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对新公司发展的一点思考(热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02:4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朱俊生

  由于大型内资保险企业正在加速实现集团化,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从区域转向全国。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使得中小型公司可能具有更高的营运效率,快速成长。同时,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对外资公司经营地域和产品类型的限制逐步减少,外资公司未来将会快速成长,事实上这种趋势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初见端倪。这就是18家公司
一出生便不得不面对的业内竞争态势,惟有创新才是生存之道。

  比如产品方面,目前国内传统型长期生存险或两全险产品多是固定预定利率产品。预定利率过高,在通货紧缩、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条件下产生利差损;预定利率过低,产品又不好卖,遭遇两难困境。但为什么不开发变动预定利率寿险产品呢?

  这类产品承诺的利率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一般在首期保证利率时限之前一个季度,公司根据市场利率的走势和本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保险商品的种类与特色,保险人的促销策略等因素,牌告“续期保证利率”。显然,这种产品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固定利率的两难困境问题,一方面,在市场利率走低和投资收益不理想的环境中能较好地规避利差损的风险;另一方面,在经济高涨和通货膨胀时期,不至于因为保单签订时的低预定利率而使保户流失或因为被保险人的大量保单贷款,给保险公司造成资产损失甚至支付危机。

  新公司发展的重要优势是处于全新的起点,没有历史负担,可以借鉴同业的经验,特别是吸取其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减小不必要的学习成本。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这些新增市场主体的高管人员大都来自国内其他公司,其经营理念和思维肯定有一定的惯性,这样,这些公司很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再是一张白纸,而是打下了其他公司的烙印。

  因此,这些新增市场主体要认真总结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诸多教训,从开业之初就要扬弃同业公司的经营模式,建立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机制。

  回顾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历程,最大的教训莫过于粗放的经营体制。保险公司片面追求保费收入规模、市场份额和短期收益,而忽视业务质量、长远利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更多地是看到产品销售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忽视其背后对被保险人的巨额负债。

  正是在这种体制下,寿险公司盲目销售趸缴短期分红型产品,造成业务结构不合理,并有可能导致其未来的业务成长难以持续发展,诱发现金流严重不足的流动性危机。

  同样在这种体制下,盲目开发和销售新型产品,导致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新型产品的发展造成了传统产品的萎缩;另一方面,新型产品本身也片面强化投资功能,忽视了必要的保障功能。最后被迫花大力气优化和调整产品和业务结构。

  可见,我国保险业的风险和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保险公司粗放的经营体制,不能很好地处理规模与效益、短期经营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只要这种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任何技术性的措施都无益于化解风险。

  因此,如果新公司沿袭同业公司的经营模式,保险市场充其量不过是更加热闹,也更加混乱而已。只有这些公司真正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体制,才算是为保险肌体注入了新鲜血液。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0月22日 第十七版)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