。一个较好的估计:先导行业和部分中间投资品行业增速减缓,基础行业增长加快,结构失衡状态缓解,全年增长率保持9%左右。
新的重化工业增长阶段的基本架构是否依然有效? 回答是肯定的。怀疑这一增长架构有效性是缺少根据的。今后一个适当长的时期(例如一年左右),将是一个基础行业和某些中间投资品行业加快增长,形成新的均衡的过程。当新的均衡基本达到后,将有条件推动先导行业另一轮的较快增长
2、需要关注 的 几个问题
行业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某些行业的“暴利”时代将结束;企业分化加剧,看行业更要看企业;近期企业库存上升、坏账增加的情况可能出现,部分地可看成是新的均衡形成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低成本竞争的意义下降,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增加;企业的购并和整合可能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